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香丸

DA MU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7%
脾經 15%
心經 12%
腎經 10%
胃經 9%
膀胱經 5%
大腸經 4%
膽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1%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木香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肝理氣,健脾消食: 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其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並能促進脾胃消化,緩解食積、脘腹脹痛等症狀。
  2. 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大木香丸多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等症狀,而木香恰好能消食導滯,健脾和胃,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木香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止痙,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疏風止痙、平肝熄風的功效。木香善於行氣止痛,但其偏於燥烈,容易引發肝風內動。加入天麻可以起到抑肝風、止痙攣的作用,避免木香燥烈之性而傷及肝陰。
  2. 協同增效: 天麻與木香配伍,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天麻能平息肝風,使木香行氣止痛的效果更佳,有利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大木香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氣: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氣、開音散結之功效,可助木香、枳實等藥材更好地疏肝理氣,消解胸悶氣滯之症,促進脾胃運化。
  2. 引藥下行:桔梗能引藥下行,使藥效直達脾胃,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消食健脾、理氣止痛的作用。同時,桔梗還能利咽開音,有助於改善因氣滯所致的聲音嘶啞等症狀。

大木香丸中添加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大木香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而風寒之邪易阻礙脾胃功能,導致症狀加重。防風的加入可以疏散風寒,解除表邪,有利於脾胃氣機的運行。
  2. 調和藥性: 大木香丸中含有木香、厚朴等燥性較強的藥材,容易造成脾胃燥熱。防風味辛而性微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脾胃虛寒患者使用。

總之,防風在大木香丸中的加入,既能疏散風寒,解除表邪,又能調和藥性,使其更加適宜於脾胃虛寒的患者。

大木香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基於其 燥濕化痰、祛風止痙 的功效。

天南星味辛、溫,性燥,入肺、脾經,能燥濕化痰,對於寒痰、濕痰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狀有顯著效果。同時,天南星也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能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病症。

大木香丸中加入天南星,可以增強方劑的化痰止咳、祛風止痙功效,對於寒濕痰阻、風寒濕邪引起的咳嗽、哮喘、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大木香丸中加入半夏曲,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化痰:半夏性燥,善於燥濕化痰,可祛除脾胃濕氣,改善因濕氣阻滯而引起的反胃、嘔吐、胸悶等症狀。大木香丸中多含芳香化濕之藥,半夏曲可增強其燥濕化痰之力,提高藥效。
  2. 消食導滯:半夏曲經過發酵,可增強消食導滯之力,幫助脾胃消化吸收,改善因食積不化而引起的腹脹、便祕等症狀。與大木香丸中其他健脾消食藥物協同作用,更能有效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大木香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大木香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虛下陷等症狀,而黃耆可補脾益氣,固護表虛,增強機體抵抗力,助於脾胃運化和氣血運行,增強藥效。
  2. 增強藥力: 黃耆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力,提高藥效。大木香丸中的木香、白朮等藥物偏於燥性,而黃耆能緩解其燥性,使藥物更溫和地發揮作用。同時,黃芪能提升藥效的吸收和利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木香丸中添加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協同增效: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能。與大木香同用,可增強其祛風寒、燥濕止痛的功效,尤其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牙痛等症,可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2. 緩解毒性: 大木香性溫燥,長期服用可能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白芷性溫和,能緩解大木香的燥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大木香丸中包含白癬皮,主要基於其燥濕殺蟲之功效。白癬皮性寒,味苦,入肺、脾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效。

方中加入白癬皮,主要針對因濕熱蘊結、蟲毒侵襲所致的濕疹、皮癬等皮膚病。白癬皮能清熱燥濕,殺滅皮癬等病菌,同時能止癢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大木香丸中加入海桐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海桐皮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大木香丸主要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呃逆等症,而海桐皮能有效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症狀。
  2. 消食導滯: 海桐皮亦有消食導滯之功,可促進消化,緩解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大木香丸中常搭配其他消食導滯藥物,海桐皮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解決消化不良問題。

大木香丸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疏散風寒:羌活味辛性溫,善於疏散風寒,可緩解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大木香丸主治脾胃虛寒,而風寒客於脾胃,易致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羌活的疏散風寒作用可以改善這些症狀。
  2. 祛風濕止痛:羌活亦具祛風濕止痛之效,能緩解風濕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大木香丸中加入羌活,可以加強其祛風止痛之功,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病症。

大木香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木香善於燥濕止瀉,但其性偏燥,容易造成氣機阻滯,而川芎能疏通氣血,促進木香的藥效發揮,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2. 引藥入肝: 川芎為肝經要藥,能引導藥物直達肝經,有助於木香更好地發揮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從而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狀。

大木香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大腸經,善於行氣止痛,燥濕健脾。兩者配伍,相輔相成,既能補血活血,又能行氣止痛,調和氣血,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增強藥效,協調藥性: 當歸可促進木香的藥效發揮,使其更有效地行氣止痛,並能緩解木香燥性,避免其過於燥烈而傷陰。同時,當歸亦可調節脾胃功能,配合木香健脾和胃,提高整體療效。

大木香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木香行氣止痛: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大木香丸主治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積氣滯等症,木香辛溫行氣止痛,茯苓則可健脾利濕,有助於脾胃運化,進一步促進木香行氣止痛,達到協同作用。
  2. 防止木香燥烈,保護脾胃: 木香性溫味苦,善於行氣止痛,但過於燥烈,易傷脾胃。茯苓性平和,能補脾益氣,緩解木香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不受損傷,使藥物療效更佳,副作用更小。

大木香丸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其發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等作用。大木香丸主治風寒咳嗽,痰多氣喘。麻黃在此方劑中發揮疏風解表,宣肺化痰之效,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緩解風寒侵襲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達到止咳化痰,宣肺止喘的功效。

大木香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具有疏散風熱、止痙定搐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緩解風熱上擾所致的頭昏、抽搐、痙攣等症狀,配合大木香、厚朴等藥材,能更有效地疏風解表,止痛定驚。
  2. 化痰散結: 白僵蠶能化痰散結,對於痰熱壅肺、氣機阻滯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清熱化痰,宣肺止咳,改善呼吸道疾病。

大木香丸中包含虎骨,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濕止痛: 虎骨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較佳的治療效果。大木香丸中加入虎骨,可增強其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活動能力。
  2. 補腎壯陽: 虎骨亦具補腎壯陽的功效,能補益腎氣,提高男性性功能。古代醫學認為,風濕痺痛往往與腎虛有關,因此虎骨的加入,可補腎壯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增強其抵抗風濕痺痛的能力。

然而,現今虎骨已列為保護動物,禁止使用。需尋找替代藥材,如鹿角膠、狗脊等,以達到同樣的療效。

大木香丸中加入白花蛇,主要原因是利用其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白花蛇為蛇類藥材,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麻木等症。

在中醫理論中,木香具有燥濕健脾、行氣止痛的功效,與白花蛇配伍,可增強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共同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腰腿疼痛、麻木等症。

大木香丸中添加烏梢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烏梢蛇性味甘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配伍大木香、香附等藥材,可加強祛風除濕、疏肝理氣之效,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病症。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烏梢蛇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炎症消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大木香丸中含有犀角,主要原因是古代醫學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發熱壯熱、血熱妄行等病症。

犀角在古代醫學中被視為珍貴藥材,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然而,由於犀牛瀕臨滅絕,現今已禁止使用犀角入藥。

大木香丸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熄風止痙: 羚羊角性寒,味苦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熄風止痙之效。可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中風昏迷等症狀,與大木香丸中其他藥物合用,可增強其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羚羊角亦具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於因氣血瘀阻引起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大木香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益血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以達到整體療效。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大木香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四肢乏力等症狀。人參的加入,可以補益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同時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疲乏無力等症狀,從而達到整體療效。

大木香丸方劑中加入阿膠,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血滋陰:阿膠性甘平,入血分,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效。大木香丸主治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而脾胃虛寒往往伴隨氣血不足,阿膠的補血滋陰功效可改善氣血不足,提高藥效。
  2. 緩和藥性:大木香丸中包含辛溫燥烈的藥物,如木香、厚朴等,阿膠的滋陰潤燥之性可緩和藥物的燥性,避免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加溫和。

總之,阿膠的加入,不僅能補血滋陰,緩解脾胃虛寒,更能調和藥性,提升藥效,使其更適合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等病症。

大木香丸中加入蟬蛻,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疏風散熱: 蟬蛻性寒,味甘,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之效。與木香、厚朴等藥材配合,可清熱解表,散寒止痛,適用於外感風熱、胸悶氣短、腹痛腹脹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蟬蛻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可治療毒蛇咬傷、蜂螫、皮膚濕疹等疾病。

因此,大木香丸中加入蟬蛻,可增強其清熱解表、散寒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

大木香丸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協同作用:沒藥味苦、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與方劑中的木香、白芷等藥物共同作用,可以加強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效果,達到治療脾胃虛寒、脘腹疼痛、腹脹泄瀉等症狀的目的。

2. 溫陽助陽:沒藥亦有溫陽助陽之效,可以溫暖脾胃,促進脾胃運化,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同時,溫陽作用亦可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大木香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氣血,散寒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膀胱、心包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大木香丸主治寒凝氣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桂枝的溫通作用可緩解寒邪凝滯,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桂枝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木香、枳殼等配伍,能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桂枝的溫性可緩解其他藥物的寒性,使藥力更加平和,並能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大木香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木香行氣止痛: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與木香相配,可加強木香行氣止痛之效,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納呆等症狀。
  2. 增強藥力,促進藥效發揮: 乾薑辛溫,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其他藥材藥力的發揮。與木香搭配,能更好地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吸收功能,進一步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大木香丸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止痛消腫: 白附子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對於寒邪凝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配伍協同: 白附子與大木香等藥物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白附子溫中散寒,可助大木香行氣止痛,使藥效更顯著。

大木香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與大木香、川芎等藥材配合,可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尤其適用於寒凝氣滯、痺痛難忍的病症。
  2. 化瘀消腫: 全蠍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與其他藥材如乳香、沒藥等配合,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對於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大木香丸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一、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脾經,能開竅醒神,通利血脈,對於氣血瘀滯、神志昏迷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二、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大木香丸中包含牛黃,主要是利用牛黃的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

  • 清熱解毒:牛黃可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內蘊導致的頭痛、發熱、昏迷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 鎮驚開竅:牛黃可鎮驚開竅,對於因熱邪上擾心神導致的驚厥、神志不清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大木香丸以木香為主藥,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而牛黃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使得方劑的治療範圍更廣泛,療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木香丸」

中藥方劑「 大木香丸 」,主要成分是:

  • 木香
  • 天麻
  • 桔梗
  • 防風
  • 天南星
  • 半夏曲
  • 黃耆
  • 白芷
  • 白癬皮
  • 海桐皮
  • 羌活
  • 川芎
  • 當歸
  • 茯苓
  • 麻黃
  • 白僵蠶
  • 虎骨
  • 白花蛇
  • 烏梢蛇
  • 犀角
  • 羚羊角
  • 人參
  • 阿膠
  • 蟬蛻
  • 沒藥
  • 桂枝
  • 乾薑
  • 白附子
  • 全蠍
  • 麝香
  • 牛黃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白癬皮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等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蟬蛻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海桐皮具有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等功效。
  • 虎骨具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白僵蠶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沒藥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 牛黃具有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等功效。
  •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
  •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 天南星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 犀角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清心肝之熱、涼血定驚、解瘡瘍疔毒等功效。
  • 全蠍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
  • 白附子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功效

中風,身體一半癱瘓,說話模糊不清,麻木不仁;風毒導致腫脹,痰液和涎液流出,精神昏迷。

此外

中藥方劑「大木香丸」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與其他藥物或食物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在服用此方劑之前,應先諮詢醫生或藥師。

傳統服藥法


木香1兩1分,天麻1兩,桔梗1兩,防風1兩,天南星(薑制)1兩,半夏1兩,曲黃耆1兩,白芷1兩,白鮮皮1兩,海桐皮1兩,羌活1兩,川芎1兩,當歸1兩,茯苓(去皮)1兩,麻黃(去根節)1兩,白僵蠶(炒)1兩,虎脛骨(酥炙)1兩,白花蛇(酒浸取肉)6分,烏蛇(酒浸,取肉)6分,犀角(鎊)6分,羚羊角(鎊)6分,人參6分,阿膠(炒)6分,蟬殼6分,沒藥6分,桂心6分,乾薑(炮)4錢,白附子(炮)4錢,全蠍(微炒)4錢,麝香(別研)4錢,牛黃(別研)2錢,腦子(別研)2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1丸,食前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木香丸有祛風通絡、化痰開竅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偏風、半身不遂、語言謇澀、麻痹不仁等症狀。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麻痺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大木香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一。 組成:木香1兩1分,天麻1兩,桔梗1兩,防風1兩,天南星(薑制)1兩,半夏曲1兩,黃耆1兩,白芷1兩,白鮮皮1兩,海桐皮1兩,羌活1兩,川芎1兩,當歸1兩,茯苓(去皮)1兩,麻黃(去根節)1兩,白僵蠶(炒)1兩,虎脛骨(酥炙)1兩,白花蛇(酒浸取肉)6分,烏蛇(酒浸,取肉)6分,犀角(鎊)6分,羚羊角(鎊)6分,人參6分,阿膠(炒)6分,蟬殼6分,沒藥6分,桂心6分,乾薑(炮)4錢,白附子(炮)4錢,全蠍(微炒)4錢,麝香(别研)4錢,牛黃(别研)2錢,腦子(别研)2錢。 主治:偏風,半身不遂,語言謇澀,麻痹不仁;風毒註腫,痰潮涎出,精神昏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