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梅蘇丸方劑中加入白糖,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增進口感:白糖性甘,味甜,能緩和藥材的苦澀味,使藥丸更易入口,提高患者服藥的順從性。同時,白糖亦能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
- 輔助藥效,保護胃腸:白糖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能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此外,白糖能與藥材中的酸性物質反應,形成緩衝作用,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梅蘇丸中加入烏梅,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肺氣虛弱、咳嗽不止,或痰多稀薄者,能起到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
-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對於口渴咽乾、津液不足者,能起到滋陰生津、潤喉止渴的功效。
因此,梅蘇丸中加入烏梅,能有效地發揮其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梅蘇丸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效。梅蘇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紫蘇葉的加入可以幫助散寒解表,宣肺止咳,促進病邪的排出。
- 調和藥性: 梅蘇丸中其他藥物可能存在偏寒或偏燥之性,紫蘇葉的加入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脾胃,同時也起到緩解燥熱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梅蘇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外感暑熱,頭目眩暈,口渴咽乾,胸中滿悶」,其病機為暑熱之邪侵襲肌表或內擾臟腑,耗氣傷津,導致氣機不暢、津液虧損。暑性炎熱,易上擾清竅而眩暈;熱灼津液則口渴咽乾;暑多夾濕,阻遏氣機,故胸中滿悶。梅蘇丸以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理氣化濕為主要方向,適用於暑熱偏盛而陰津耗傷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暑,辛涼透表
- 薄荷(3兩2錢):辛涼解表,清利頭目,疏散暑熱之邪。
- 冰片(2錢):芳香開竅,清熱醒神,助薄荷宣透暑熱。
生津止渴,酸甘化陰
- 烏梅(5錢):酸澀收斂,生津止渴,並防暑熱傷陰。
- 百藥煎(1兩6錢,五倍子製劑):斂肺生津,與烏梅協同固護津液。
- 冰糖:甘潤和中,助烏梅酸甘化陰,緩解口乾。
理氣化濕,和中除滿
- 砂仁(3錢):芳香化濕,醒脾和胃,緩解胸悶。
- 訶子肉(1兩):斂肺下氣,與砂仁搭配調暢氣機。
清熱解毒,利咽化痰
- 桔梗(2錢)、甘草(2錢):宣肺利咽,化痰排膿,針對暑熱上攻咽喉。
- 月石(硼砂,4錢)、玄明粉(3錢):清熱消痰,解毒防腐,緩解咽喉腫痛。
配伍特點
- 辛涼與酸收並用:薄荷、冰片透散外熱,烏梅、百藥煎內斂津液,形成「散收結合」之勢,既祛邪又護正。
- 燥濕與潤燥並行:砂仁燥濕醒脾,冰糖、烏梅潤燥生津,適用於暑熱夾濕而陰傷者。
- 上焦與中焦同調:桔梗、薄荷宣發上焦,砂仁、訶子調理中焦氣機,層次分明。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除暑熱證外,此方因含烏梅、訶子、硼砂等,或兼顧「慢性咽炎」喉中痰黏、聲音嘶啞之症;玄明粉輕瀉熱結,對暑熱內結便秘亦有緩解之效。然全方偏涼潤,若暑熱挾寒濕或脾胃虛寒者,恐非所宜。
總結
梅蘇丸以解暑、生津、理氣為核心,針對暑熱傷津、氣機不暢之病機,體現「清透、潤養、調氣」三法並舉的配伍思維,屬傳統「清暑利咽」之劑。
傳統服藥法
薄荷3兩2錢,桔梗2錢,訶子肉1兩,砂仁3錢,冰片2錢,月石4錢,百藥煎1兩6錢,玄明粉3錢,甘草2錢,烏梅5錢。
冰糖烊化為丸。
每服2-3錢,開水送下。
有外感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梅蘇丸, 出處:《魯府禁方》卷一。 組成:烏梅(不拘多少,溫水洗淨,取肉)半斤,白砂糖半斤。 主治:潤肺生津。主治:上焦熱。
梅蘇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盆糖1斤8兩,烏梅肉1兩,葛根1錢,紫蘇葉5分,白檀香1錢,薄荷5分。 主治: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主治:外感暑熱,頭目眩暈,口渴咽乾,胸中滿悶者。
梅蘇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薄荷3兩2錢,桔梗2錢,訶子肉1兩,砂仁3錢,冰片2錢,月石4錢,百藥煎1兩6錢,玄明粉3錢,甘草2錢,烏梅5錢。 主治:三焦積熱,五臟伏火,心中煩悶,咽喉不利,口乾舌燥。
梅蘇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組成:白梅肉半兩,紫蘇葉半兩,烏梅肉半兩,人參1分,麥門冬(去心)3分,百藥煎3兩,甘草(炙,銼)1兩半,訶黎勒(炮,去核)1分。 主治:生津液,解渴。主治:消渴,膈熱煩躁。
梅蘇丸,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 梅蘇丸(《奇方類編》卷下。)出處:《奇方類編》卷下。組成:烏梅肉2兩(水浸搗爛),葛粉6錢,白檀1錢,蘇葉3錢,炒鹽1錢,白糖1斤。主治:止渴生津。 。 主治:止渴生津。
梅蘇丸, 出處:《串雅外編》卷三。 組成: 梅蘇丸(《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組成:盆糖1斤8兩,烏梅肉1兩,葛根1錢,紫蘇葉5分,白檀香1錢,薄荷5分。主治: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主治:外感暑熱,頭目眩暈,口渴咽乾,胸中滿悶者。 。 主治:生津止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