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仙糕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功效。十仙糕作為滋補藥膳,人參可以提升整體效力,增強體質,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疲乏、虛弱等症狀。
- 固本培元:人參具有固本培元的作用,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對於體虛乏力、氣短心悸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十仙糕中加入人參,可以起到固本培元,增強體質的作用。
十仙糕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脾益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養肺、固精止帶的功效。十仙糕多用於脾腎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而山藥能補益脾腎,增強人體正氣,從而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十仙糕中其他藥材多屬辛溫燥烈之品,易傷脾胃,而山藥性平,能中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其藥力更加平和,利於人體吸收。
十仙糕方劑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滋陰清熱: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滋養心脾、清熱生津、寧心安神之效。十仙糕作為補氣益血、健脾養心之方,加入蓮子可緩和補益之性,避免燥熱傷陰,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補而不燥,更為平和。
二、健脾益腎: 蓮子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吸收,同時又能補腎固精,與方中其他藥材如茯苓、山藥等共同增強脾腎之氣,達到整體調和、滋陰補氣的效果。
十仙糕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麥芽味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脾、和胃止痛之效。十仙糕多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食積不消、腹脹腹痛等症狀。麥芽的加入可幫助消化食物,改善脾胃功能,緩解食積引起的症狀。
- 調和藥性:十仙糕中多為性溫或性熱藥材,如山藥、茯苓、芡實等。麥芽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更適合小兒體質。
十仙糕中包含茯苓,主要源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十仙糕多用於治療脾虛濕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能改善脾虛濕困,健脾寧心作用則可緩解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與方劑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十仙糕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化濕: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和胃、化濕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濕氣過重所引起的腹瀉、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白扁豆能有效緩解。
- 清熱解毒: 白扁豆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繁殖,對於一些由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瘡瘍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白扁豆在十仙糕中起到健脾化濕、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增強藥方的療效。
十仙糕方劑中加入芡實,主要原因如下:
- 固腎益精:芡實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固腎益精、補脾止瀉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等症狀,芡實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 健脾止瀉:芡實亦能健脾益氣,對於脾虛引起的食少便溏、消化不良等症狀,芡實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十仙糕以補腎固精為主,芡實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補腎效果,更能協調脾腎功能,使藥效更加全面。
十仙糕方劑中加入柿餅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 柿餅霜性寒味甘,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肺燥、痰熱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狀。柿餅霜與方劑中其他清熱潤肺藥材相輔相成,增強其潤肺止咳的效果。
2. 補脾益氣: 柿餅霜富含糖分,能補充人體能量,同時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這對於久病體虛、脾胃虛弱的患者而言,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十仙糕中加入白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 十仙糕中藥材多偏寒涼,白糖性甘溫,可中和藥性,避免過寒傷脾胃。同時,白糖也能使藥性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 提高口感: 白糖能改善藥材的苦味,使藥物更容易服用。藥物入口後,白糖的甜味可以掩蓋苦味,減少服用時的負面體驗,有利於患者長期堅持服用。
因此,白糖在十仙糕中既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又提升了藥物的口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成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十仙糕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脾胃不強」,着重於調理脾胃功能。古代醫家認為小兒「脾常不足」,脾胃運化力弱,易因飲食失調或外感而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形體消瘦等。十仙糕以米糕形式製備,甘淡平和,便於小兒服用,通過健脾益氣、助運化濕,改善脾胃虛弱之證,使「不傷脾胃」而漸強。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物配伍
- 補脾益氣:人參(大補元氣)、山藥(補脾肺腎)、蓮肉(健脾止瀉)、茯苓(健脾滲濕)、扁豆(健脾化濕)、芡實(補脾固腎)。此組藥物協同強化脾胃運化功能,側重於「補虛」。
- 消導化濕:麥芽(消食和中)、米仁(薏苡仁,利濕健脾)。此類藥物助運化積滯,針對脾胃虛弱導致的濕滯或食積,體現「補中寓消」之法。
- 潤養調味:柿霜(潤肺生津)、白糖霜(甘緩和中)。兩者緩和藥性,增進口感,適合小兒服用。
劑型設計原理
以「粳米粉蒸糕」為載體,粳米本身具補中益氣之效,蒸糕形式易消化吸收,符合小兒「脾喜甘淡」的特性。曬乾後便於保存,隨時取用,體現「藥食同源」思想。整體治療思路
全方以「甘味」為主,契合「脾欲甘」的生理特性,通過補脾與消導並用,既扶正(益氣健脾)又祛邪(化濕消積),標本兼顧。尤其針對小兒「虛中夾滯」的體質特點,避免單純峻補導致氣壅或滋膩礙胃,展現「平和調養」之妙。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山藥1兩,蓮肉1兩,麥芽1兩,茯苓1兩,米仁2兩,扁豆2兩,芡實2兩,柿霜1兩,白糖霜20兩。
上為末,粳米粉5升蒸糕,曬乾。
任意食之。
小兒常服,不傷脾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仙糕是一道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十仙糕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有其他疾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十仙糕。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仙糕,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組成:人參1兩,山藥1兩,蓮肉1兩,麥芽1兩,茯苓1兩,米仁2兩,扁豆2兩,芡實2兩,柿霜1兩,白糖霜20兩。 主治:小兒脾胃不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