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谷。陰,陰性水濕也。谷,肉之大會也,兩山所夾空隙也。陰谷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濕雲氣,為築賓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行至本穴後聚集為水濕雲氣,水濕雲氣性寒冷,故名陰谷。
- 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性寒冷,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征,故其屬水。
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在半腱肌和半膜肌之間;有膝上內側動、靜脈;布有股內側皮神經。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直刺0.8-1寸
穴道介紹
陰谷穴為腎經合穴。合,匯合也。本穴為腎經的水濕之氣匯合之處,故為腎經合穴。此穴道經常拍打,可以改善秋冬季節小腿抽筋現象,也可以改善夏季小便黃赤、癃閉(排尿困難)現象與婦女病。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89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56種。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循環系統疾病
- 心臟病
消化系統疾病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慢性肝炎
- 腹股溝疝氣
- 消化不良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扳機指
- 手肘外側痛
- 纖維肌痛症
- 背痛
- 腰痛
- 膝蓋痛
- 坐骨神經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子宮發炎
- 月經不調
- 前列腺增生
- 陰道炎
- 腎及輸尿管結石
- 子宮崩漏
- 排尿困難
- 月經稀少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頻尿
- 全身性水腫
- 腹瀉
- 排尿困難
- 無尿及少尿
- 咽喉痛
- 咳嗽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牙齒痛
- 膝部腫大疼痛
- 癲癇
- 腳跟痛(足底筋膜炎)
- 手肘內側痛
- 腳踝內側後側痛
- 手肘外側痛
- 膝蓋內側痛
- 腳踝外側前側痛
- 多痰
- 月經提前到來
- 子宮崩漏
- 臀部痛
- 四肢痿軟無力
- 睪丸疼痛腫脹
- 腹股溝痛
- 黃帶
- 腳底內側痛
- 中背部疼痛
- 心臟痛
- 身體沉重
- 尾椎疼痛
- 遺精
- 小便疼痛
- 腳內側痛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按摩推拿
按摩陰谷穴時一面緩緩吐氣,左右同時用力按壓陰谷穴6秒鐘,至發痛的程度為止。每天耐心按壓陰谷穴30次。如此,多汗應可治愈。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