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血參茸片

YANG XUE CAN RONG P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心經 19%
肝經 16%
脾經 14%
胃經 11%
腎經 7%
三焦經 3%
膀胱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養血參茸片」中加入太子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氣養血,益脾健胃:太子參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補氣養血、益脾健胃之效。其補氣力較人參稍弱,但較為平和,更適合氣虛血弱,脾胃不佳者使用。

二、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太子參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人參、鹿茸等,共同起到滋補氣血、強健體質的作用。太子參的加入,既能增強補氣養血的功效,又能緩解人參等藥材的燥性,使藥性更趨平和。

養血參茸片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養血參茸片以補益氣血為主要目的,而當歸能有效地改善血虛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

2. 促進氣血運行: 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況,有助於藥物成分更有效地到達病竈,發揮藥效。

養血參茸片中加入白礬,看似矛盾,實則有其用意。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瀉、解毒殺蟲之效。

其加入方劑的主要原因是:

  1. 中和藥性: 白礬可中和參茸等藥材的溫燥之性,避免滋補過度,引發上火等副作用。
  2. 收斂止瀉: 白礬可收斂腸胃,止瀉固澀,配合參茸補益氣血,有助於改善虛寒性腹瀉等症狀。

總之,白礬的加入是為了調節藥性,使方劑更加平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養血參茸片中加入桑寄生,主要基於其補益肝腎、強筋健骨、止痛安胎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全面滋補的效果。

桑寄生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痛安胎之效。與人參、鹿茸等藥材搭配,能增強補氣養血的功效,同時緩解因氣虛血虧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此外,桑寄生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提升補益效果。

養血參茸片中加入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止血的功效。參茸類藥材多溫補,易於上火,加入梔子可起到清熱解毒,防止藥性過於燥熱的作用,同時也能起到涼血止血,防止補血過度而引起出血的作用。
  2. 緩和藥性,增強功效:梔子能抑制參茸類藥材的燥熱之性,使其補益作用更加溫和,更利於人體吸收,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提高藥物的療效。

因此,在養血參茸片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和藥性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養血參茸片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之功效。參茸類藥材性偏燥熱,甘草可起到中和其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保護脾胃。
  2. 增強補益功效: 甘草本身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的功效,與參茸類藥材相配,能增強整體補益效果,使補血、補氣、補腎更加全面,更利於人體吸收和利用。

養血參茸片中包含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具有壯陽益精、補腎填髓、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精氣不足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2. 補氣血、益元氣: 鹿茸還具有補氣血、益元氣、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對於體虛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氣血不足的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養血參茸片中加入鹿茸,是為了提升補腎壯陽、益氣補血的功效,達到整體的滋補作用。

養血參茸片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在於其 滋陰涼血 的功效。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養血。

參茸類藥材往往較燥熱,加入生地黃可 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生地黃可與參茸類藥材協同作用, 增強補益效果,達到滋陰補血、益氣固本之功效。

養血參茸片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燥: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配合參茸等溫補藥材,可避免溫燥傷陰,起到平衡滋補的作用。
  2. 清熱解毒:天門冬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參茸等藥材可能引發的燥熱症狀,避免補過頭而上火。

因此,天門冬在養血參茸片中的加入,不僅能滋陰潤燥,平衡藥性,更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穏定。

「養血參茸片」方劑中包含「菟絲子」,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益精:菟絲子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功效。其可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遺精早洩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補腎藥材如人參、鹿茸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腎氣。
  2. 滋陰養血:菟絲子兼具滋陰作用,能補益腎陰,緩解腎陰不足引起的虛熱、口乾舌燥等症狀。與方中其他養血藥材如當歸、川芎等配合,可達到滋陰養血、改善血虛的功效。

養血參茸片中加入麥門冬,是基於其滋陰潤肺,養血生津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血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與方中人參、鹿茸等溫補藥材搭配,能起到平衡藥性,防止燥熱的作用,避免滋補過度而產生副作用。

此外,麥門冬還能緩解由補益藥物引起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不適,使補益效果更為平和,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血參茸片」的介紹

太子參:

  • 性平,味甘微苦。
  • 歸脾、肺經。
  • 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功效。
  • 用於治療氣虛津虧、內熱消渴、口乾咽燥、病後虛弱、肺燥咳嗽、脾虛泄瀉等症狀。

當歸:

  • 性溫,味甘辛。
  • 歸肝、心、脾經。
  •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婦科疾病等症狀。

白礬:

  • 性寒,味酸澀。
  • 歸肺、大腸經。
  • 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

桑寄生:

  • 性平,味甘。
  • 歸肝、腎經。
  • 具有滋陰補血、養肝明目、補益肝腎、疏通經絡、強健筋骨、安胎元、緩解懷孕不適等症狀。
  • 用於治療溫病發熱、煩渴口乾、咽喉腫痛、便祕、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胎漏下血、胎動不安、高血壓等疾病。

梔子:

  • 性寒,味苦。
  • 歸心、肺經。
  • 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 用於治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

甘草:

  • 性平,味甘。
  • 歸脾、肺、心經。
  •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鹿茸:

  • 性溫,味甘鹹。
  • 入腎經。
  • 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
  • 用於治療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等症。

生地黃:

  • 性寒,味甘。
  • 歸肝、腎經。
  • 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天門冬:

  • 性微寒,味甘。
  • 入肺、胃經。
  • 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喉疼痛、口乾舌燥、胃陰不足、嘔吐呃逆等症狀。

菟蕬子:

  • 性溫,味甘。
  • 歸肝、腎經。
  • 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功效。
  • 用於治療陽痿遺精、小便頻繁、腰膝酸軟、目昏耳鳴、久瀉不止、陰虛內熱、虛熱泄瀉等症狀。

麥門冬:

  • 性涼,味甘。
  • 歸心、肺經。
  • 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養血參茸片」由太子參、當歸、白礬、桑寄生、梔子、甘草、鹿茸、生地黃、天門冬、菟蕬子、麥門冬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陰陽氣血俱虛:陰陽失調,氣血不足。面色(白光)白:面色蒼白,沒有血色。精神倦怠:精神疲倦,沒有活力。腰痠腿軟:腰部和腿部酸軟無力。頭昏耳鳴:頭暈目眩,耳鳴不止。自汗盜汗:白天或晚上都出汗。舌質淡:舌頭顏色淡白。苔白:舌苔發白。脈沉細無力:脈搏沉弱,細微無力。可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上述證候者。

傳統服藥法


太子參150克,當歸90克,皂礬90克,桑寄生75克,紫河車75克,炒丹皮45克,炒梔子45克,甘草45克,鹿茸片3克(研細末),生地150克,天冬90克,菟絲子90克,麥冬45克。
益氣補血,滋陰補陽。
上藥水煎,濃縮成膏,加阿膠90克,製成片劑,每片0.5克。
每服4-8片,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耳鳴經常疲勞想睡貧血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腰痛夜間盜汗身體容易出汗頭昏精神不佳

相同名稱方劑


養血參茸片, 出處:《古今名方》引《常見病的中醫治療研究》。 組成:太子參150g,當歸90g,皂礬90g,桑寄生75g,紫河車75g,炒丹皮45g,炒梔子45g,甘草45g,鹿茸片3g(研細末),生地150g,天冬90g,菟絲子90g,麥冬45g。 主治:益氣補血,滋陰補陽。主治:陰陽氣血俱虛。面色(白光)白,精神倦怠,腰痠腿軟,頭昏耳鳴,自汗盜汗,舌質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可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上述證候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