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石瀝

FAN SHI L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肝經 35%
大腸經 7%
腎經 5%
肺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胃經 2%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方劑「礬石瀝」中包含「白礬」,其主要原因如下:

  1. 功效相輔相成: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解毒生肌之效。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收斂止瀉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2. 臨牀經驗積累: 古代醫家通過長期臨牀實踐,發現白礬與其他藥材配伍後,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更佳。因此,白礬成為方劑「礬石瀝」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並被沿用至今。

礬石瀝方劑中包含硫磺,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硫磺與礬石的協同作用: 硫磺性溫燥,善於祛風濕、殺蟲止癢,而礬石性寒收斂,能止血生肌、解毒消腫。二者合用,可發揮溫陽散寒、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濕疹瘙癢、瘡瘍久不收口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2. 硫磺的增效作用: 硫磺能促進礬石的溶解,使其藥效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同時,硫磺的燥濕作用也能增強礬石的收斂止血功效,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總之,硫磺的加入不僅僅是單純的藥材搭配,而是基於藥性互補、增效作用的綜合考量,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礬石瀝方劑中含有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功效。與礬石同用,可加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適用於熱毒壅盛、口渴便祕、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引藥入絡,促進藥力發揮: 芒硝性滑,能引藥入絡,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藥力發揮,提升療效。例如,在治療外傷腫痛時,芒硝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患處,起到更有效的消腫止痛效果。

中藥方劑「礬石瀝」中包含松香,主要原因如下:

  1. 增強收斂作用: 松香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與礬石的收斂止血功效相輔相成,加強了方劑的止血效果。
  2. 提高藥物黏性: 松香的黏性可以幫助方劑更好地粘附在患處,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提高藥效。

同時,松香也能緩解礬石的燥性,避免其過度刺激皮膚,使方劑更安全有效。

礬石瀝方劑中加入白糖,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礬石性寒,味酸澀,具收斂止瀉、解毒止癢之效,但其性較烈,易傷脾胃。白糖性平,味甘,能緩解礬石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和緩,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進口感: 礬石瀝方劑口感較苦澀,加入白糖可以中和苦味,改善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服用。白糖還能增加藥劑的黏稠度,有助於藥液更好地附著於患處,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礬石瀝

中藥方劑「礬石瀝」,主要成分有白礬、硫磺、芒硝、松香、白糖,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止血、燥濕、解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等功效。

礬石瀝主治功效:

  • 乾濕癢:皮膚乾癢,有脫皮、紅腫等症狀。
  • 惡瘡:惡性瘡瘍,難以癒合,常伴有疼痛、紅腫等症狀。
  • 白禿:頭髮脫落,形成禿斑。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硫磺:性溫、味辛,歸肝、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
  •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松香:性微溫,味苦,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之效。
  • 白糖: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益氣補虛、生津止渴、潤燥解毒之功。

總結

中藥方劑「礬石瀝」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止血、燥濕、解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等功效,主治乾濕癢、惡瘡、白禿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礬石3分,硫黃3分,芒消3分,大鹽3分,松脂6合,白糖8兩。
上切諸藥令如指大,先取甑蔽仰銅器上,納甑中以藥安蔽上,以松脂、白糖布藥上都訖,重以大蔽覆之,炊5升米,藥汁流入器中,其汁密覆之。
臨用小溫塗瘡上,每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礬石瀝,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四。 組成:礬石3分,硫黃3分,芒消3分,大鹽3分,松脂6合,白糖8兩。 主治:乾濕癢及惡瘡白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