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糖水
FEN TANG SHU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一引《生生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大腸經 33%
肝經 33%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粉糖水中的綠豆粉,主要起著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
綠豆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渴除煩的功效。粉糖水多用於暑熱之時,用綠豆粉製成,可有效清熱解暑,緩解口渴、煩躁等症狀。
同時,綠豆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提升身體抵抗力。因此,在粉糖水中加入綠豆粉,不僅有助於清熱解暑,還能補充營養,增強體質。
粉糖水的組成中包含白糖,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中藥方劑中,部分藥材性味苦寒,服用後可能引起胃部不適。白糖具有甘甜味,可以中和藥材的苦味,減輕患者的服用負擔,提高服藥的順從性。
- 補益脾胃: 白糖能益氣補脾,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率,提高療效。對於體虛脾胃虛弱的患者,加入白糖更能促進藥物的療效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粉糖水》方劑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治「中暑霍亂」。古之「霍亂」泛指急性吐瀉、揮霍撩亂之症,多因暑濕穢濁之邪內擾脾胃,致氣機逆亂,清濁不分。暑熱傷津,暴吐暴瀉則耗氣傷陰,此時需清熱解暑、和中生津。《粉糖水》以綠豆粉、白糖相佐,目的在於清泄暑熱、緩急補液,為民間簡便急救之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綠豆粉(一兩)
- 性味歸經:甘寒,入心、胃經。
- 作用:
- 清熱解毒:綠豆善解暑熱及熱毒,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其「解一切藥草、金石諸毒」,尤長於消暑氣。
- 利水滲濕:能導暑濕從小便出,緩解濕濁內停之吐瀉。
- 生津護胃:暑熱易傷胃陰,綠豆粉質地滑潤,可滋養胃津,兼緩嘔逆。
白糖(一兩)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肺經。
- 作用:
- 緩急補液:吐瀉過度易致津液耗傷,白糖甘潤能迅速補充水分與能量,防止氣陰兩脫。
- 和中調味:其甘緩之性可制約綠豆寒涼,避免峻瀉傷正,兼能矯味助服。
新汲水調服
- 新汲水即剛汲取之井水或泉水,其性清涼澄澈,能助綠豆清熱之效,且未受火煎,保留天然生津之性,契合暑病「熱者寒之」原則。
整體配伍思維
此方為「清補並行」之簡劑:
- 清熱:綠豆解暑毒,新汲水增其寒涼之性,直折暑火。
- 補益:白糖補中益氣,救急穩中,防止暑傷元氣。
- 協同效應:甘寒合化,既解熱毒又不傷胃,適合暑熱輕症或临时急救。然若重症陰陽兩脫者,單用此方力薄,需合參附等回陽固脫之品。
現代視角推演
從成分而言,綠豆含蛋白質、鞣質及多醣體,能緩和胃腸刺激;白糖可快速補充電解質,與現代口服補液鹽(ORS)思路部分相通。然古方立意重在「清暑調中」,非單純補液,體現中醫「祛邪扶正」並舉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綠豆粉1兩,白糖1兩。
新汲水調,頻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粉糖水, 出處:《仙拈集》卷一引《生生編》。 組成:綠豆粉1兩,白糖1兩。 主治:中暑霍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