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餅子

三白餅子

SAN BAI BING Z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白餅子方劑中加入白糖,主要是為了增強藥性及改善口感。

白糖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與其他藥材搭配,可以緩解藥物的苦寒之性,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另一方面,白糖的甜味可以掩蓋藥材的苦澀味,使藥物更易入口,提高患者服藥的順從性,有利於藥物的療效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三白餅子主治「哮證,因酸鹽過食,遇冷飲食而發」,此類哮證屬痰食積滯所致。古代醫家認為過食酸鹹(如鹽漬、發酵食品)易生痰濕,阻滯氣道;復感寒涼則痰凝氣逆,誘發喘哮。本方旨在「搜滌瘀積,湧痰」,透過吐法驅除宿痰積滯,從根治癒。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組成邏輯

    • 白麵粉:甘平,和胃潤燥,作為賦形劑緩和藥性,兼護胃氣。
    • 白糖、飴糖:甘潤生津,調和藥味,兼能緩解吐法對咽喉的刺激。
    • 輕粉(主藥):辛寒有毒,善於「劫痰逐水」,古法多用其湧吐痰涎宿食,尤其適用於痰涎壅塞之實證。
  2. 劑型與服法設計

    • 以餅為載體,藉爐火烘熟後加入輕粉,意在減輕輕粉對腸胃的直接刺激,同時利用其升散之性誘導吐法。
    • 「分次服食」強調劑量調控,體虛者減量,避免過吐傷正。
  3. 治療機理

    • 湧吐祛邪:輕粉刺激胃脘,引發嘔吐,使停滯於胸膈的痰涎、宿食隨吐而出,氣道得通,哮證自平。
    • 甘藥護中:白糖、飴糖與麵粉和緩輕粉峻烈之性,保護脾胃,吐而不傷。

三、方劑特點與適用情境

此方體現「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的治則,專攻痰食積滯型哮證,屬「急則治標」之法。然須辨證明確,限於痰實壅盛、體質尚可者。後世醫家應用吐法漸趨謹慎,多輔以調理脾胃、培本固元之劑善後。

傳統服藥法


白麵粉2錢,白糖2錢,飴糖餅(化汁)。
搜滌瘀積,湧痰。
3藥捻作餅子,爐內煤熟,鏟出,加輕粉4錢搗勻,分作2-3服。令病人食盡,吐出病根即愈。體虛及年幼者,分四五次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三白餅子,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白面粉2錢,白糖2錢,饴糖餅(化汁)。 主治:搜滌瘀積,湧痰。主治:哮證,因酸鹽過食,遇冷飲食而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