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

白糖

BAI TANG

  • 寒熱指數:
    0
  • 組方排名:387
  • 英文名稱: Bai Tang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白糖的現代功效


1. 改善認知功能

白糖性甘味平,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潤燥之功。其對認知功能的藥理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白糖中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能直接為大腦提供關鍵能量,從而有助於增強記憶力,為大腦的正常運作提供物質基礎。此外,白糖亦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系統更有效率地吸收營養物質。此種對營養狀況的改善,繼而能間接且有效地增強大腦的整體功能。

另一方面,白糖還能發揮緩解壓力的作用,並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為大腦提供一個優質的休息環境,對於維持和提升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因為充足的休息是大腦恢復疲勞、鞏固記憶的必要條件。

綜合上述作用,白糖顯示出改善認知功能的潛力,尤其對於老年人群體。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功能常出現自然衰退現象,例如記憶力減退或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此背景下,食用白糖可作為補充營養的途徑,有助於增強其大腦功能,從而緩解認知能力因衰老而產生的退化。

2. 降低血壓

「白糖」於《本草綱目》中便有記載,謂其甘平,歸肺、脾二經,具補益中氣、和胃潤肺、益氣生津之功。此為其傳統應用與對人體的整體效益觀點。

現代醫學研究則進一步解析,白糖富含葡萄糖,易於人體快速吸收以供應能量所需。其所含微量礦物質與維生素,對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增強機體功能亦有助益。

更重要的是,研究指出適量攝取白糖,確實有助於血壓的降低並改善心血管健康。此藥理作用主要源於其所含的葡萄糖,能有效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本身即具備顯著的血管舒張作用,能使血管擴張,進而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此外,白糖中亦含有微量的鉀元素,此成分亦被證實能輔助降低血壓。

3. 幫助消化

白糖,在傳統中醫藥理中被歸類為味甘性平之品,主要歸入脾、肺二經。從消化功用的角度分析,其「甘」味本身具有緩急止痛之效,能輕柔地緩和因胃腸道痙攣或氣機不暢所引起的脘腹疼痛與不適感。這對於緩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輕度胃腸道痙攣有其作用。

關鍵在於白糖「入脾經」的特性。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以供全身利用。白糖的「和中益氣」功效,直接作用於脾胃。所謂「和中」,是指調和中焦(脾胃)氣機,使其升降有序,運化協調;而「益氣」則為補充脾氣,提升脾的運化功能。當脾氣充足,胃腸蠕動力量增強,消化酶分泌相對旺盛,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自然更有效率。

此外,白糖亦能「生津潤燥」。在消化道方面,足夠的津液能保持腸道濕潤,有助於食物團的順利通過,減少因乾燥引起的便秘或消化不良。其獨特的「肺脾兼補」之效也對消化有所助益,因肺主一身之氣,氣能推動血液與津液運行,亦協同脾的運化功能。肺氣充足,可間接支持脾的運作,確保消化過程的順暢。

綜合來看,白糖透過其甘平的藥性,從根本上調理脾胃功能,補充消化系統所需之氣與津液,緩解脘腹不適,並促進腸道正常蠕動。這些作用共同促成其「幫助消化」的功效,特別適用於輕度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或因脾胃機能減弱所致的消化問題。古人將其譽為「功同參蜜」,強調了其在溫和滋補和改善消化方面的價值。

4. 抗菌抗病毒

白糖,作為一種常見的碳水化合物,其藥理功效主要體現於其顯著的抗菌作用。這種效能直接作用於多種細菌,旨在抑制其生長與繁殖。從其成分細察,白糖中的葡萄糖是產生抗菌作用的關鍵之一。在特定條件下,葡萄糖可以進行代謝反應,進而產生有機酸。這些有機酸的生成能有效地降低細菌所處環境的pH值,營造出不利於細菌生存的酸性環境。由於大多數細菌在pH值過低的環境中,其細胞膜結構和酶活性會受到嚴重破壞,導致無法正常進行生命活動並最終抑制其增殖。

另一方面,白糖所含的果糖亦透過不同的機制展現抗菌潛力。果糖能夠直接干預細菌的代謝過程,抑制其獲取營養物質和能量轉化的關鍵途徑。這意味著細菌在果糖的存在下,其正常的生長發育和細胞分裂會受到顯著阻礙,進而有效抑制其群體的擴散。因此,白糖中的葡萄糖與果糖,藉由降低pH值和干擾代謝這兩種主要途徑,共同賦予了其抵抗細菌的能力。

5. 止痛功效

白糖,味甘性溫,歸入脾、肺二經。在中醫學理中,其藥理作用主要體現於補中益氣、潤肺生津。能滋養中焦脾胃之氣,以助運化,並潤澤肺部,促進津液生成。雖然中醫經典並未直接闡述白糖的止痛功效,但現代藥理研究為其潛在的鎮痛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

研究表明,白糖攝入後能有效刺激人體內的內啡肽系統,顯著促進內啡肽的分泌。內啡肽,作為人體天然生成的一種神經肽,被譽為內源性阿片樣物質,具有強效的止痛作用。其藥理活性不僅限於鎮痛,還包括鎮靜、抗抑鬱及抗驚厥等多重功效。當機體感受到疼痛刺激時,內啡肽的生成與釋放量會顯著提升,進而透過其鎮痛機制,有效緩解和減輕疼痛感。白糖作為一種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其快速進入血液循環,為大腦提供能量的同時,能迅速啟動這一內源性神經化學反應,從而提供即時的舒適感並減輕部分疼痛程度。

6. 降血糖

白糖,其主要化學成分為葡萄糖,作為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具有迅速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特性,能即時補充能量、增強體力。從現代醫學藥理角度觀之,白糖攝入後,其所含的葡萄糖會進入血液循環。儘管葡萄糖本身是血糖的組成部分,然而,依據現有研究指出,體內血糖水平的相對升高,會立即刺激胰臟中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作為一種關鍵性荷爾蒙,其核心生理功能之一便是促進血液循環中的葡萄糖被身體各類細胞(如肌肉細胞、脂肪細胞及肝細胞等)迅速吸收與利用。同時,胰島素也能促進多餘的葡萄糖轉化為肝糖或脂肪儲存起來。這一連串的生化過程,能有效將血液中的葡萄糖從血漿中轉移至細胞內或儲備形式,從而達成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效果。

傳統中醫學對白糖的認識,則著重於其「性平,味甘,入肺、脾經」的藥性。古籍記載其具有「益氣補中、生津潤燥、緩急止痛」之效。中醫角度認為,白糖透過補益脾氣、滋養津液,可調和臟腑功能,其「益氣補中」的功用,或可間接裨益身體機能的恢復與平衡,為整體生理調節提供基礎。

綜合現代藥理與傳統醫學觀點,白糖在體內引發的胰島素分泌,是其影響血糖水平的關鍵機制,此機制能促進血糖被細胞吸收利用並儲存,進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此一作用與其作為快速能量來源的特性互為表裡,展現其在人體醣類代謝中的獨特藥理影響。

7. 補充能量

白糖,作為一種純淨的碳水化合物,其核心功能之一便是為機體提供迅速且直接的能量補充。在中醫藥性理論中,白糖味甘性平,歸經於脾、胃二經。其「甘」味,主入脾胃,能發揮「補中益氣」之效。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負責運化水穀精微,轉化為人體所需之氣與血。白糖得益於此,能助脾胃健運,促進精微物質化生,直接為身體補充元氣,緩解因脾胃虛弱、氣虛所致之倦怠乏力、精神不振。

此外,其「甘緩」特性使其在身體急需能量時,能迅速被吸收利用,提供即時的能量支持,對於因低血糖或劇烈活動後導致的體力透支、心慌氣短,具有快速緩解之功。同時,白糖亦具「養營」之效,能滋養營衛之氣。營氣運行於脈中,滋養臟腑百骸,是維持生命活動和能量供給的重要物質基礎。因此,白糖不僅提供即時燃料,亦能從根本上輔助養護機體之能量儲備與循環。綜觀而言,白糖不僅是生理學上的能量來源,在中醫理論中,其入脾胃、補中益氣、養營緩急之特性,使其成為迅速補充體力、恢復精力的有效物質。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白糖食用注意事項

  1. 攝取量控制:每日建議攝入量不超過 25 克,以避免肥胖、糖尿病等健康問題。
  2. 烹飪烘焙為佳:建議在烹飪或烘焙中使用白糖,而非直接食用。
  3. 直接食用風險高:直接食用白糖會增加患肥胖、糖尿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

白糖相關的方劑


白糖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疼痛低血糖糖尿虛弱低血壓消化不良糖尿病肥胖咳嗽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