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豆湯

梅豆湯

MEI DO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腎經 23%
肺經 15%
胃經 15%
大腸經 7%
肝經 7%
心經 7%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梅豆湯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斂肺止咳: 烏梅味酸性收斂,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對於肺氣不固,咳嗽痰多者,烏梅可起到固肺止咳的作用。
  2. 生津止渴: 烏梅性寒,能生津止渴,對於暑熱傷津,口渴咽燥者,烏梅可起到清熱生津的作用。

梅豆湯中烏梅的加入,不僅能止咳化痰,更能生津止渴,起到清熱解暑的效果,是夏季常見的清涼飲品。

梅豆湯中的黑豆,主要起到補腎益氣的作用。

黑豆性平味甘,入腎、脾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解毒等功效。與梅肉的酸味相配合,可滋陰潤燥,生津止渴,更能增強腎臟的排毒功能,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乏力等症狀。

此外,黑豆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可補充人體所需營養,提高人體免疫力。因此,黑豆是梅豆湯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對於改善腎虛、滋陰潤燥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梅豆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梅豆湯本身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而薏苡仁的加入更能加強此功效,對於濕熱內蘊、水腫脹滿等症狀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2. 健脾和胃:薏苡仁能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與梅豆湯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能緩解脾胃不適、食慾不振等症狀,使藥效更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梅豆湯」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腸癰冷熱證肺癰咳唾膿血不止

  1. 腸癰冷熱證
    • 腸癰泛指腸內癰腫化膿,類似現代闌尾炎、腹腔感染等症。古代將腸癰分為「冷證」(寒濕瘀滯)與「熱證」(濕熱毒聚),而此方標明「冷熱證」,暗示其能調和寒熱,兼具解毒排膿、化瘀散結之效。
  2. 肺癰咳唾膿血
    • 肺癰為肺部化膿性病變,症見咳吐腥臭膿血,多因熱毒壅肺、血瘀肉腐所致。本方通過清熱排膿、收斂止血,緩解膿血不止之重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烏梅、黑豆、薏苡仁為基礎,再入阿膠、生蒲黃,其配伍可分三層解析:

1. 基礎三藥:解毒排膿,調和冷熱

  • 烏梅(1個)
    • 酸澀性平,主收斂生津、解毒殺蟲。
    • 《本經》謂其「去死肌、蝕惡肉」,適用於癰疽膿血;其酸收之性可防膿血過耗,兼緩急止痛。
  • 黑豆(100粒)
    • 甘平無毒,利水解毒、活血消癰。
    • 《本草綱目》載其「治腸癰」,能解熱毒、散結滯,兼具補益之效,調和冷熱偏性。
  • 薏苡仁(2合)
    • 甘淡微寒,清熱排膿、健脾滲濕。
    • 為治肺癰(如葦莖湯)、腸癰(如薏苡附子敗醬散)要藥,助膿液排出。

小結:烏梅斂肺腸、黑豆解毒活血、薏苡仁排膿,三者協同,共奏清熱毒、化瘀膿、調寒熱之效。

2. 後煎二藥:止血養陰,祛瘀生新

  • 阿膠(1錢)
    • 甘平質潤,滋陰補血、止血。
    • 針對咳唾膿血不止,止血兼養受損陰血,防膿血耗傷正氣。
  • 生蒲黃(1錢)
    • 甘辛性平,活血化瘀、止血(生用偏散瘀)。
    • 《本經》言其「消瘀血」,配合阿膠,止衄而不留瘀,適用於膿血夾雜之症。

小結:阿膠與生蒲黃一補一通,既止出血又化癰膿之瘀,符合「祛腐生新」之理。

3. 整體方義

  • 腸癰:烏梅、黑豆解毒散結,薏苡仁滲濕排膿,阿膠、蒲黃活血止血,共治腸癰膿成或潰後。
  • 肺癰:烏梅斂肺、薏苡排膿,阿膠護陰,蒲黃化瘀,針對咳唾膿血之標本並治。
  • 冷熱兼調:烏梅酸收、黑豆甘平、薏苡微寒,配伍後不偏大寒大熱,適應「冷熱錯雜」之證。

三、推論可能功效與原理

  1. 抗菌消炎
    • 黑豆、薏苡仁含異黃酮、薏苡酯等成分,抑菌抗炎;烏梅有機酸可改變局部微環境,抑制化膿。
  2. 調節免疫
    • 阿膠提升造血功能,薏苡仁調節免疫,助身體清除感染。
  3. 改善微循環
    • 生蒲黃擴張血管、抗凝血,促進膿腫吸收;烏梅緩解平滑肌痙攣,減輕腸癰腹痛。

結論:此方通過解毒排膿、活血止血、調和寒熱,針對腸癰與肺癰的「膿血壅滯」核心病機,體現中醫「通因通用」、「腐去新生」之治則。

傳統服藥法


烏梅1個,黑豆100粒,薏苡仁2合。
水煎,入阿膠、生蒲黃各1錢,再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收斂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梅豆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烏梅1個,黑豆100粒,薏苡仁2合。 主治:腸癰冷熱症,及肺癰咳唾膿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