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虛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腎陽虛又稱「命門火衰」,腎陽的相似名詞有「元陽」、「真陽」、「真火」、「命門之火」、「先天之火」…等名稱。腎陽虛是體內先天之陽氣不足,體內溫陽不足、水濕內盛或性機能衰弱…等等一系列複雜的症狀。
因為體內陽氣不足,身體無法得到陽氣的溫暖,所以精神不佳、容易疲勞、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身體與四肢很容易怕冷。由於氣血無法上達頭目,所以面色黧黑。
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則腰酸、膝蓋酸痛發冷。由於腎主骨,所以出現骨骼與關節疼痛,勞累或陰雨天時症狀加重,同時牙齒鬆動易落。由於「腎生髓」,所以腎陽虛者容易出現腦部疾病。
由於腎主水,因此腎陽虛容易出現頻尿、尿急、小便清長、夜尿頻多,小便時有無力、淋漓不盡的感覺。腎陽虛無法化氣,體內水濕逗留而出現水腫。
由於「腎主氣化而藏精」,主生殖與生長髮育、「開竅于二陰」,命門火衰陽氣不足,因此精氣不固。男性出現性欲降低、陽痿、遺精、滑精、早洩、精子減少或精子活動力減低、不孕。女性子宮卵巢疾病、閉經、月經不調、性欲減退、不孕。
腎開竅於耳,其華在發。所以腎陽虛容易出現耳鳴、聽力衰減或耳聾。腎經與膀胱經互為表裡,所以腎陽虛容易出現視力減退、脫髮或鬚髮早白、男性早禿。
腎主納氣,腎陽虛容易出現氣短、氣喘咳嗽。由於腎經通往喉嚨,所以腎陽虛時會出現喉嚨沙啞、慢性喉嚨痛。
陽虛代表著就是體內免疫力下降的訊息,所以會經常感冒,不容易康復。長期下來導致情緒不佳、頭暈、易怒、煩躁、焦慮、抑鬱...等。
把脈時的尺脈反映出腎氣狀態,所以腎陽虛時尺脈出現沉脈、細脈或遲脈,面色發白、苔白。
腎陽虛出現的機率很高,遠在漢朝的《難經》就提到「脾病傳腎、肺病傳腎」的概念,古代醫家認為「久病及腎」,任何慢性病拖延發展到最後,都很有可能出現腎陽虛證。尤其是而年老的人,最容易出現「腎陰虛」或「腎陽虛」。
關於命門的概念與腎臟重疊,古代《難經》提到:「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胞,故知腎有一也。」
後代醫家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陽亦即命門之火」,命門的功能與腎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現代認為這與遺傳、生物本能、免疫力密切相關。
腎陽虛證常見於古代疾病「虛勞」、「陽萎」、「癃閉」、「水腫」、「洩瀉」、「帶下」、「哮喘」…等等疾病中。別。本證通常與「腎氣虛證」、「腎陰陽兩虛證」、「脾腎陽虛證」、「心腎陽虛證」一起探討。
腎陽的概念較腎氣廣泛,腎陽虛證包含腎氣虛證,腎陽虛證可以說是腎氣虛證的進一步發展。腎氣虛證的原因與症狀與腎陽虛類似,只是病變尚未達到傷陽的階段。腎陽虛者會出現寒象,氣虛者寒象不明顯。
多數的時候,腎陽虛並不會單獨存在,而是會與其他臟腑共存。根據陰陽互根的理論,陰損及陽,陽損及陰。「腎陰陽兩虛證」也是由腎陽虛證發展來的。腎陰陽兩虛證除了有陽虛症狀,也會有陰虛症狀,例如:手足心熱、口乾咽燥、耳鳴盜汗…等等。
脾腎陽虛證也是與腎陽虛證一起常見的症狀,脾屬土,腎為水火之臟,土能制水,火能生土,脾腎兩臟的生理關係至為密切。脾腎兩陽皆虛,亦可因腎陽先虛,命火不足,火不生土,土運失健,漸至脾陽虧虛。
心腎陽虛證與腎陽虛證也經常發生。心主君火,腎主相火,心陽助血運,腎陽司氣化,在病理狀態下,心腎之陽可以互相影響。心腎陽虛證與腎陽虛證雖然都有陽虛及水濕停留的見徵,但前者心陽亦虧,心主血,位於胸中,心陽虛則胸陽不展,血運不利,與單純腎陽虛者不同。
腎陽虛是一個重量級的中醫證候,現代運用經絡檢測也能夠印證腎陽虛現象,可參考下面的經絡分析內容。
從經絡理解腎陽虛
造成腎陽虛的9種主要原因
腎陽虛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腎陽虛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腎陽虛的相關證型
改善腎陽虛的常用方劑
改善腎陽虛的常用穴道
腎陽虛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從經絡來理解腎陽虛,主要是要先拆開來理解「陽虛」與「腎經」。所謂的陽虛,就是體內陽氣不足的現象,若從經絡來理解,就是體內陽經能量不足的現象。
雲端中醫在2022年發表「寒熱指數」,發現「少陽經」與「陽明經」對於天氣溫度非常敏感,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有一定比例的人會出現虛證,比對症狀也符合傳統中醫的陽虛症狀,因此可以藉此來推斷體內的「陽虛」現象。
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腎經一年四季都是虛證,尤其到了寒冷的冬季更加嚴重,基於此就可以更確認從經絡觀察「腎陽虛」是成立的,可以從觀察膽經、胃經與腎經能量趨勢來看出「腎陽虛」狀態。
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經絡型態提供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