Kidney-Yang deficiency
腎陽虛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雲端中醫編輯組- 最後更新:2025-01-11
腎陽虛又稱「命門火衰」,與腎陽的類似的名詞很多,例如:「元陽」、「真陽」、「真火」、「命門之火」、「先天之火」...等,從文字可見其重要性。
腎陽虛是體內先天之陽氣不足,體內溫陽不足、水濕內盛或性機能衰弱…等等,在中醫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影響層面非常龐大的證候,可以列出一系列複雜的症狀,常見如下:
- 畏寒怕冷:這是最典型的症狀之一,腎陽虛的人常感到手腳冰涼,尤其在寒冷季節更為明顯。
- 腰膝酸軟:腰部和膝蓋部位常有酸痛無力的感覺,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活動。
- 精神萎靡:容易疲倦,缺乏活力,注意力難以集中。
- 性功能減退:男性可能出現陽痿、早洩等問題;女性則可能出現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等情況。
- 夜尿頻多:夜間排尿次數增多,可能是由於膀胱控制力減弱所致。
- 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部脹滿不適,大便溏薄或便秘。
- 浮腫:下肢、眼瞼等部位可能會出現輕度水腫
- 面色蒼白或黧黑:臉色顯得沒有光澤,可能偏白或呈現暗沈的顏色。
以上這些症狀,多數是因為體內的陽氣不足,身體無法得到陽氣的溫暖,所以精神不佳、容易疲勞、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身體與四肢很容易怕冷。由於氣血無法上達頭目,所以面色黧黑。
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則腰酸、膝蓋酸痛發冷。由於腎主骨,所以出現骨骼與關節疼痛,勞累或陰雨天時症狀加重,同時牙齒鬆動易落。由於「腎生髓」,所以腎陽虛者容易出現腦部疾病。
由於腎主水,因此腎陽虛容易出現頻尿、尿急、小便清長、夜尿頻多,小便時有無力、淋漓不盡的感覺。腎陽虛無法化氣,體內水濕逗留而出現水腫。
由於「腎主氣化而藏精」,主生殖與生長髮育、「開竅于二陰」,命門火衰陽氣不足,因此精氣不固。
男性出現性欲降低、陽痿、遺精、滑精、早洩、精子減少或精子活動力減低、不孕。女性子宮卵巢疾病、閉經、月經不調、性欲減退、不孕。
腎開竅於耳,其華在發。所以腎陽虛容易出現耳鳴、聽力衰減或耳聾。腎經與膀胱經互為表裡,所以腎陽虛容易出現視力減退、脫髮或鬚髮早白、男性早禿。
腎主納氣,腎陽虛容易出現氣短、氣喘咳嗽。由於腎經通往喉嚨,所以腎陽虛時會出現喉嚨沙啞、慢性喉嚨痛。
陽虛代表著就是體內免疫力下降的訊息,所以會經常感冒,不容易康復。長期下來導致情緒不佳、頭暈、易怒、煩躁、焦慮、抑鬱等。
把脈時的尺脈反映出腎氣狀態,所以腎陽虛時尺脈出現沉脈、細脈或遲脈,面色發白、苔白。
除了寒冷的季節之外,久病也會造成「腎陽虛」,遠在漢朝的《難經》就提到「脾病傳腎、肺病傳腎」的概念。
古代醫家認為「久病及腎」,任何慢性病拖延發展到最後,都很有可能出現腎陽虛證。尤其是而年老的人,最容易出現「腎陰虛」或「腎陽虛」。
關於命門的概念與腎臟重疊,古代《難經》提到:「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胞,故知腎有一也。」
後代醫家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陽亦即命門之火」,命門的功能與腎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現代認為這與遺傳、生物本能、免疫力密切相關。
腎陽虛證常見於古代疾病「虛勞」、「陽萎」、「癃閉」、「水腫」、「洩瀉」、「帶下」、「哮喘」…等等疾病。本證通常與「腎氣虛證」、「腎陰陽兩虛證」、「脾腎陽虛證」、「心腎陽虛證」一起探討。
腎陽的概念較腎氣廣泛,腎陽虛證包含腎氣虛證,腎陽虛證可以說是腎氣虛證的進一步發展。
多數的時候,腎陽虛並不會單獨存在,而是會與其他臟腑共存,常見的如「脾腎陽虛證」、「心腎陽虛證」
腎陽虛是一個重量級的中醫證候,現代運用經絡檢測也能夠印證腎陽虛現象,可參考下面的經絡分析內容。
經絡理解圖
從經絡角度深入理解此證候

造成腎陽虛的主要原因
了解9種常見致病因素
先天稟賦不足

稟賦是指每個人在先天遺傳或母胎期間內外環境的影響下,所表現出來的身體與心理狀態。而稟賦不足是指先天不足,體質虛弱,從小就很容易生病。
傳統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最天然的精氣神來源,就像是人體與生俱來的能源發電廠,男性的強壯,女性的美麗,都得自於腎臟的條件。有些小孩在出生時就腎氣不足,這是受到先天的影響。
舌相與脈相
中醫診斷的重要指標
舌相
Tongue Characteristics
脈相
Pulse Characteristics
臨床症狀或疾病
常見的相關症狀表現
經絡型態分析
從經絡測量數據分析證候表現
從經絡來理解腎陽虛,主要是要先拆開來理解「陽虛」與「腎經」。所謂的陽虛,就是體內陽氣不足的現象,若從經絡來理解,就是體內陽經能量不足的現象。
雲端中醫的「寒熱指數」中「少陽經」與「陽明經」對於天氣溫度非常敏感,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有一定比例的人會出現虛證,比對症狀也符合傳統中醫的陽虛症狀,因此可以藉此來推斷體內的「陽虛」現象。
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腎經一年四季都是虛證,尤其到了寒冷的冬季更加嚴重,基於此就可以更確認從經絡觀察「腎陽虛」是成立的,可以從觀察膽經、胃經與腎經能量趨勢來看出「腎陽虛」狀態。
以上的這種經絡型態,在過去幾年來持續有會員提出驗證,讓你不得不相信,這種經絡型態確實與腎陽虛有關係。
以2025年1月為例,當時寒流來襲期間,某會員容易頻尿、夜尿且怕冷,還出現嚴重肩頸酸痛、腰痛,同時也出現耳鳴、暈眩、腹痛,之前他被醫生診斷為前列腺增生。
他分享進入冬季之後常見的經絡型態如下圖,經常都是低體能數值,而且脾經、腎經、膀胱經、膽經與胃經全部都是虛證。
通常腎經、膽經與胃經虛證時,也會連帶造成脾經、膀胱經虛證,所以「腎陽虛」,常常會形成「脾腎陽虛」,從經絡來理解就是這麼簡單。
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經絡型態提供研究參考:
1腎經-左側嚴重虛證, 右側嚴重虛證

經絡型態

出現機率
多數現代人腎經一年四季都是呈現虛證現象,尤其是天氣愈冷的時候出現機率愈高!
相關典籍
古代醫學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點擊按鈕查看詳細典籍內容
- 《濟生方.腎膀胱虛實論治》:「夫腎者,足少陰之經,其位居於北方,屬乎壬癸水,左為腎經,右為命門,與足太陽膀胱之經相為表裏。腎精貴乎專澀膀胱,常欲氣化者也。若快情縱慾,失志傷腎,過投丹石,因其虛實,由是寒熱見焉。方其虛也,虛則生寒,寒則腰背切痛,不能俛仰,足脛痠弱,多惡風寒,手足厥冷,呼吸少氣,骨節煩疼,臍腹結痛,面色」黧黑,兩耳虛鳴,肌骨乾枯,小便滑數。診其脈浮細而數者,是腎虛之候也。」
- 《藏府標本藥式.命門》:「腎為水藏,而真陽居於其中,水虧則真陽失其窟宅,無可依附,故固陽必先補水。」
- 《筆花醫鏡.腎部》:「腎之寒,腎之虛也,脈左右尺必遲沈,其症為命門火衰,為不欲食,為雞鳴洩瀉,為天柱骨倒,為跪臥厥冷,為奔豚。」
- 張景岳:「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極盛之時,則令人洞洩不止也。」
- 喻嘉言:「腎氣從陰則闔,陰太盛則關門常闔,水不通為腫。」
- 《醫法圓通》/鄭欽安:「按耳病腫痛一證,有因肝膽風火而致者,有忿怒抑鬱而致者,有腎陽虛而陰氣上攻者,有腎水衰而火邪上攻者。」
討論留言
與其他用戶分享經驗與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