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疽膏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松香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消散膿腫,緩解疼痛。
- 收斂生肌,促進癒合: 松香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能促進創口癒合,防止感染,並能有效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消疽膏中加入松香,既可有效治療膿腫,又能促進傷口癒合,具有較好的療效。
消疽膏方劑中加入蓖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散結: 蓖麻性味辛溫,具有消腫散結、拔毒生肌之效。對於癰疽瘡瘍引起的紅腫熱痛、膿液積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
- 活血化瘀: 蓖麻可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有助於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或感染導致的組織損傷,具有良好的修復作用。
因此,消疽膏中加入蓖麻,可有效促進病竈消散,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疽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疽」,傳統中醫所言「疽」,泛指瘡毒深伏、腫硬難消、病程纏綿的陰性瘡瘍,如「無頭疽」(深部膿腫)或「附骨疽」(類似骨髓炎)。其特點為患處皮色不變或黯紫,漫腫無頭,疼痛徹骨,久不潰膿或潰後難斂。此膏外敷旨在「提毒拔膿、消腫散結」,促使疽毒外透或腐脫新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松香(3錢)
- 性味苦甘溫,入肝、脾經,外用有「燥濕殺蟲、排膿生肌」之效。古方常用其黏附拔毒,促進瘡面癒合,對於慢性潰瘍或膿腫未潰者,能助膿毒外透。
宮粉(即鉛粉,3錢)
- 為礦物类外用药,性寒味辛,具「解毒斂瘡、殺蟲止癢」之功。傳統用於瘡瘍潰爛、膿水淋漓,可收濕斂瘡,但因其含鉛,現代臨床已少用。
細六安茶(3錢)
- 六安茶屬綠茶,性涼味苦甘,能「清熱解毒、消腫化濕」。茶葉富含鞣酸,外用可收斂瘡口、減滲出,輔助控制局部感染,尤其適合熱毒夾濕之疽。
蓖麻仁(29粒,去皮)
- 性平味甘辛,有毒,外用為「拔毒消腫」要藥。其富含脂肪油,能滲透皮膚,促進藥物吸收;另含蓖麻毒蛋白,可刺激局部充血,引毒外發,故常用於瘡瘍初起或成膿階段。
三、配伍邏輯與作用機理
- 拔毒透膿:蓖麻仁為君,以其辛散穿透之力,引藥直達病所,松香輔助黏附拔毒,促使深部疽毒外透。
- 清熱收濕:六安茶清解熱毒,宮粉收斂濕濁,二者合用以遏制瘡毒蔓延,尤其適合疽瘡伴滲液者。
- 成膏特性:以蓖麻仁油為基質,加麻油潤澤,既能保持膏體黏附性,又可緩和松香、宮粉之燥性,避免貼敷過於刺激。
四、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側重「外治透發」,針對陰疽(寒濕痰凝)或半陰半陽證(郁久化熱),透過藥物協同:
- 初起未潰:刺激局部氣血流通,散結消腫。
- 成膿不潰:軟堅提膿,促其破潰。
- 已潰難斂:收濕拔毒,助生新肌。
總結:消疽膏結合「辛散、滲透、清解、收斂」四法,體現中醫外治「給邪出路」的原則,通過局部作用調節瘡瘍病理環境,促使毒散癒合。
傳統服藥法
松香3錢,宮粉3錢,細六安茶3錢,蓖麻仁(去皮)29粒。
上為末,先將蓖麻搗爛,然後入藥末,搗成膏。如乾,少加麻油搗勻。
攤青布上,貼患處,再以棉紙(大些)蓋好,扎住。7日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消疽膏,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松香3錢,宮粉3錢,細六安茶3錢,蓖麻仁(去皮)29粒。 主治:一切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