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煎丸

MA HUANG J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二十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6%
脾經 15%
心經 12%
腎經 10%
胃經 9%
膀胱經 6%
大腸經 4%
膽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煎丸中包含麻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解表之效。對於風寒表證,如頭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狀,麻黃可有效驅散外邪,緩解症狀。
  2. 宣肺平喘: 麻黃具有宣肺通竅、平喘止咳的功效,可緩解肺氣不宣、氣道阻塞所致的喘息、咳嗽等症狀。

麻黃煎丸的組成中,麻黃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在中藥方劑「麻黃煎丸」中,白花蛇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祛風解毒、通絡止痛的功效。白花蛇性溫味甘,能夠祛風解毒、通絡止痛,適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白花蛇能夠增強方劑的祛風解毒作用,對改善風濕性疾病非常有益。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烏梢蛇,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烏梢蛇性味甘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與麻黃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效果,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病症。

此外,烏梢蛇還能增強麻黃的發汗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驅除體內的寒邪濕氣,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麻黃煎丸中含有巴豆,這與其治療疾病的機制相關。巴豆味辛、性熱,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它能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毒素,並能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麻黃煎丸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等症狀,巴豆的加入可起到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的輔助作用,並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但巴豆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麻黃煎丸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麻黃性溫,容易傷陰耗氣,而甘草性甘平,可緩和麻黃的燥烈之性,避免其傷及脾胃之氣,使藥效更平和、溫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麻黃、桂枝等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同時甘草還有解毒、止咳、緩解心悸等功效,配合麻黃治療風寒表證時,更能起到協同作用,促進疾病痊癒。

麻黃煎丸方中含有硇砂,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1. 增強解表散寒之效: 硇砂性寒,具有解表散寒、清熱化痰之效,可助麻黃散寒解表,並疏風止咳,加強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狀。
  2. 抑制麻黃毒性: 麻黃性溫,易傷津液,而硇砂性寒,可制約麻黃的燥熱之性,減輕其毒副作用,避免麻黃過於燥烈傷肺。

因此,硇砂的加入,一方面增強了麻黃煎丸的解表散寒功效,另一方面也控制了麻黃的毒性,使之更加安全有效。

麻黃煎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有二:

  1. 解表散寒,通經活絡: 全蠍性溫,具有解表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能與麻黃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散寒解表之效,同時改善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2. 祛風止痙,定驚止搐: 全蠍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定驚止搐的功效,可以治療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所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

麻黃煎丸中加入全蠍,可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更有效地治療因風寒襲表、肝風內動所致的各種病症。

麻黃煎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麻黃性溫,善於發汗解表,但容易耗傷津液。桂枝性溫,味辛甘,能調和營衛,溫通經絡,且具補氣作用,可緩解麻黃的燥烈之性,使發汗解表之效更顯著,同時避免過度耗傷正氣。
  2. 協調藥性,防止副作用: 桂枝能緩解麻黃的辛燥之性,防止其過於傷陰,避免出現口渴、咽乾等副作用。同時,桂枝還具有溫通經絡的作用,可促進麻黃的發汗效果,使其更好地發揮解表作用。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附子,乃因其寒熱並用之妙。麻黃性辛溫,發散風寒,主治外感風寒,但其性偏燥,易耗傷津液。附子性熱,溫陽補火,助麻黃發散寒邪,並溫煦脾腎,防止麻黃傷陰。

同時,附子可溫通經脈,改善麻黃因收縮血管而引起的肢體冰涼、脈象微弱等症狀,達到協同發散寒邪、溫通經絡、改善症狀的效果。此即附子加入麻黃煎丸方中之用意所在。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與麻黃、桂枝等藥物配合,可有效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
  2. 調和藥性,避免燥烈: 麻黃性溫燥,易傷津耗氣,加入防風可緩解麻黃的燥烈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過度損傷正氣,確保治療效果安全有效。

總而言之,防風在麻黃煎丸方中發揮着疏散風寒、止咳化痰,以及調和藥性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麻黃的燥熱之性:麻黃性溫燥,容易傷津耗氣,而天麻性平,味甘,能滋陰潤燥,與麻黃相配,可緩解其燥熱之性,避免傷及津液。
  2. 協同治療風寒頭痛:天麻具有平肝熄風,止痛的功效,與麻黃、桂枝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治療風寒頭痛,解除頭部脹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化痰: 沉香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麻黃煎丸主治風寒束肺,咳喘痰多,加入沉香可增強溫肺化痰之力,使藥效更為顯著。
  2. 行氣止痛: 沉香氣味辛香,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之效。麻黃煎丸中,麻黃辛散,容易耗氣傷津,加入沉香可補益氣血,行氣止痛,使藥效更為平和。

麻黃煎丸中加入羌活,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作用,可與麻黃相輔相成,加強解表散寒之力,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等症。

2. 祛風濕,通絡止痛:羌活還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麻黃煎丸中加入羌活,可增強方劑的祛風濕作用,更全面地解決病症。

麻黃煎丸中包含天南星,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寒解表、燥濕化痰的功效。與麻黃、桂枝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散寒解表、止咳化痰的效果,對於風寒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開竅醒神,止痙止搐:天南星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以治療痰濁矇蔽心竅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言語不利等症狀。此外,天南星還具有一定的止痙止搐作用,可以緩解因風寒入侵而引起的抽搐、痙攣等症狀。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天雄,乃因其性溫燥,具有溫肺化痰、散寒止痛之功效。

天雄與麻黃皆屬辛溫之品,二者合用,可增強散寒解表、宣肺止咳之效,尤其適用於外感風寒、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喘息、鼻塞、頭痛等症。

此外,天雄還能溫腎壯陽,有助於提升陽氣,改善畏寒肢冷等症狀。

麻黃煎丸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鎮驚熄風 的功效。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平肝潛陽之效。麻黃煎丸主治風熱感冒,症狀為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羚羊角加入方中,可起到清熱解毒、平息風邪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發熱、頭痛等症狀,同時也能起到鎮驚熄風的作用,對於伴隨有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狀的患者尤為有效。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檳榔性溫,味辛,具有降逆止嘔之效。麻黃煎丸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肺氣上逆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檳榔可幫助降逆止嘔,緩解因肺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2. 行氣散結: 檳榔具有行氣散結的功效,能促進氣血運行,解除經絡阻滯。麻黃煎丸中,麻黃辛溫散寒,桂枝溫通經脈,與檳榔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風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咳平喘: 白僵蠶性寒,味甘鹹,入肺經,具有疏風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可與麻黃等藥物協同作用,加強散寒止咳的效果。

2. 祛風止痙,解毒消腫: 白僵蠶亦有祛風止痙、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引起的痙攣、咳嗽、痰多等症狀,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白僵蠶,不僅有助於提高藥效,更能綜合調理患者的病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麻黃煎丸方中包含當歸,主要源於其緩解麻黃發汗之燥性補益氣血之功效。

麻黃性溫燥,單用易傷津耗氣,而當歸性溫,味甘,能補血活血,且兼具潤燥之效。當歸與麻黃相配,既可 中和麻黃之燥性,防止汗出過多傷津,又可 滋養氣血,使藥力更平和,藥效更持久。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牛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牛黃性涼,味甘苦,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麻黃煎丸主治風寒束表,肺氣不宣,兼見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牛黃能清熱解毒,疏散風邪,可輔助麻黃等藥物,更有效地解除風邪對肺部的阻滯,改善症狀。

二、鎮驚安神,緩解頭痛:牛黃還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風寒束表引起的頭痛、頭昏等症。麻黃煎丸中加入牛黃,可增強方劑的鎮痛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麻黃煎丸方劑中使用犀角,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解毒清熱:犀角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古人認為其可解熱毒、清血毒,用於治療熱病、瘡瘍、血熱妄行等症狀。

2. 鎮驚止痙:犀角亦有鎮驚止痙、安神定志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性驚癇、神志不清、癲癇等病症。

然而,現今犀角已被列爲瀕危物種,禁止使用。麻黃煎丸現已不再使用犀角,可使用其他替代藥物,如羚羊角、水牛角等,以達到類似功效。

麻黃煎丸方中加入冰片,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針對麻黃所致的發熱、咳嗽、胸悶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並能抑制炎症反應,減少局部水腫。
  2. 通竅開竅,醒腦開竅: 冰片能通經絡,開竅醒神,對於麻黃所致的鼻塞、頭痛等症狀有改善作用,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提高患者的清醒度。

麻黃煎丸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入心經,能開竅醒神,通利血脈,對於麻黃煎丸治療的風寒表證、痰濁壅肺、神昏等症狀,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能快速提升療效。
  2. 引藥入肺: 麝香氣味濃烈,能引導藥力直達肺部,並與麻黃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其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效果,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煎丸」

組成:

  • 麻黃: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桂枝:溫辛,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甘草: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檳榔:苦辛,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沉香:溫苦,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 當歸:甘辛,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溫苦,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附子:辛甘大熱,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白僵蠶:辛寒,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牛黃:苦寒,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
  • 羌活:辛溫,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麝香:辛溫,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
  • 天麻:甘平,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天南星:辛溫,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 犀角:甘鹹涼,清熱涼血、解毒清肝、強筋骨。
  • 冰片:苦辛,開竅、化腐生肌。
  • 全蠍:鹹寒,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 巴豆:苦寒,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主治功效:

半身不遂,手腳腫脹,關節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祛風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但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本方時,應遵醫囑,並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有毒,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悸、出汗等不良反應。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半身不遂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全身酸痛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 組成:丹砂(研)1兩,天南星(炮裂)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川芎1兩,白鮮皮1兩,海桐皮(銼)1兩,當歸(切,焙)1兩,防己1兩,鉛白霜(研)1兩,膩粉(研)1兩,麝香(研)1兩,自然銅(煅,醋淬)2兩,虎脛骨(塗酥炙)2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焙)2兩,乾蠍(去土,炒)2兩,天麻2兩,麻黃(去根節)1斤。 主治:一切風,手足不遂,遍身疼痛,語澀,精神恍惚及偏枯。

麻黃煎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麻黃5斤(去根節),白花蛇肉1斤,烏蛇肉1斤,巴豆1兩(去皮心,研如膏,與前3味同于釜內用水1石旋旋添水煮,水耗即添熱湯,候兩復時,熱水及3-4鬭已來,淨濾去麻黃并蛇,將藥水以生絹淨濾過,再入鍋內慢火漸熬,令稀稠得所,盛于淨器中,則别入後藥),硫黃1兩(滴生甘草水研1復時),硇砂(漿水化去石,于铫子內熬令乾)1兩,乾蠍1兩(于瓷盒子內炒令褐色),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1兩(去蘆頭),天麻1兩,沉香1兩,羌活1兩,天南星1兩(炮裂),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1兩,檳榔1兩,白僵蠶1兩(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牛黃半兩(細研),犀角屑1兩,白龍腦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 主治:癱瘓風,腳手腫滿,骨節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