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瘡散

卷瘡散

JUAN C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熱 (1.2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23%
心經 13%
腎經 13%
大腸經 13%
膀胱經 6%
肺經 6%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卷瘡散方劑中使用松香,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殺蟲: 松香性燥,具有燥濕止癢、殺蟲止痛之效。卷瘡多因濕熱蘊結,蟲毒浸淫所致,松香可燥濕殺蟲,緩解症狀。
  2. 收斂生肌: 松香性粘,可收斂傷口,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卷瘡常伴有糜爛、滲液,松香可收斂瘡口,防止感染。

卷瘡散中含有水銀,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殺菌止癢: 水銀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卷瘡引起的細菌感染,減輕炎症,同時亦可止癢,緩解病患的不適。

二、 收斂消腫: 水銀具有收斂作用,可以使患處組織收縮,減少分泌物,並有助於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水銀具有毒性,使用時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控制劑量,避免過量使用造成汞中毒。

卷瘡散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菌消炎: 硫磺具有強烈的殺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對於卷瘡所引起的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燥濕止癢: 卷瘡常伴有濕熱、瘙癢等症狀,硫磺性燥,能燥濕止癢,有效緩解卷瘡引起的皮膚不適。

總之,硫磺在卷瘡散中發揮著殺菌消炎、燥濕止癢的功效,有助於快速有效地治療卷瘡。

卷瘡散中包含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殺菌: 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具有燥濕殺菌、收斂生肌的功效。卷瘡屬於濕熱蘊結所致,白礬可以燥濕熱,殺滅細菌,抑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2. 止血止痛: 白礬還具有一定的止血止痛作用。卷瘡常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狀,白礬可以收斂血管,止血止痛,減輕患者痛苦。

因此,白礬在卷瘡散中,可有效治療卷瘡的濕熱、疼痛、出血等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卷瘡散中加入樟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樟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卷瘡引起的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疼痛等症狀。
  2. 止癢消腫:樟腦具有止癢消腫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卷瘡引起的瘙癢和腫脹,促進瘡瘍的消退。

此外,樟腦還能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幫助預防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卷瘡散」主治疥瘡,其症狀多表現為皮膚劇癢、丘疹、水皰,甚則糜爛流滋,古代醫家歸因於「蟲毒濕熱」蘊結肌膚。此方以外用「扌袞」揩(滾擦)之法,直接作用患處,針對疥蟲(疥蟎)及其引發的局部濕熱腐毒,具有殺蟲止癢、燥濕解毒之效。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松香:性燥苦溫,外用能拔毒殺蟲,古籍載其「殺疥蟲,治癬瘡」,黏滯之性可黏附蟲體。
  2. 水銀:大毒之品,直攻疥蟲,《本草綱目》謂其「治瘡疥癬蟲」,與他藥配伍減其烈性。
  3. 硫黃:酸溫有毒,為疥瘡要藥,殺蟲之力強,且能助陽燥濕,與水銀相伍增強毒性。
  4. 枯礬:燥濕收斂,防止濕毒浸淫,斂瘡止癢,兼緩水銀、硫黃之刺激。
  5. 樟腦:辛熱透散,除濕殺蟲,其揮發之性可深入皮層,開竅透毒,兼緩瘙痒。

配伍特點

  • 殺蟲協同:水銀、硫黃為核心,直接毒殺疥蟲;松香黏附助藥力滲透,樟腦引藥入絡。
  • 燥濕製毒:枯礬收濕,硫黃溫燥,杜絕蟲患濕熱環境。
  • 劑型設計:麻油和丸,緩和藥性並滋潤皮膚,避免乾裂,亦便利「滾擦」使藥力均勻。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以毒攻毒」與「燥濕止癢」思路,針對疥蟲寄生特性,先以毒性藥直接殺滅,再以燥斂藥清除濕毒殘留,並透過局部刺激(滾擦)促進藥效滲透。其麻油基質可能另有潤膚護瘡之意,符合「峻藥緩用」之智。

傳統服藥法


松香1錢,水銀2錢,硫黃2錢,枯礬2錢,樟腦2錢。
松香、水銀先研,再同余三味用麻油和為丸。
每取此丸,在脈上(扌袞)揩。凡一切癰癢諸瘡自能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

相同名稱方劑


卷瘡散,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組成:松香1錢,水銀2錢,硫黃2錢,枯礬2錢,樟腦2錢。 主治: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