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石斛丸以石斛為主要成分,乃因石斛性味甘寒,入胃、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之功效。
石斛為蘭科植物,其莖入藥,臨牀應用廣泛。其清熱生津之效,可解暑熱口渴,亦可治療胃陰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胃痛泛酸等症狀。
此外,石斛還具有益胃生津、滋養陰液的功效,能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石斛丸以石斛為主要成分,旨在發揮其滋陰清熱、生津益胃的藥效,以治療相關疾病。
石斛丸為一方傳統中醫處方,用於治療多種症狀,如虛弱乏力等。其組成中含有天雄,天雄為烏頭之一種加工品,性溫、味辛,歸心肝腎經,在中醫藥理中被認為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濕的功效。加入石斛丸之中,主要是利用其強壯筋骨、溫陽補腎的作用。該方中,石斛滋陰清熱,與天雄相配,陰陽調和,既能增強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又能平衡天雄可能帶來的燥熱之性。對於因腎陽不足、風濕阻絡導致的肢體酸痛、腰膝冷痛等症狀,石斛丸中的天雄能發揮關鍵療效。總體而言,天雄在石斛丸中的應用,彰顯了中醫學中藥物相互配合、調和陰陽的基本原則,使得該方既可溫補又不過於燥烈,適用於多種虛損病證。
石斛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增強藥效: 石斛滋陰養胃,但單獨使用可能不足以補益氣血。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本、益氣生津之效,能增強石斛的滋陰作用,提高整體療效。
2. 協同作用,扶正祛邪: 黃耆能扶助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而石斛則能滋陰清熱,二者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扶正祛邪,增強抗病能力的效果。
石斛丸中添加肉桂,主要是因為肉桂性溫,味辛甘,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石斛性寒,味甘,滋陰潤燥,但其偏於清熱,容易導致體內陽氣不足。肉桂與石斛配伍,能夠溫補陽氣,避免石斛過寒而損傷陽氣,達到陰陽調和、寒熱平衡的效果。此外,肉桂還能促進石斛的吸收利用,增強其滋陰潤燥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石斛丸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降火: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之功效。石斛性微寒,甘淡,入胃、腎經,善於滋陰生津,兩者相輔相成,能有效地降火清熱,滋陰潤燥,緩解陰虛火旺、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等症狀。
- 固本培元: 鱉甲富含膠原蛋白,可補益精血,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傷口癒合,石斛則具有益胃生津,強健脾胃之效。兩者合用,可有效地固本培元,提高身體抵抗力,改善虛弱體質。
石斛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石斛擅長滋陰養胃,但其性偏寒,若單用容易導致脾胃虛寒。而當歸則具有補血活血、溫經止痛的功效,與石斛相配,可互相補益,溫而不燥,避免寒涼傷脾。
- 協調藥性: 石斛偏於滋陰清熱,當歸則偏於補血活血,兩者相互配合,可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的效果。同時,當歸也能緩解石斛的寒性,使藥性更為溫和。
石斛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是為了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脾、胃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石斛丸以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為主,但部分情況下,患者可能伴隨氣血瘀滯、經絡不通等症狀。川芎的加入,可與石斛的滋陰功效相輔相成,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供氧,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石斛丸中添加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 石斛性微寒,白朮性溫,二者合用,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損脾。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助石斛滋陰生津,提高藥效。
- 固本扶正: 白朮能固脾止瀉,補氣升陽,可防止石斛滋陰過度,導致脾虛氣弱。同時,白朮還能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配合石斛共同改善體質。
石斛丸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補氣行氣,溫脾暖胃: 石斛滋陰生津,但性偏寒涼,對於脾胃虛寒者,容易造成寒凝氣滯,影響藥效。沉香溫中行氣,可溫脾暖胃,助石斛藥力更好地發揮。
- 引藥下行,促進吸收: 沉香具有行氣活血、引藥下行之效,可將石斛藥力引導至下焦,促進藥效吸收,並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更佳的療效。
因此,石斛丸加入沉香,不僅可以改善藥性,更能提升藥效,使藥物療效更加顯著。
石斛丸方劑中加入海桐皮,主要是考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海桐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吐血、衄血、尿血等症。石斛丸作為清熱滋陰、生津止渴的方劑,加入海桐皮有助於增強其清熱涼血的效果,尤其適用於因熱毒熾盛導致的口渴、煩躁、出血等症。
石斛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強筋,活血通絡: 石斛滋陰養胃,但偏於補益,而川牛膝則具有補腎強筋、活血通絡之效,兩者相配,可使藥效更全面,既能滋陰養胃,又能強筋活血,更能有效改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
- 引藥下行,提高藥效: 川牛膝性味辛溫,入肝腎經,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石斛的藥力引至下焦,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滋養肝腎、強壯筋骨的功效,從而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石斛丸中加入杜仲,主要是因為兩者藥性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 石斛性微寒,滋陰生津,潤肺止咳。
- 杜仲性溫,補腎壯腰,益精強筋。
杜仲的溫補作用可以溫煦石斛的寒性,使其滋陰效果更佳,並能加強腎氣,使石斛的補益作用更全面。同時,杜仲的強筋健骨功效也能與石斛的潤肺作用相結合,更有效地治療腰膝酸軟、筋骨不健等症狀。
總之,石斛丸中加入杜仲,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兩者藥性,達到治療效果更佳的目標。
石斛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本培元,增強石斛功效:石斛擅長滋陰生津,但較偏於滋補,五味子則以收斂固澀見長,二者相配,可增強石斛滋陰的效果,同時避免單純滋陰而導致虛不受補。
- 調節氣血,平衡陰陽: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補益氣血、斂肺止咳、滋腎固精等作用,與石斛共用,可使滋陰之效更加全面,並有助於調節氣血,平衡陰陽,使藥效更加協調。
石斛丸方劑中加入乾漆,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濕、止痛、散瘀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病症。
乾漆性辛溫,入肝經,善於祛除風寒濕邪,並能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其與石斛等藥材相配伍,能夠協同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例如,乾漆可與石斛、天麻等藥材共同配合,有效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骨痠痛等症狀;而與當歸、川芎等藥材配合,則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疾病。
石斛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滯: 石斛滋陰生津,但若脾胃虛弱,難以吸收,則功效減弱。枳殼味苦酸,性微寒,具有行氣消滯、理氣寬中之效,可助石斛之品,使藥力更好地被吸收利用。
- 緩解石斛寒涼之性: 石斛性寒,長期服用可能會造成脾胃虛寒。枳殼性微寒,可中和石斛的寒涼之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不良影響,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石斛丸 」
中藥方劑「石斛丸」的主要成分有:石斛、天雄、黃耆、肉桂、鱉甲、當歸、川芎、白朮、沉香、海桐皮、川牛膝、杜仲、五味子、乾漆、枳殼。
石斛
- 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
- 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天雄
- 性大熱,味辛、苦,入肝、腎經。
- 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止痛、強筋骨等功效。
黃耆
-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肉桂
- 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
- 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鱉甲
- 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當歸
-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川芎
-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白朮
-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沉香
- 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海桐皮
- 具有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絡、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等功效。
川牛膝
- 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杜仲
- 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五味子
- 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乾漆
- 性辛、溫,入肝、腎經。
-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溫經止痛、止血、補虛益氣、斂瘡生肌等功效。
枳殼
-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之,中藥方劑「石斛丸」具有補氣、補血、滋陰、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多種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勞衰損、氣血虛弱、風邪所乘、肢節不利、身體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石斛1兩(去根,銼),防風1兩(去蘆頭),仙靈脾3分,牛膝2兩(去苗),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羌活1兩,當歸1兩(銼,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木香半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30丸,空心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適合於虛勞衰損、氣血虛弱、風邪所乘、肢節不利、身體疼痛等症。但本方性溫,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石斛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石斛1兩(去根,銼),天雄3分(炮裂,去皮臍),黃耆1兩(銼),肉桂半兩(去粗皮),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當歸3分,芎藭3分,白朮3分,沉香3分,海桐皮3分(銼),牛膝1兩半(去苗),杜仲1兩半(去粗皮,微炙,銼)巴戟1兩,五味子3分,乾漆3分(搗碎,炒令煙出),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虛勞衰損,氣血虛弱,風邪所乘,肢節不利,身體疼痛。
石斛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七。 組成:石斛(去根,銼)1兩,牛膝(去苗)1兩,桂心1兩,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1兩,續斷1兩,白茯苓1兩,菟絲子(酒浸1宿,焙乾,别搗)1兩,枸杞子1兩,五味子1兩,山茱萸1兩,黃耆(銼)1兩,防風(去蘆頭)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乾)1兩,遠志(去心)1兩,人參(去蘆頭)1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熟乾地黃2兩。 主治:風勞氣,四肢羸弱,心神虛煩,食飲無味,肢節多疼,腳腰無力,夜多盜汗,小便赤黃。
石斛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石斛2兩(去根,銼),牛膝(去苗)1兩,山茱萸1兩,續斷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1兩,沉香1兩,鍾乳粉1兩,桂心1兩,熟乾地黃1兩,白茯苓1兩,澤瀉1兩,黃耆(銼)1兩,菟絲子(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1兩,蛇床子1兩,薯蕷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鹿茸(去毛,塗酥,炙令微黃)1兩,巴戟1兩,杜仲(去粗皮,炙微赤,銼)1兩,補骨脂(微炒)1兩。 主治:強筋骨,悅顔色,耐寒暑,倍氣力;補精益髓。主治:肝腎久虛,腰體不利,肌膚羸弱。
石斛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 石斛丸(《聖惠》卷六十七。)出處:《聖惠》卷六十七。組成:石斛1兩(去根),牛膝1兩(去苗),狗脊3分(去毛),杜仲1兩(去皺皮,炙微黃,銼),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鹿茸半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萆薢3分(銼),羌活3分,木香1兩,牡丹皮1兩,人參3分(去蘆頭),黃耆1兩(銼),山茱萸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芎藭半兩,檳榔1兩半,熟乾地黃1兩。主治:打撲損傷後,止疼痛,補虛損。 。 主治:打撲損傷後,止疼痛,補虛損。
石斛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 石斛丸(《聖惠》卷九十八。)出處:《聖惠》卷九十八。組成:石斛2兩(去根,銼),蛇床子1兩,牛膝1兩(去苗),桂心1兩,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乾),人參1兩(去蘆頭),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熟乾地黃2兩,杜仲1兩(去粗度,炙微黃,銼),木香1兩,薯蕷1兩,白茯苓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巴戟1兩,防風1兩(去蘆頭),鍾乳粉2兩,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澤瀉1兩,山茱萸1兩,覆盆子1兩,補骨脂2兩(微炒),五味子1兩,石龍芮1兩,檳榔1兩。主治:補虛損,利腰膝,暖水臟,祛風冷,強氣力,悅顔色。 。 主治:補虛損,利腰膝,暖水臟,祛風冷,強氣力,悅顔色。
石斛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 石斛丸(《聖惠》卷九十八。)出處:《聖惠》卷九十八。組成:石斛2兩(去根,銼),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菟絲子1兩(酒浸3宿,曬乾,别搗爲末),牛膝1兩(去根,銼),熟乾地黃1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赤,銼),澤瀉1兩,枸杞子1兩,山茱萸1兩,桂心1兩,白茯苓1兩,補骨脂1兩(微炒),覆盆子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1兩,桑螵蛸1兩(微炒),鍾乳粉1兩,車前子1兩,牡蠣粉1兩,龍骨1兩,陽起石1兩(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主治:補虛損,壯腰膝,暖水臟,止小便滑數。久服好顔色,強志倍力,耐寒暑,填精髓,令人肥健。 。 主治:補虛損,壯腰膝,暖水臟,止小便滑數。久服好顔色,強志倍力,耐寒暑,填精髓,令人肥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