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散

DAN Q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中性 (0.9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膽經 15%
心經 15%
肺經 15%
胃經 15%
脾經 12%
肝經
膽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丹青散中含有銀朱,主要原因有二:

  1. 解毒止痛: 銀朱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癢的功效。丹青散為治療皮膚病的方劑,銀朱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感染,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和瘙癢。
  2. 散瘀止血: 銀朱還具有散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出血,能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丹青散中加入銀朱,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的風險。

丹青散中包含銅綠,主要是因為銅綠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古代醫家認為,銅綠性寒,入肝經,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跌打損傷等症。

丹青散作為一種外用散劑,以銅綠為藥,可藉其清熱解毒的特性,快速消滅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同時也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丹青散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 松香性燥,味苦,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因濕邪困阻肌膚而引起的症狀,松香可起到乾燥濕氣、止癢止痛的作用。
  2. 收斂生肌: 松香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皮膚破損、潰瘍等症狀,松香可以幫助收斂傷口,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松香在丹青散中的加入,主要是為了發揮其燥濕止癢和收斂生肌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皮膚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丹青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今醫鑒》及《疑難急症簡方》等古籍記載,丹青散主要用於治療「瘰癧已破者」,亦即頸部淋巴結核潰破後形成的瘡瘍。其組成包括銀朱、銅綠與松香三味藥材,配伍比例以銀朱與銅綠各一錢,松香五分為主。

治療原理分析:

丹青散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成藥材的藥理作用進行分析:

  • 銀朱: 性味辛溫,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化腐生肌之效。於瘰癧潰破後,局部可能存在濕熱蘊積、毒邪侵襲,導致創面紅腫、疼痛、分泌膿液等症狀。銀朱的清熱解毒之功,有助於清除局部熱毒,改善發炎反應;其殺蟲止癢之效,則可減輕因感染或毒邪引起的搔癢不適;而化腐生肌作用則可促進創面壞死組織脫落,並加速新生肉芽組織生長,有利於傷口癒合。
  • 銅綠: 性味辛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防腐止血之效。銅綠的清熱解毒作用,與銀朱相輔相成,加強清除局部熱毒之力,減輕發炎反應,抑制病邪擴散。其消腫止痛之效,則可減輕潰破後的疼痛及腫脹不適。同時,銅綠亦有防腐止血作用,可防止瘡面進一步腐爛,並有助於止住滲液或出血。
  • 松香: 性味苦溫,具有止痛消腫、收斂創面、促進癒合之效。松香的止痛消腫作用,可有效緩解局部疼痛及腫脹,減輕患者不適。其收斂創面之效,則有助於收縮瘡面,減少滲液,並保護瘡面免受外邪侵擾。此外,松香亦具有促進癒合之效,可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生長,加速瘡面癒合。

整體作用機制:

丹青散的配伍,實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化腐生肌、收斂創面、促進癒合之綜合作用。方中銀朱與銅綠,清熱解毒,祛邪外出;松香則止痛消腫,收斂創面,促進癒合。三藥合用,可有效改善瘰癧潰破後的局部炎症反應,消除病邪,促進傷口癒合。

使用方法:

丹青散的使用方法,古籍記載可將藥材研為細末,以醋調和外敷於患處;或乾粉直接敷於患處,若乾燥則以燈盞油調和後塗敷。此方法可使藥效直接作用於瘡面,發揮療效。

總體而言,丹青散針對瘰癧潰破後的瘡瘍,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組方精巧,配伍合理,藥理作用明確,在古代醫學中,實為治療瘰癧潰破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銀朱1錢,銅青1錢,松香5分。
上為末。
有水,乾敷之;如乾,燈油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散結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丹青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銀朱1錢,銅青1錢,松香5分。 主治:瘰癧已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