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附子丸

HEI FU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3.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脾經 24%
腎經 20%
心經 14%
膀胱經 7%
胃經 3%
肺經 3%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黑附子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黑附子丸常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肢冷畏寒、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脈沉微等症。附子能溫補陽氣,驅散寒邪,回陽救逆,達到治療目的。

二、配伍增效:黑附子丸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例如乾薑、肉桂等,可增強溫陽散寒的效果。附子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能發揮更大的藥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黑附子丸中含有烏頭,是因其 溫經散寒 的功效。烏頭為附子的母根,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 散寒止痛、祛風除濕 的作用。黑附子丸主治 寒凝血瘀 所致的 肢體麻木、疼痛 等症狀。烏頭的溫熱之性,可以 溫通經絡驅散寒邪活血化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 溫經散寒、止痛 的功效。

黑附子丸中加入虎骨,主要是因為虎骨具有祛風濕、強筋骨的功效,與黑附子、川烏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經散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虎骨的藥性溫熱,能夠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而黑附子、川烏等藥材則偏寒性,擅長溫經散寒,二者相配,寒溫相濟,能夠更好地治療寒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病症。

黑附子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黑附子性熱,容易導致瘀血,五靈脂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黑附子可能造成的瘀血阻滯,使藥效更平穩。
  2. 引藥入絡: 五靈脂性輕,可以引導藥力深入經絡,促進黑附子等藥物的藥效發揮,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總體而言,五靈脂在黑附子丸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既能減輕黑附子副作用,又能提升藥效。

黑附子丸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附子毒性: 附子性熱毒烈,易傷陽氣,而防風性微溫,能解表散寒,並能調和氣血,使附子之毒性得以緩解,防止藥性過於猛烈,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2. 協調藥性: 防風辛溫,能引導附子藥力循行經絡,達於病所,使藥力發揮更為有效,同時也起到引導汗液排出、散寒解表的作用,配合附子溫經散寒,更能有效治療寒邪入侵所致的疾病。

黑附子丸方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附子驅寒止痛:黑附子性寒,擅長溫經散寒止痛,但其寒性較烈,易傷陽氣。肉桂性熱,可溫陽散寒,有助附子驅寒止痛,且能溫通氣血,協調藥性,避免寒邪傷陽。
  2. 引藥入腎,增強藥效:肉桂味辛甘,性熱,歸心、腎、脾經,有引藥入腎之功。黑附子善治腎陽虛寒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肉桂可引附子之藥力直達腎經,增強藥效,使治療更為有效。

黑附子丸中加入海桐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附子毒性: 附子性熱烈,容易傷陰耗氣,而海桐皮性寒涼,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附子可能帶來的毒性反應,防止過於燥烈傷陰。

2. 增強藥效: 海桐皮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附子等藥材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等症狀的目的,提升藥效。

黑附子丸中加入地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地龍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等症狀,輔助黑附子丸治療寒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病症。
  2. 緩解附子毒性: 地龍性寒,能有效緩解附子等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因藥物毒性而引發的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副作用。同時,地龍還能增強附子溫陽散寒的作用,提高藥效。

在中藥方劑「黑附子丸」中加入自然銅,主要是利用自然銅解毒殺蟲、收斂止汗的作用。自然銅能夠幫助清熱解毒、收斂止汗,對於治療熱毒所致的膿腫、濕疹等皮膚病變有一定的療效。然而,自然銅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謹慎使用,以免造成中毒。

主治功效


黑附子丸主治功效分析

黑附子丸,出自《聖濟總錄》,乃古方名藥,其組方精妙,藥力強勁,主治癱瘓中風及婦人血風等症。細察其組成藥味,可見其治療原理:

組方分析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附子為核心,附子性大熱,味辛,歸腎經、心經、脾經,具有溫經散寒、補火助陽之效。癱瘓中風,多因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附子能振奮陽氣,驅散寒邪,為治療本病之關鍵。

烏頭與附子同屬辛熱之品,然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功尤為突出,可助附子疏通經絡,改善氣血瘀滯之象,緩解中風後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虎骨則以其強筋健骨、舒緩關節疼痛之效,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可針對中風後肢體軟弱無力之症。

五靈脂調和氣血,止血固精,可輔助諸藥,改善氣血運行,並能收斂固澀,以助療效。

防風解表發汗、祛風除濕,能驅散外邪,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並能改善中風後外感風邪所致之症。

肉桂暖身去寒、滋陰潤燥,其溫熱之性與附子相輔相成,增強溫陽散寒之力,並能滋潤陰液,防止過於溫燥。

海桐皮利水消腫、通絡止痛,能針對中風後肢體腫脹、疼痛等症狀,可疏通經絡,利水消腫。

地龍活血化瘀、降壓抗炎,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有助於改善中風病程。

自然銅接骨生肌、鎮靜安神,能針對中風後損傷的骨骼和肌肉組織,可促進癒合,同時也能鎮靜神經,改善中風後的神經系統紊亂。

綜合分析:

此方整體以溫陽散寒、活血化瘀、強筋健骨為主,多味藥物協同作用,可針對癱瘓中風的病因病機,從根本上調整機體陰陽平衡,改善氣血運行,強化筋骨。

針對不同病症的應用: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黑附子丸可適用於多種病症,且服用方式亦有所不同:

  • 癱瘓風:生薑熱酒化下,以加強溫散之性,助陽驅寒,疏通經絡。
  • 𤸷麻、薄荷酒下: 說明本方可應用於麻木等症狀。
  • 皮膚風毒、結聚腫痛:溫酒下,以溫散之性,驅邪解毒,消腫止痛。
  • 偏頭疼、夾腦風:臘茶清下,以清茶之性,清頭目,散風邪。
  • 婦人血風攻注、四肢或癢或痛、心腹刺疼:當歸酒下,以當歸補血活血之功,加強活血化瘀,緩解婦人血風引起的各類症狀。

綜上所述,黑附子丸乃一溫陽散寒、活血化瘀、強筋健骨的良方,其組方精巧,藥力強勁,可針對多種病症,尤其適用於癱瘓中風、婦人血風等虛寒瘀滯之證。

傳統服藥法


附子(生,去皮臍)4兩,烏頭(生,去皮臍)4兩,虎脛骨(塗酥炙)4兩,五靈脂(炒)4兩,防風(去權)4兩,桂(去粗皮)4兩,海桐皮(銼)4兩,地龍(炒)4兩,狼毒(生,去蘆頭,用豬血浸1宿,炙乾)4兩,自然銅(煅,醋淬7遍)4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每服1丸,爛嚼,空心、日午臨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不宜過大。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黑附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 組成:附子(生,去皮臍)4兩,烏頭(生,去皮臍)4兩,虎脛骨(塗酥炙)4兩,五靈脂(炒)4兩,防風(去杈)4兩,桂(去粗皮)4兩,海桐皮(銼)4兩,地龍(炒)4兩,狼毒(生,去蘆頭,用豬血浸1宿,炙乾)4兩,自然銅(煅,醋淬7遍)4兩。 主治:癱瘓中風及婦人血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