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骨丸

HU G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四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7%
心經 12%
腎經 12%
肺經 11%
膀胱經 8%
胃經 6%
膽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虎骨丸 」

虎骨丸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風濕:風寒濕邪侵入肌體,引起的病症。症狀包括筋脈鬆弛,關節疼痛,言語不清,以及中風、腳氣等。

組成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地龍: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海桐皮: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
  • 龜板: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
  • 虎骨: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
  •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 全蠍: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總結

虎骨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風濕:風寒濕邪侵入肌體,引起的病症。症狀包括筋脈鬆弛,關節疼痛,言語不清,以及中風、腳氣等。虎骨丸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

傳統服藥法


虎脛骨2兩(塗酥,炙令黃),牛膝1兩(去苗),天麻1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羌活1兩,白附子3分(炮裂),防風3分(去蘆頭),桂心3分,酸棗仁3分(微炒),天南星3分(炮裂),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桑螵蛸半兩(微炒),槐膠1兩,桃膠半兩,朱砂3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當歸1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
上為散,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方中牛膝,原作牛膽,據《普濟方》改。

方劑組成解釋


虎骨丸由虎骨、當歸、海桐皮、木香、附子、白花蛇、桂枝、龜板、天南星、乾薑、沒藥、麝香、地龍、蔓荊子、菊花、白僵蠶、全蠍、防風、川芎、羌活、天麻等中藥組成。虎骨具有強筋壯骨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海桐皮具有祛風通絡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附子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白花蛇具有祛風通絡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龜板具有滋陰潛陽的功效,天南星具有祛風通絡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沒藥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麝香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地龍具有祛風通絡的功效,蔓荊子具有祛風通絡的功效,菊花具有疏散風熱的功效,白僵蠶具有祛風通絡的功效,全蠍具有祛風通絡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的功效,羌活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天麻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虎骨丸具有祛風通絡,活血化瘀,強筋壯骨的功效,主治風濕,筋脈緩縱不隨,言語謇澀,及中風腳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虎骨丸具有祛風通絡,活血化瘀,強筋壯骨的功效,主治風濕,筋脈緩縱不隨,言語謇澀,及中風腳氣。但是,虎骨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虎骨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腳氣病瘧疾麻痺半身不遂五十肩慢性肝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月經稀少化膿性關節炎腹瀉忽冷忽熱眼睛模糊全身酸痛

相同名稱方劑


虎骨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引《聖濟總錄》。 組成:南乳香(另研)1兩,沒藥(另研)1兩,虎脛骨(酥炙黃)1兩,當歸1兩,赤芍藥1兩,血竭(另研)1錢半,熟乾地黃2兩。 主治:經絡凝滯,骨節疼痛,筋脈攣急,遇陰寒癒痛。

虎骨丸, 出處:《奇方類編》卷上。 組成:蒼耳子(炒)5錢,五加皮1兩,骨碎補3兩,天麻1兩,自然銅(醋淬,細研),防風3兩,肉桂3兩,龜版(炙)2兩,沒藥(去油)3兩(另研),赤芍3兩,當歸3兩,虎骨3兩(炙),血竭2錢(另研),白附子3兩,檳榔1兩,羌活1兩,牛膝1兩。 主治:風毒走註,疼痛不定,少得睡卧。

虎骨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三。 組成:虎脛骨6兩,硇砂1兩(先以醋1中盞浸化,于虎脛骨上塗,炙盡爲度),桂心1兩,當歸1兩,川芎1兩,防風1兩(去蘆頭),芸台子1兩,地龍1兩半(微炒),赤芍藥1兩,芫花3分(醋拌,炒令乾),海桐皮1兩(銼),牛膝1兩(去苗),乾蠍3分(微炒),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羌活1兩。 主治:歷節風疼痛。

虎骨丸, 出處:《雞峰》卷四。 組成:虎骨7錢半,當歸7錢半,海桐皮7錢半,參7錢半,木香7錢半,附子7錢半,白花蛇7錢半,桂心7錢半,敗龜7錢半,天南星7錢半,乾薑1兩,沒藥1兩,麝香1兩,地龍1兩,蔓荊子1兩,菊花1兩,僵蠶1兩,乾蠍1兩,防風1兩,川芎1兩,羌活2兩,天麻1兩。 主治:去麻痹止風,通利血脈。主治:風濕,筋脈緩縱不隨,言語謇澀,及中風腳氣。

虎骨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虎脛骨2兩(塗酥,炙令黃),牛膝1兩(去苗),天麻1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羌活1兩,白附子3分(炮裂),防風3分(去蘆頭),桂心3分,酸棗仁3分(微炒),天南星3分(炮裂),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桑螵蛸半兩(微炒),槐膠1兩,桃膠半兩,朱砂3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當歸1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 主治:風毒走註,疼痛不定。

虎骨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虎脛骨1兩(塗酥,炙令黃),沉香半兩,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乾蠍半兩(微炒),天麻3分,防風3分(去蘆頭),羌活3分,天南星半兩(炮裂),海桐皮1兩,桂心3分,川芎半兩,白附子半兩(炮裂),麻黃1兩(去根節),赤芍藥半兩,羚羊角屑3分,硫黃半兩(細研),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牛膝1兩(去苗),白僵蠶半兩(微炒)。 主治:肝腎臟風毒流註,腰腳疼痛冷痹,及筋骨拘急,行履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