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ney Yang deficiency and water flooding
腎陽虛水泛的原因,症狀與經絡,真武湯或腎氣丸可改善!
雲端中醫編輯組- 最後更新:2023-11-11
腎陽虛水泛證,是指因為腎陽虛衰,膀胱氣化失司,水濕逗留於體內的證候。
腎陽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主水液代謝。腎陽虛衰,則膀胱氣化失司,水液運化功能減退,水液聚集體內,泛濫於臟腑與軀體之間,形成水腫。
腎陽虛水泛證的臨床常見症狀有:
- 水腫:面浮身腫,腰以下更嚴重,按之凹陷不起,尿量減少或反而過多;
- 腰酸冷痛:腰部酸脹疼痛,尤其是在寒冷環境中會加重;
- 四肢厥冷:四肢冰涼,甚至發紫,觸摸時感覺冷冰冰的;
- 怯寒神疲:怕冷,精神萎靡,容易疲勞;
- 面色晄白:面色蒼白,沒有血色;
- 心悸胸悶,喘促難卧:嚴重時會出現心悸、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呼吸急促,難以平躺;
- 腹大脹滿:腹部脹大,按之有彈性;
- 其他症狀:如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早泄、陽痿、腰膝酸軟、小便頻數、遺尿、遺精、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等等。
腎陽虛水泛證的病因多由先天不足,或年紀大陽氣衰弱,或久病,房室不節,損傷真陽,或寒氣傷害體內的陽氣所造成。

腎陽虛水泛證多常於年高體衰或久病之人,小兒也會出現,這是由於先天腎氣不足,後天調養失宜所導致。
因為體內長期陰寒,因勞倦內傷、房室過度造成腎陽虛衰,也會導致腎陽虛水泛。
腎陽虛體質的人,容易出現水濕泛濫而出現全身性水腫,尤其以腰以下最嚴重。
由於水濕聚於體內,容易出現「痰飲」現象,痰飲流聚在腸胃、胸脅,胃部出現水聲,嘔吐清水或吐痰,下腹緊痛,肚臍附近出現跳動現象、小便不利。
腎陽虛水泛證的治療應以溫補腎陽、利水消腫為主。可用中藥如附子、肉桂、乾薑、茯苓、澤瀉、豬苓、滑石、白朮等,或針灸、推拿等療法。
腎陽虛水泛證在病機演變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兩種情況:
- 水氣凌心:由腎陽衰而水氣上逆,停聚胸膈導致心陽不足,而出現心悸、氣促、脈促等症。
- 水寒射肺:由腎陽虛而水濕逗留,水寒之氣上犯於肺,使肺氣失於宣肅,出現咳嗽、氣喘、痰涎多稀白、不能平臥等症。

腎陽虛水泛證在古代常用於診斷「水腫」、「痰飲」...等等疾病中,是相當常見的一種證候。
經絡理解圖
從經絡角度深入理解此證候

造成腎陽虛水泛的主要原因
了解6種常見致病因素
舌相與脈相
中醫診斷的重要指標
舌相
Tongue Characteristics
脈相
Pulse Characteristics
臨床症狀或疾病
常見的相關症狀表現
經絡型態分析
從經絡測量數據分析證候表現
在進入冬天之後,容易出現所謂的「倒鐵三角經絡型態」,這種型態由於腳部陽經虛證,腎經虛證,脾經與膀胱經實證,很容易出現「水氣病」,因此「腎陽虛水泛證」有機會出現,列出幾種經絡型態如下:
相關典籍
古代醫學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點擊按鈕查看詳細典籍內容
《醫門法律‧水腫門》:「腎者,胃之關也。腎司開闔,腎氣從陽則開,陽太盛則關門大開,水直下而為消;腎氣從陰則闔,陰太盛則關門常闔,水不通即為腫。」
討論留言
與其他用戶分享經驗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