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蘇丸

MEI S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7%
腎經 14%
大腸經 14%
心經 2%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梅蘇丸方劑中加入白糖,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增進口感:白糖性甘,味甜,能緩和藥材的苦澀味,使藥丸更易入口,提高患者服藥的順從性。同時,白糖亦能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
  2. 輔助藥效,保護胃腸:白糖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能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此外,白糖能與藥材中的酸性物質反應,形成緩衝作用,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梅蘇丸中加入烏梅,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肺氣虛弱、咳嗽不止,或痰多稀薄者,能起到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
  2.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對於口渴咽乾、津液不足者,能起到滋陰生津、潤喉止渴的功效。

因此,梅蘇丸中加入烏梅,能有效地發揮其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梅蘇丸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效。梅蘇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紫蘇葉的加入可以幫助散寒解表,宣肺止咳,促進病邪的排出。
  2. 調和藥性: 梅蘇丸中其他藥物可能存在偏寒或偏燥之性,紫蘇葉的加入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脾胃,同時也起到緩解燥熱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

主治功效


梅蘇丸

藥方組成:

  • 白糖
  • 烏梅
  • 紫蘇葉

藥理作用:

  •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主治功效:

  • 外感暑熱:因暑熱之邪侵犯人體而引起的症狀。
  • 頭目眩暈:頭暈眼花,感覺天旋地轉。
  • 口渴咽乾:口乾舌燥,咽喉發乾。
  • 胸中滿悶:胸悶氣短,感覺胸中有東西堵著。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 1 丸,一日 3 次。

注意事項:

  • 本品不宜與寒涼藥物同服。
  • 孕婦慎用。
  • 兒童酌減用量。

總結:

中藥方劑「梅蘇丸」,主要成分是白糖、烏梅、紫蘇葉,主治功效是外感暑熱,頭目眩暈,口渴咽乾,胸中滿悶。

傳統服藥法


薄荷3兩2錢,桔梗2錢,訶子肉1兩,砂仁3錢,冰片2錢,月石4錢,百藥煎1兩6錢,玄明粉3錢,甘草2錢,烏梅5錢。
冰糖烊化為丸。
每服2-3錢,開水送下。
有外感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糖尿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心胸煩熱腹瀉口乾口渴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梅蘇丸, 出處:《魯府禁方》卷一。 組成:烏梅(不拘多少,溫水洗淨,取肉)半斤,白砂糖半斤。 主治:潤肺生津。主治:上焦熱。

梅蘇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盆糖1斤8兩,烏梅肉1兩,葛根1錢,紫蘇葉5分,白檀香1錢,薄荷5分。 主治: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主治:外感暑熱,頭目眩暈,口渴咽乾,胸中滿悶者。

梅蘇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薄荷3兩2錢,桔梗2錢,訶子肉1兩,砂仁3錢,冰片2錢,月石4錢,百藥煎1兩6錢,玄明粉3錢,甘草2錢,烏梅5錢。 主治:三焦積熱,五臟伏火,心中煩悶,咽喉不利,口乾舌燥。

梅蘇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組成:白梅肉半兩,紫蘇葉半兩,烏梅肉半兩,人參1分,麥門冬(去心)3分,百藥煎3兩,甘草(炙,銼)1兩半,訶黎勒(炮,去核)1分。 主治:生津液,解渴。主治:消渴,膈熱煩躁。

梅蘇丸,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 梅蘇丸(《奇方類編》卷下。)出處:《奇方類編》卷下。組成:烏梅肉2兩(水浸搗爛),葛粉6錢,白檀1錢,蘇葉3錢,炒鹽1錢,白糖1斤。主治:止渴生津。 。 主治:止渴生津。

梅蘇丸, 出處:《串雅外編》卷三。 組成: 梅蘇丸(《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組成:盆糖1斤8兩,烏梅肉1兩,葛根1錢,紫蘇葉5分,白檀香1錢,薄荷5分。主治:清熱解暑,生津止渴。主治:外感暑熱,頭目眩暈,口渴咽乾,胸中滿悶者。 。 主治:生津止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