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經進龍虎金丹

JING JIN LONG HU JIN DAN

主治功效

一切癱瘓風疾。

傳統服藥法

黑附子(去皮臍)1兩,川烏頭(去皮臍)1兩,虎骨(醋炙)1兩,古文錢(醋碎,研)1兩,當歸(生用)1兩,白膠香(生,研)1兩,地龍(去土)1兩,木鱉子(火炮,去皮)1兩,草烏頭(鹽炒令黃,發熬)1兩,黑牽牛(生用)1兩,蓯蓉(酒浸)1兩,牛膝(酒浸)1兩,乳香半兩(生,研),沒藥(生用)1兩,巴戟(去心)1兩,自然銅(醋淬)1兩。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漸加至30丸,食前茶鹽 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性辛甘熱。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主治心腹冷痛、脾虛腹瀉、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萎、疽瘡漏及一切沈寒痼冷之疾。

烏頭性辛、苦、熱、大毒。主治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治風寒濕痺、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頭風頭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

虎骨性辛、溫。主治祛風通絡,強筋健骨。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腳膝酸軟。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白膠香性《唐本草》:"味辛苦,平,無毒"《醫林纂要》:"苦鹹辛,平"。主治活血,涼血,解毒,止痛。治癰疽,瘡疥,癮疹,瘰癧,金瘡,齒痛,吐血,衄血。《唐本草》:"主癮疹風癢浮腫,齒痛。"《綱目》:"治一切癰疽瘡疥,金瘡,吐、衄、咯血,活血,生肌,止痛,解毒,燒過揩牙,無牙疾。"《本草求原》:"治中風,腰痛,行痹,痿厥,腳氣。"

地龍性味鹹、寒。主治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等症。

木鱉子性味甘、溫、無毒。主要功效消腫散結、解毒、追風止痛。主癰腫、疔瘡、無名腫毒、痔瘡、癬瘡、粉刺、默黑、乳腺炎、淋巴結結核、痢疾、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牙齦腫痛

血餘炭性味苦、澀、平。主治止血、化瘀利尿生肌。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崩中漏下、小便淋痛、癰腫、潰瘍、流火、燙傷

黑牽牛性。主要功效祛風除濕;通經;解毒。主風濕痹痛;閉經;瘡瘍

肉蓯蓉性甘,溫,鹹。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主腎陽虛衰、精血不足之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秘。

川牛膝性甘、微苦、平。主治祛風、利濕、通經、活血。生用散瘀血、消癰腫。治淋病、尿血、經閉、症瘕、難產、胞衣不下、產後瘀血腹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攣、痿痹。

乳香性苦,辛,溫。主治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心腹疼痛、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腸癰。外用於消腫生肌、瘡潰不斂。

沒藥性苦、平。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淤血腫痛、癰疽腫痛、胸腹諸痛、外用治瘡口久不收斂。

巴戟天性辛甘、溫。主治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主腎虛陽痿、遺精早洩、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寒濕痹、腰膝酸軟、風濕肢氣

自然銅性辛、苦、平、無毒。主治散瘀止痛、接骨續筋。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血瘀疼痛、積聚、癭瘤、瘡瘍、燙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經進龍虎金丹,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三引《衛生家寶》。 組成:黑附子(去皮臍)1兩,川烏頭(去皮臍)1兩,虎骨(醋炙)1兩,古文錢(醋碎,研)1兩,當歸(生用)1兩,白膠香(生,研)1兩,地龍(去土)1兩,木鱉子(火炮,去皮)1兩,草烏頭(鹽炒令黃,發熬)1兩,黑牽牛(生用)1兩,蓯蓉(酒浸)1兩,牛膝(酒浸)1兩,乳香半兩(生,研),沒藥(生用)1兩,巴戟(去心)1兩,自然銅(醋淬)1兩。 主治:一切癱瘓風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保命龍虎丸

相似度 96%

金鳳丹

相似度 57%

烏頭蓯蓉丸

相似度 57%

大藥紫金丹

相似度 56%

百倍丸

相似度 56%

烏頭五靈脂丸

相似度 55%

赤金丸

相似度 54%

通痹丸

相似度 53%

大四斤丸

相似度 53%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