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麻飲子
TIAN MA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九十七引《衛生家寶》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4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飲子」中包含「天麻」,其主要原因在於天麻的藥性與功效。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鎮痛的功效。其對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天麻飲子」中加入天麻,主要是為了發揮其平肝熄風、止痙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天麻飲子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功效: 天麻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眩的功效,主要針對肝陽上亢引起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防風則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癢的功效,能疏散表邪,解除風寒濕邪對經絡的阻滯,同時也有止痛止癢的作用。二者合用,能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祛風止痛、平肝熄風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邪上擾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
2. 緩解副作用: 天麻性寒,單味使用可能引起脾胃虛寒,出現腹痛、腹瀉等症。防風性微溫,能溫散寒邪,中和天麻的寒性,避免寒性過盛損傷脾胃。同時,防風還能引導天麻藥力上行,使藥效直達頭部,更有效地治療頭痛眩暈等症。
天麻飲子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補血活血、通經絡的功效,與天麻的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提升療效。
天麻擅長平肝熄風、止痙,但其偏於涼性,對於血虛氣弱者可能造成寒邪凝滯,影響藥效。而當歸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溫陽化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天麻的藥效,使藥力更能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外,當歸還可以改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與天麻的功效相得益彰,有助於全面提升治療效果。
天麻飲子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天麻擅長平肝熄風,止痙攣,但對於氣血不足導致的頭痛眩暈效果有限。川芎則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進一步提升天麻的止痛效果。
- 協調藥性,減輕副作用: 天麻性偏寒涼,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脾胃虛寒。川芎性溫,加入配方可以溫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脾胃,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天麻飲子中包含羌活,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止痛的功效,與天麻息風止痙、舒筋活絡的作用相輔相成。
羌活性溫,具有散寒解表、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天麻則善於平肝息風、止痙,對於因肝風內動導致的頭暈目眩、肢體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兩者配伍,可協同作用,既能祛除風寒濕邪,又能平息肝風,從而達到止痛、止痙、舒筋活絡的效果。
天麻飲子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威靈仙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天麻飲子主治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而威靈仙可助其祛除風濕痺痛,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提升療效。
- 活血化瘀: 威靈仙亦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天麻飲子中其他藥物如天麻、川芎等也具備活血化瘀功效,威靈仙的加入可增強整體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病患恢復。
天麻飲子中加入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補益肝腎,強健筋骨: 天麻飲子主要功效為息風止痙,通絡止痛,五加皮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與天麻相輔相成,增強其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的效果。
二、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五加皮性溫,能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天麻的藥力更好地發揮,從而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天麻飲子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肝風內動,平肝止痙:天麻飲子主治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頭疼、肢體麻木等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之功效,可緩解肝風內動,平息肝陽亢盛,進而達到止痙安神之效。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可緩和天麻、川芎等藥物的燥烈之性,防止藥性過於偏燥而損傷津液,同時,白芍還可與天麻、川芎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鎮靜止痙的功效,增強療效。
天麻飲子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發揮其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
天麻本身偏涼,而肉桂性溫,兩者相配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減輕藥物對脾胃的負擔。
此外,肉桂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天麻藥力更好地運行全身,提高藥效。同時,肉桂還能溫通經絡,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天麻飲子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理氣,止痛止痙: 天麻飲子主治頭痛眩暈,而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其能疏通肝氣,解除肝經鬱結,進而緩解頭痛眩暈,並輔助天麻止痙止痛。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天麻性平,味甘,偏於補益,而木香辛溫,偏於行氣散寒。兩者配伍,一補一散,相輔相成,既能增強天麻止痛止痙之效,又能防止天麻補益過度,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提高療效。
天麻飲子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緩解肝腎不足,安神定志: 天麻擅長祛風止痙,但其功效偏於上焦,對於肝腎不足、心神不安的症狀,效力有限。酸棗仁性平味甘,入心、肝、脾經,可養心安神、斂汗寧神,與天麻相輔相成,協同奏效。
二、 改善睡眠質量,增強療效: 天麻飲子用於治療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常伴隨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酸棗仁具有鎮靜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睡眠障礙,提高療效。
天麻飲子原方中確有犀角一味,但現今已不再使用。
古時醫書記載,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神昏、中風、癲癇等症。天麻飲子主要用於治療頭風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而犀角的清熱解毒功效被認為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然而,犀角是瀕危物種的角,其使用已受到國際公約的禁止。現今醫學界已找到替代藥材,例如水牛角、羚羊角等,具有相似的功效,可替代犀角使用,保障動物福祉,並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天麻飲子中加入海桐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平肝熄風,祛風止痙:海桐皮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祛風止痙之效。與天麻、川芎等藥物合用,可增強鎮靜安神、止痙止痛的作用,對於肝風內動、眩暈頭疼、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海桐皮亦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筋脈不通所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海桐皮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天麻等藥物協同作用,更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天麻飲子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固本: 天麻飲子主要功效為平肝熄風、止眩暈,但其偏寒涼,久服易傷脾胃,而人參性溫,能補氣益脾,溫陽扶正,有助於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增強藥效。
- 益氣養血: 人參能補氣益血,而天麻飲子中所含藥物如天麻、川芎等,多具活血化瘀之效,易耗氣血,人參的加入可補氣養血,防止藥物過度耗損氣血,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天麻飲子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健脾益氣:天麻飲子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而脾氣虛弱往往會加重頭部症狀。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進而緩解頭痛眩暈。
- 助天麻止痛:白朮性溫燥,能增強天麻的止痛功效。天麻本身偏寒,白朮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性,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並促進藥效的吸收和利用,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天麻飲子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解痙止痛: 天麻飲子主治風熱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葛根具有清熱解表、透疹止痛的功效,可協助天麻疏散風熱,緩解頭痛、頭昏等症狀。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葛根亦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因風寒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與天麻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天麻飲子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天麻具有平肝熄風、止痙的作用,而細辛則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兩者合用,可以協同作用,既能平肝熄風,又能溫經散寒,對於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溫通氣血,助藥力達病所: 細辛味辛性溫,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溫通氣血,有助於天麻等藥物的藥力更好地到達病所,發揮其應有的療效。
天麻飲子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天麻性寒,甘草性甘平,二者配伍,可以緩解天麻的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寒性過盛而損傷脾胃。
-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調和藥性的功效,與天麻配伍,可以增強天麻的止痛、平肝息風的作用,提高藥效。
總之,甘草在天麻飲子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的作用,使其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天麻飲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天麻飲子主治「氣血不足,正氣與風邪相搏」所引發的諸證,其核心病機為「虛實夾雜」:
- 氣血兩虛:表現為潮熱往來、倦怠、心煩恍惚,此乃人參、白朮、當歸、川芎等藥補益氣血之對應證候。
- 風邪阻絡:因正虛招致風邪侵襲,凝滯經脈,見渾身臂膊疼痛,故以防風、羌活、威靈仙等祛風通絡。
- 陰血虧耗兼熱擾:煩躁不寧、潮熱,可能為血虛生熱或風邪化熱,犀角(現多以水牛角代)、白芍、酸棗仁用以清熱涼血、養陰安神。
此方兼具「扶正祛邪」之效,既能調補氣血,又可疏風通絡,標本兼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風通絡為主
- 天麻:酒浸後增強走竄之力,善治風痹,為君藥。
- 防風、羌活、威靈仙:協同祛風勝濕,解除肢體疼痛。
- 海桐皮、五加皮:酒浸強化祛風濕、強筋骨之效,針對臂膊痠痛。
2. 補益氣血為本
- 四物湯底(當歸、川芎、白芍):養血活血,改善血虛挾瘀。
- 人參、白朮、甘草:補氣健脾,助正氣抗邪,兼調倦怠食少。
- 肉桂:少量溫通血脈,助氣血運行。
3. 清熱安神兼顧
- 犀角屑:清心涼血,防風邪鬱熱擾神(現臨床多替代使用)。
- 酸棗仁:炒後寧心安神,緩解心煩恍惚。
- 乾葛:解肌退熱,協調潮熱往來。
4. 行氣活血輔助
- 木香:理氣醒脾,防補藥滯膩。
- 細辛:散寒通竅,助祛風止痛。
三、藥方配伍特點
- 動靜結合:補益藥中佐以風藥,如人參配羌活,既固本又宣通。
- 寒熱并用:犀角清熱與肉桂溫陽並存,適應複雜病機。
- 酒浸增效:天麻、威靈仙等以酒浸,加強活血祛風之功。
此方適用於「氣血虛弱兼感風邪」之慢性痹痛,或勞倦後症狀加重者。透過調血退熱、祛風通絡,達至氣血充盈、邪去正安之效。
傳統服藥法
天麻(酒浸)1兩,防風(去蘆)1兩,當歸(洗淨,去蘆,酒浸)1兩,川芎1兩,羌活1兩,威靈仙(酒浸)1兩,五加皮1兩,白芍藥(微炒)1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酸棗仁(微炒,去皮)半兩,犀角屑半兩,海桐皮(酒浸)3分,人參(去蘆)3分,白朮(去苗,洗)3分,乾葛3分,細辛(去苗,洗)3分,甘草(炙)3分。
調血退熱,解勞倦,進飲食,輕健四肢。
上為粗末。
每服3大錢,水1盞,加生薑2片,煎至7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麻飲子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服用天麻飲子之前,一定要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天麻(酒浸)1兩,防風(去蘆)1兩,當歸(洗淨,去蘆,酒浸)1兩,川芎1兩,羌活1兩,威靈仙(酒浸)1兩,五加皮1兩,白芍藥(微炒)1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酸棗仁(微炒,去皮)半兩,犀角屑半兩,海桐皮(酒浸)3分,人參(去蘆)3分,白朮(去苗,洗)3分,乾葛3分,細辛(去苗,洗)3分,甘草(炙)3分。 主治:調血退熱,解勞倦,進飲食,輕健四肢。主治:氣血不足,正氣與風邪相搏,渾身臂膊疼痛,潮熱往來,倦怠,心間煩躁,恍惚不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