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蘇湯

DOU S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心經 14%
腎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4%
大腸經 7%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豆蘇湯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益氣: 黑豆味甘性平,入腎、脾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通絡之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乏力疲倦、面色蒼白等症狀,黑豆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 利水消腫: 黑豆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黑豆可以促進水液代謝,消除水腫。

此外,黑豆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可以滋補身體,增強體質。因此,豆蘇湯中加入黑豆,可以起到補腎益氣、利水消腫等多重功效,對於改善相關症狀具有很好的療效。

豆蘇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是利用其辛溫解表、行氣寬中的功效。

紫蘇葉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寒、理氣寬中的功效。在豆蘇湯中,紫蘇葉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幫助解表散寒,驅除外邪,同時也能疏散胸中鬱氣,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此外,紫蘇葉還能促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也有幫助。

豆蘇湯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固澀:烏梅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豆蘇湯主治脾虛泄瀉,加入烏梅有助於收斂腸道,止瀉止痢,防止腸液流失過多,減輕腹瀉症狀。

2. 抑菌止腐:烏梅具有抑菌作用,能抑制腸道內腐敗菌的繁殖,減少腸道菌羣失調,防止腹瀉加重。同時,烏梅還能解毒生津,緩解腹瀉引起的口渴、乏力等症狀。

總之,烏梅在豆蘇湯中的加入,起到了收斂固澀、抑菌止腐的雙重作用,有助於緩解脾虛泄瀉的症狀,促進病患康復。

主治功效


豆蘇湯:清熱解毒,止血化瘀

中藥方劑「豆蘇湯」,以黑豆、紫蘇葉、烏梅為主要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止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因上焦有熱導致的咯吐瘀血、煩悶燥渴等症狀。

組成藥材介紹

  1. 烏梅:

    • 性味:酸收澀
    • 歸經:肺、脾、肝、腎經
    • 功效:斂肺止咳、止瀉止血、生津止渴
  2. 紫蘇葉:

    • 性味:溫辛
    • 歸經:肺、脾經
    • 功效:發汗解表、理氣平喘、止嘔降逆
  3. 黑豆: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腎經
    • 功效:補腎活血、利尿消腫

方劑功效

  • 清熱解毒:黑豆、紫蘇葉、烏梅皆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邪,緩解上焦有熱引起的煩悶燥渴、咯吐瘀血等症狀。

  • 止血化瘀:黑豆、紫蘇葉、烏梅皆具有止血化瘀之效,可有效止血,緩解咯吐瘀血等症狀。

  • 理氣平喘:紫蘇葉具有理氣平喘之效,可有效緩解上焦有熱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適用症狀

  • 上焦有熱:上焦是指人體的胸膈以上部位,包括肺、心、經絡等。上焦有熱,是指這個部位有熱邪積聚。

  • 咯吐瘀血:咯吐是指咳出,瘀血是指血液積聚在某個部位,時間較長,顏色紫黑。咯吐瘀血,是指因上焦有熱,導致肺部損傷,出現咳出淤血的症狀。

  • 煩悶燥渴:煩悶是指心情煩躁,不舒暢;燥渴是指口乾舌燥,想喝水。這都是上焦有熱的表現。

總結

中藥方劑「豆蘇湯」,由黑豆、紫蘇葉、烏梅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止血化瘀、理氣平喘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上焦有熱導致的咯吐瘀血、煩悶燥渴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黑豆3合,紫蘇莖葉2條,烏梅2個。
用水1大碗同煎,臨熟入薑汁3大匙。食後旋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渴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上焦有熱、咯吐瘀血、煩悶燥渴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豆蘇湯, 出處:《直指》卷二十六。 組成:黑豆3合,紫蘇莖葉2條,烏梅2個。 主治:上焦有熱,咯吐瘀血,煩悶燥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