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五靈脂丸

烏頭五靈脂丸

WU TOU WU LING Z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7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脾經 24%
腎經 17%
心經 16%
膀胱經 4%
胃經 4%
肺經 4%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五靈脂丸的組成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烏頭性溫熱,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烏頭能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2. 配合五靈脂活血化瘀: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與烏頭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相輔相成,能有效改善因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烏頭性峻烈,需謹慎使用,一般需炮製後方可入藥。

烏頭五靈脂丸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烏頭性溫燥,容易耗血傷陰,加入五靈脂可以緩解烏頭的燥熱之性,防止其傷及血脈。
  2. 止痛定痛: 五靈脂能止痛定痛,與烏頭的祛風止痛作用相輔相成,可以更有效地緩解疼痛。烏頭五靈脂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五靈脂的加入可以增強止痛效果。

烏頭五靈脂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寒凝血瘀: 烏頭五靈脂丸主治寒凝血瘀之證,附子性熱,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可溫通經絡,化解寒凝,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況。

2. 扶陽固本: 附子能溫補腎陽,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抵抗寒邪侵襲,從根本上改善血瘀體質。

因此,附子作為烏頭五靈脂丸的組成部分,能有效溫通經絡,化解寒凝,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治療寒凝血瘀之目的。

烏頭五靈脂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病及疼痛症狀。在其組成中包含防風,這是因為防風具備優秀的祛風散寒功效。中醫認為,風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風寒濕邪侵犯人體時,容易引起關節疼痛、僵硬等不適症狀。防風本身具有提升免疫功能的特性,能夠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的病邪。

此外,防風還擁有舒筋活血的效果,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不暢而導致的痠痛。配合其他成分如烏頭與五靈脂,能夠形成一個協同增效的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因此,防風在烏頭五靈脂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該方劑有效防治風濕病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特性彰顯了中醫對藥材相互配伍的深刻理解與應用。

烏頭五靈脂丸中包含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地龍性寒,善於行血通絡,破瘀消積,可有效改善烏頭毒性引起的瘀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2. 解毒消腫: 地龍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輔助烏頭解毒,降低其毒性,並緩解烏頭引起的局部腫脹。

地龍與烏頭搭配使用,可有效降低烏頭的毒性,並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烏頭五靈脂丸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其溫陽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烏頭性寒,善於止痛,但寒性過於強烈,容易傷及陽氣。而肉桂性熱,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以緩解烏頭的寒性,防止其傷及脾胃陽氣。

同時,肉桂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活血止痛,與烏頭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止痛的效果。因此,肉桂的加入,不僅可以平衡烏頭的寒性,還可以增強其止痛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烏頭五靈脂丸中添加虎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止痛: 虎骨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烏頭五靈脂丸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虎骨的加入可增強其祛風止痛的效果,幫助緩解疼痛。
  2. 補益肝腎: 虎骨亦有補益肝腎之功,可輔助烏頭五靈脂丸滋養肝腎,從根本上改善風寒濕痹所致的筋骨疼痛。

然而,由於虎骨為國家保護動物,現已禁止使用,需尋找其他藥材替代。

烏頭五靈脂丸的方劑中加入海桐皮,主要是因為海桐皮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首先,海桐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因瘀血引起的疼痛,這對於烏頭五靈脂丸的功效增強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海桐皮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而引起的疾病有良好的輔助療效,能改善體內的環境,增進其他藥材的療效。此外,海桐皮的性味為苦、辛,入肝經,有助於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從而提高整個方劑的吸收效果。總之,海桐皮的加入使得烏頭五靈脂丸在活血、化瘀、清熱等方面更具綜合療效,為方劑的整體作用添增了重要的一環。

烏頭五靈脂丸方中加入自然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活血化瘀: 自然銅性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烏頭五靈脂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自然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二、引藥入肝: 方中烏頭性熱,善於祛風散寒,但亦易傷陰,而自然銅性寒,可引烏頭之熱入肝經,緩解其毒性,並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使藥效更佳。

烏頭五靈脂丸方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其活血化瘀之效能,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並有助於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對於烏頭五靈脂丸所治的痹症、跌打損傷等疾病,乳香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局部組織修復,減少疼痛,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烏頭五靈脂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烏頭五靈脂丸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疼痛,而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配合烏頭、五靈脂等藥物,加強止痛效果。
  2. 補益氣血: 沒藥還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能改善跌打損傷後氣血不足的狀況,促進傷口癒合,加速恢復。此功效與烏頭溫陽散寒、五靈脂活血化瘀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傷勢恢復。

烏頭五靈脂丸是一種在中醫中常用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麝香,主要是因為其獨特的藥理特性。麝香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夠促進氣血循環,提高身體對其他藥物的吸收與利用率。在烏頭五靈脂丸中,麝香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特別是在治療瘀血所致的疾病時。

此外,麝香具有某些驅邪解毒的特性,能夠增強方劑的祛邪功能,適合用於風寒濕痹、痛症等症。麝香的香氣也有助於開竅醒神,使患者在用藥過程中更易接受治療,提升療效。因此,麝香在烏頭五靈脂丸的配方中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的治療效果,使其更具臨牀應用價值。

烏頭五靈脂丸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烏頭性溫熱,容易導致局部熱痛,加入冰片可以緩解烏頭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減少對人體的刺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藥入血: 冰片具有開竅透骨的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發揮藥效。同時,冰片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更快地吸收,進一步增強藥效。

烏頭五靈脂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由於氣血不暢導致的疾病,其組成中包含血餘炭,具有重要的意義。血餘炭是從動物血液中提煉而來的藥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對於血液淤滯引起的疼痛或其他症狀有很好的療效。此外,血餘炭能夠增強藥方的整體效果,使藥物在治療過程中更具針對性。結合其他成分,烏頭五靈脂丸的配方設計可以協同發揮作用,達到活血理氣、緩解疼痛的效果。因此,血餘炭在此方劑中的應用,正是為了強化活血化瘀的機能,提升療效,並在臨牀上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價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烏頭五靈脂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蠱風」,指風毒深伏筋骨,皮膚劇痛如刀劃;「中風痰涎壅塞」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血風走注」即風邪挾瘀血遊走肢體疼痛;另治頭風、產後瘀滯等。其機理在於「風、寒、痰、瘀」互結,阻滯經絡,故以溫通攻逐為核心治法,兼具止痛、開竅、續筋骨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陽散寒逐痹

    • 君藥:生烏頭(大辛大熱,逐深寒、開痹)、炮附子(助陽破陰),配伍肉桂,溫通十二經,直抵沉痼寒邪。
    • 佐以防風、海桐皮,外散風邪,內化濕滯,兼防溫藥燥烈。
  2. 化瘀通絡定痛

    • 五靈脂(活血散瘀)、乳香、沒藥(行氣活血),配伍自然銅(散瘀續筋)、虎骨(強筋追風),針對「血風走注」之瘀滯筋骨。
    • 地龍(通絡活絡)、亂髮灰(消瘀止血),共促經脈氣血流通。
  3. 開竅醒神鎮痛

    • 麝香、龍腦芳香走竄,開竅醒神,助藥力透達,兼治中風神昏。
  4. 外用與內服結合

    • 方中生薑汁為引,增強溫散之效;局部腫痛可磨塗外用,體現「內外同治」思路。
    • 產後諸疾以童便為引,取其化瘀下行之性,與酒同用,助藥勢迅捷。

推論潛在功效
此方集「溫通、活血、開竅」三法,推測可擴展用於:

  • 頑固性痹證(如類風濕關節炎寒濕型)
  • 中風後遺症屬寒瘀阻絡者
  • 外傷瘀血久不散(自然銅、虎骨續傷特性)

全方側重攻邪,藥性峻烈,組成邏輯緊扣「風寒瘀痰」四字,體現古代「以毒攻毒」「溫通並行」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烏頭(生,去皮臍)5兩,五靈脂5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狼毒(炮)1兩,防風(去叉)2兩,地龍(不去土)2兩,桂(去粗皮)2兩,虎骨(沙瓶中鹽泥固濟,煅存性)2兩,海桐皮(銼)2兩,自然銅(煅,醋淬3-5遍)2兩,乳香(研)1兩,沒藥(研)1兩,麝香(研)3分,龍腦(研)1錢,亂發(燒灰存性)半兩,好墨(煅過)半兩。
上藥各為末,日中曬七日,搗羅為末,以生薑自然汁,和搗熟為丸,如彈子大。
每1丸,分作4服,用溫酒入生薑汁少許磨化服;偏正頭疼,夾腦風疾,以臘茶清和少薑汁磨下,去枕,臥少時,腫痛處磨1丸塗之;產後諸疾備急,用生薑汁磨化,入童便並酒各半盞,稍熱服;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頭五靈脂丸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貝爾氏癱瘓半身不遂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瀉多痰顏面神經麻痺半身或下肢麻木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五靈脂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二。 組成:烏頭(生,去皮臍)5兩,五靈脂5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狼毒(炮)1兩,防風(去叉)2兩,地龍(不去土)2兩,桂(去粗皮)2兩,虎骨(沙瓶中鹽泥固濟,煅存性)2兩,海桐皮(銼)2兩,自然銅(煅,醋淬3-5遍)2兩,乳香(研)1兩,沒藥(研)1兩,麝香(研)3分,龍腦(研)1錢,亂發(燒灰存性)半兩,好墨(煅過)半兩。 主治:蠱風,皮膚盡痛,身體若劃若刺;中風痰涎壅塞,胸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昏恍惚及血風走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