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膏

BI Y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20%
大腸經 17%
肺經 17%
膽經 12%
心經 8%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碧玉膏中添加蓖麻,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腫止痛: 蓖麻性溫,入肝經,具有散瘀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其油脂成分能深入肌膚,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腫塊,緩解疼痛,特別適合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病症。
  2. 滋潤皮膚: 蓖麻油具有良好的滋潤效果,能有效修復受損的皮膚組織,促進創傷癒合,並可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對於一些皮膚病變,如濕疹、皮炎等,也有一定療效。

碧玉膏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功效。碧玉膏主要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喉幹癢等症,杏仁能滋潤肺部,緩解炎症,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二、 清熱解毒: 杏仁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肺熱、解毒散結。碧玉膏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杏仁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碧玉膏中使用銅綠,並非因為其藥效,而是因為其特殊的物理特性。

銅綠,又稱鹼式碳酸銅,具有綠色不易褪色的特性,可使藥膏呈現鮮豔的碧綠色,符合古人對藥膏的審美標準。此外,銅綠也具有防腐抗菌的功效,有助於藥膏的保存和藥效的穩定。

因此,碧玉膏中使用銅綠,主要為其顏色和防腐功能,而非藥效。

碧玉膏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生肌: 松香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滲出,預防感染。對於外傷、燒傷、燙傷等引起的創面,能有效促進癒合。
  2. 黏合固形: 松香具有粘性,能將其他藥材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膏狀,方便塗抹使用,並能更好地附著在患處,延長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碧玉膏」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與沿革

「碧玉膏」作為中醫外用方劑,其組成在不同醫書典籍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藥材大致相同。綜合各文獻記載,主要成分包含:

  • 輕粉、杭粉:具有解毒殺蟲、收斂生肌之效。
  • 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口,能促進潰瘍癒合。
  • 白蠟/白佔/豬油:作為基質,起滋潤保護創面、調和藥性的作用。
  • 冰片/樟腦:清熱止痛、闢穢解毒,可緩解局部炎症反應。
  • 銅綠(部分記載):具有殺菌、解毒、收斂之效,能抑制創面感染。

從《瘍醫大全》、《外科正宗》等醫書的記載來看,「碧玉膏」一名並非單指一方,而是包含多種配伍略有差異的膏劑,例如「神仙碧玉膏」常加入冰片或樟腦,以增強清熱止痛之效。

主治功效

「碧玉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癰疽瘡瘍:如發背、瘰癧、馬刀、乳癰、流注、橫痃、痔漏、囊癰、冬瓜癰、貼骨疽、多骨疽、蟮拱頭、腳隱漏蹄等,以及一切腰背臀腿部的毒癤。這些病症多由熱毒壅盛、氣血凝滯所致,「碧玉膏」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並促進潰瘍癒合。

  2. 結毒潰爛:針對年久不愈、疼痛不止的潰瘍,「碧玉膏」能祛腐生肌、收斂止痛,加速創面癒合。

  3. 凍瘡:對於凍瘡引起的肌肉寒極、氣血不行、紫斑、潰爛等症狀,「碧玉膏」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凍傷組織的營養供應,加速修復。

  4. 其他外科疾病:如血風、臁瘡等,以及痘疹後期的潰爛不收口。

治療原理

「碧玉膏」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清熱解毒:方中輕粉、杭粉、冰片、樟腦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清除局部熱毒,抑制細菌滋生,控制感染。

  2. 活血化瘀:乳香、沒藥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廢物的排出,改善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利於潰瘍的癒合。

  3. 祛腐生肌:輕粉、杭粉具有腐蝕壞死組織的作用,能清除潰瘍表面的腐肉,促進新肉芽組織的生長。

  4. 收斂止痛:藥膏基質如白蠟、豬油等具有滋潤保護創面的作用,能減輕疼痛,防止創面乾燥,促進上皮細胞的再生。

  5. 溫經散寒:對於凍瘡,「碧玉膏」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凍傷組織的缺血缺氧狀態,促進組織修復。

總而言之,「碧玉膏」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收斂止痛等多種途徑,調整局部微環境,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各類癰疽瘡瘍、結毒潰爛、凍瘡等外科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乳香(松香亦可)2錢,銅青1錢,篦麻仁半錢,木鱉仁半錢。
未潰者,加巴豆3-5粒。
上為細末,和勻,置石上。鐵斧捶打一二百下,如硬,添篦麻,軟,添松香,得所為度。
塗故帛上貼之,有膿拭淨再貼,亦粘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3.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乳房硬結乳腺炎乳房腺體瘤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乳房纖維硬化化膿性關節炎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碧玉膏,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新效方》。 組成:乳香(松香亦可)2錢,銅青1錢,篦麻仁半錢,木鱉仁半錢。 主治:癰疽腫毒軟癤。

碧玉膏,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蓖麻仁(去皮尖,搗爛)49粒,杏仁(去皮,搗爛)49粒,銅綠2兩7錢(用水1碗,將銅綠研細,投入水中,攪勻),片松香5斤(研細)。 主治:活血止痛,拔毒消腫,斂毒透膿,去腐生新。主治:癰疽發背,瘰癧馬刀,乳癰乳岩,流火流註,腫塊風毒,橫痃痔漏,囊癰,冬瓜癰,貼骨疽,一切腰背臀腿毒癤,多骨疽,蟮拱頭,腳隱漏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