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散

二合散

ER H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8%
肺經 18%
脾經 15%
胃經 6%
腎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6%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合散是傳統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特定的病症。在其組成中包含鉛粉,這一成分的使用需要謹慎考量。歷史上,中醫在某些方劑中添加鉛粉,主要因為其具有一定的藥效,例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及抗炎等作用。然而,鉛的毒性不容忽視,過量攝入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尤其是對神經系統和腎臟的損害。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愈加嚴格。鉛的使用在現代中醫上受到限制,許多傳統方劑的組成也隨之調整。因此,在當前的中醫實踐中,對於二合散及其他類似方劑的使用,應謹慎評估鉛粉的應用,並探索更安全的替代藥材,以確保患者的健康與安全。

二合散中包含槐花,主要源於其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功效。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功效。其能清泄上焦熱,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血熱所致的出血症狀。

二合散主治血熱妄行,導致的齒齦腫痛、牙宣出血、口臭等症,槐花正是針對血熱妄行,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目的。

二合散方劑中添加松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 松香性燥,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邪困阻而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病症,松香能起到乾燥濕氣、止癢消腫的作用。
  2. 收斂生肌: 松香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它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分泌物,並有助於恢復皮膚的完整性。在二合散中,松香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二合散中包含銀朱,主要基於其解毒功效。

銀朱為硫化汞,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殺蟲之效。二合散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銀朱在此方劑中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瘡毒的蔓延,促進創口癒合。

此外,銀朱還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對一些由蟲咬引起的皮膚病也有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合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多種皮膚濕熱瘡瘍,如:

  1. 黃水瘡:濕熱蘊結,皮膚滲出黃色膿水。
  2. 頭煉、眉煉:頭面或眉際濕瘡,多因風熱濕毒上攻。
  3. 耳蝕:耳部糜爛流膿,屬濕熱腐蝕之證。
  4. 羊胡子(鬍鬚部位濕瘡)、燕窠(腋窩濕疹)、膿窠瘡(深層膿皰性皮膚病),皆與「濕熱毒邪」浸淫肌膚相關。
    綜觀之,二合散適用於「濕熱夾毒」所致的潰爛、滲液、化膿性皮膚病,具清熱燥濕、斂瘡解毒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鉛粉(炒)

    • 性寒,能殺蟲解毒、收斂生肌。炒製後毒性稍減,外用可抑制瘡面滲液,促進癒合。
    • 結合濕熱瘡瘍之病機,其寒性可清熱,收斂作用助於斂瘡。
  2. 槐花(炒)

    • 炒後寒性稍緩,仍具清熱涼血之效,尤善治血熱濕毒。
    • 外用可減輕皮膚紅腫熱痛,與鉛粉協同清熱燥濕。
  3. 老松香

    • 性溫,能拔毒生肌、燥濕止痛。針對瘡瘍膿液不斂,其黏滯之性可形成保護層,促進瘡口修復。
    • 佐鉛粉之寒,防過於涼遏,兼顧「斂瘡」與「托毒」。
  4. 銀朱(硫化汞):

    • 辛溫有毒,攻毒殺蟲,傳統用於頑瘡癰疽。其燥烈之性可祛腐生新,輔助松香拔毒。
    • 少量使用(四錢)以減其毒性,增強全方抗菌斂瘡之力。

配伍邏輯

  • 寒溫並用:鉛粉、槐花清熱,松香、銀朱溫通,避免過寒冰伏濕毒。
  • 燥濕斂瘡:鉛粉收澀,松香黏斂,共奏止滲之效;銀朱攻毒,槐花涼血,針對濕熱毒根。
  • 外用劑型:麻油調敷潤澤護膚,火燃滴油法或使藥性更易滲透(古代炮製經驗)。

治療原理
以「清熱解毒、燥濕斂瘡」為主,透過:

  1. 抑制瘡面滲液(鉛粉、松香)。
  2. 清解血分濕熱(槐花、銀朱)。
  3. 拔毒生肌(銀朱、松香)。
    適用於濕熱久蘊、腐肉潰膿之證,體現「去腐生新」的皮膚瘍科治法。

傳統服藥法


鉛粉(炒)、槐花(炒)各等分(為末),老松香1兩,銀朱4錢。
上為末。
紙捲成條,麻油浸透,火燃著,一頭滴下油藥,以器接之,用調前藥,塗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二合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鉛粉(炒)、槐花(炒)各等分(爲末),老松香1兩,銀朱4錢。 主治:黃水、頭煉、眉煉、耳蝕、羊鬍子、燕窠、膿窠等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