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煎丸

MA HUANG J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二十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6%
脾經 14%
心經 12%
腎經 11%
胃經 8%
膀胱經 7%
大腸經 4%
膽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煎丸」

組成:

  • 麻黃: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桂枝:溫辛,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甘草: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檳榔:苦辛,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沉香:溫苦,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 當歸:甘辛,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溫苦,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附子:辛甘大熱,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白僵蠶:辛寒,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牛黃:苦寒,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
  • 羌活:辛溫,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麝香:辛溫,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
  • 天麻:甘平,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天南星:辛溫,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 犀角:甘鹹涼,清熱涼血、解毒清肝、強筋骨。
  • 冰片:苦辛,開竅、化腐生肌。
  • 全蠍:鹹寒,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 巴豆:苦寒,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主治功效:

半身不遂,手腳腫脹,關節疼痛。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白花蛇、烏梢蛇、巴豆、甘草、硇砂、全蠍、桂枝、附子、防風、天麻、沉香、羌活、天南星、天雄、羚羊角、檳榔、白僵蠶、當歸、牛黃、犀角、冰片、麝香等藥物,均具有祛風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麻黃、白花蛇、烏梢蛇、巴豆、甘草、硇砂、全蠍、桂枝、附子、防風、天麻、沉香、羌活、天南星、天雄、羚羊角、檳榔、白僵蠶、當歸、牛黃、犀角、冰片、麝香等藥物配伍使用,可增強祛風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祛風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但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本方時,應遵醫囑,並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有毒,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悸、出汗等不良反應。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半身不遂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全身酸痛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 組成:丹砂(研)1兩,天南星(炮裂)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川芎1兩,白鮮皮1兩,海桐皮(銼)1兩,當歸(切,焙)1兩,防己1兩,鉛白霜(研)1兩,膩粉(研)1兩,麝香(研)1兩,自然銅(煅,醋淬)2兩,虎脛骨(塗酥炙)2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焙)2兩,乾蠍(去土,炒)2兩,天麻2兩,麻黃(去根節)1斤。 主治:一切風,手足不遂,遍身疼痛,語澀,精神恍惚及偏枯。

麻黃煎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麻黃5斤(去根節),白花蛇肉1斤,烏蛇肉1斤,巴豆1兩(去皮心,研如膏,與前3味同于釜內用水1石旋旋添水煮,水耗即添熱湯,候兩復時,熱水及3-4鬭已來,淨濾去麻黃并蛇,將藥水以生絹淨濾過,再入鍋內慢火漸熬,令稀稠得所,盛于淨器中,則别入後藥),硫黃1兩(滴生甘草水研1復時),硇砂(漿水化去石,于铫子內熬令乾)1兩,乾蠍1兩(于瓷盒子內炒令褐色),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1兩(去蘆頭),天麻1兩,沉香1兩,羌活1兩,天南星1兩(炮裂),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1兩,檳榔1兩,白僵蠶1兩(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牛黃半兩(細研),犀角屑1兩,白龍腦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 主治:癱瘓風,腳手腫滿,骨節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