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葶薺

YAO TING Q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飼鶴亭集方》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腎經 25%
胃經 25%
心經 12%
脾經 12%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藥葶薺方劑中加入桑椹,主要是基於其滋陰補血的功效。

桑椹味甘酸,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生津潤燥、烏髮明目等功效。藥葶薺方劑多用於治療肺熱燥咳、痰少咽乾等症,桑椹的滋陰作用可以緩解肺熱,同時其生津潤燥之效也能改善咽喉乾燥,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此外,桑椹還能改善氣血不足,輔助藥葶薺整體提升患者的體質,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藥葶薺方劑中包含雄黃,主要源於其解毒殺蟲之效。

雄黃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其殺蟲功效顯著,對於蛇蟲咬傷、疥癬等外感蟲病有較好的療效。而葶薺本身為瀉下逐水之藥,與雄黃配伍,可增強解毒殺蟲之效,並起到緩解水腫的作用

因此,藥葶薺方劑中加入雄黃,是為了發揮其解毒殺蟲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藥葶薺方劑中加入白糖,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藥性:葶藶子性寒苦,可瀉肺降氣,但其性峻烈,易傷脾胃。白糖味甘性平,可緩解葶藶子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過度損傷。
  2. 調和藥味:葶藶子味苦,服用起來難以下嚥。白糖味甘,能調和藥物苦味,使其更易入口,提高患者服藥的順應性,利於藥物療效的發揮。

藥葶薺方劑中加入砂仁,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止痛:砂仁味辛溫,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能解除藥葶薺所致的胃氣上逆、腹痛等症狀,使藥力更易發揮。
  2. 溫脾和胃:藥葶薺性寒,久服易傷脾胃,而砂仁性溫,能溫脾和胃,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寒性刺激,防止藥物副作用的產生,使藥效更為穏定。

因此,砂仁在藥葶薺方劑中起到調節藥性、增強藥效、防止副作用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藥葶薺」,主要成分為桑椹、雄黃、白糖、砂仁,主治功效為赤白痢疾。

桑椹含有豐富的鐵質、維生素C與多酚類物質,具有補血、滋陰、止咳化痰、祛風除濕、生津止渴、安胎、補益肝腎、清熱解毒等功效。桑椹性微寒,味甘,入肺、肝、腎經,尤以補血滋陰之效最顯著,適用於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須發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血虛便祕等症狀,是滋補佳品。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其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總結而言,中藥方劑「藥葶薺」,具有補血、滋陰、止咳化痰、祛風除濕、生津止渴、安胎、補益肝腎、清熱解毒等功效。可有效治療赤白痢疾,即現代醫學所稱的「細菌性痢疾」,以裏急後重、赤白黏液膿血便為主要症狀。白痢,指白黏液便或水樣便,中醫認為多因因脾胃虛寒、運化失常、水濕內停所致。因此,赤白痢疾的病機特點為腸胃濕熱或脾胃虛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 本方有緩瀉作用,服用後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藥葶薺,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桑椹3兩(乾者),雄黃1兩5錢,赤糖3兩,白糖3兩,砂仁3兩。 主治:赤白痢疾。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