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茶

觀音茶

GUAN YIN CHA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三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脾經 23%
心經 15%
腎經 15%
肝經 7%
膀胱經 7%
肺經 7%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觀音茶中加入蓮藕,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1. 清熱解暑: 蓮藕性寒,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夏季暑熱所致的口渴、煩躁、中暑等症狀。
  2. 健脾開胃: 蓮藕富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助於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有一定療效。

觀音茶中加入蓮藕,不僅能增強茶飲的清涼解暑功效,更能提升其營養價值,使其成為夏季消暑解渴、滋養身體的理想選擇。

觀音茶方劑中加入山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補脾益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二經,具有健脾益氣、滋陰補腎的功效。觀音茶多以清熱解毒、消炎利濕為目的,加入山藥可緩解藥性偏寒,避免過於傷脾胃,同時也能補益脾腎,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病後恢復。

2. 滋陰潤燥: 山藥富含黏液蛋白,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觀音茶中藥材可能造成的燥熱,使藥效更溫和,減少副作用。

觀音茶方劑中加入白糖,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藥性: 觀音茶常以苦寒藥材為主,白糖可以中和其苦味,使藥性較為平和,更易於服用。尤其對於脾胃虛寒者,白糖可溫和脾胃,避免藥性過寒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增進藥效: 部分中藥材需要以糖來引導藥力,更易於被人體吸收。白糖能使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溶解,促進藥力滲透,提高藥效。

總之,觀音茶中加入白糖,不僅是為了改善口感,更重要的是為了調整藥性,增強藥效,使其更適合患者服用。

觀音茶方劑中包含蓮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心安神: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養心益腎的功效。觀音茶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而蓮子的清心安神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提升睡眠品質。
  2. 健脾止瀉: 蓮子亦具有健脾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狀有輔助療效。觀音茶中加入蓮子,能幫助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促進腸胃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觀音茶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咳嗽」,屬虛損所致之咳。古醫認為久咳傷肺脾,耗氣陰,故以滋養補虛為本。方中多用穀物、種子類藥材,質潤平和,適於長期調養,緩解因肺脾氣陰不足引發的乾咳、咳聲無力或痰少黏滯等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補脾益氣,固本培元

    • 山藥、蓮肉:甘平入脾肺,健脾補氣,益肺生津。山藥炒製增強收澀之性,蓮肉兼能養心安神,二者合用固後天之本。
    • 粘黃米(即黍米):甘溫補中益氣,炒麵後更助健脾消食,適合虛勞久病納差者。
  2. 潤燥滋陰,止咳潤肺

    • 黑脂麻(黑芝麻):富含油脂,炒後減其滑腸之性,轉為潤肺滋陰,針對陰虛肺燥之咳。
    • 藕粉:清虛熱而生津,兼能涼血止血,輔助改善咳嗽伴隨之喉乾或微出血。
  3. 甘潤調和,緩急止嗽

    • 白糖:甘緩和中,既能矯味,亦能潤肺緩急,助藥力持續發揮。

三、配伍特點與機理
全方以「穀藥並用」為框架,重在「培土生金」:

  • 通過健脾(山藥、黃米、蓮肉)助肺氣生化,治咳之本;
  • 配合滋潤之品(脂麻、藕粉)直接潤肺止嗽,治咳之標;
  • 沖泡為茶湯形式,使藥性輕揚上浮,契合「治上焦如羽」之理,尤宜虛咳需長期溫養者。

結論
此方適合虛性咳嗽之緩解期調理,尤其肺脾氣陰兩虛體質。其組方避用苦寒峻補,以食療化藥療,體現「藥食同源」之智慧,通過平補緩調恢復臟腑機能。

傳統服藥法


黑脂麻1斤(微炒),藕粉1斤,山藥1斤(微炒),粘黃米1斤(面炒),白糖1斤,蓮肉(微炒)8兩。
補虛損。
上為末。
每日當茶湯,不拘多少,滾水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糖尿病患者慎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咳嗽,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觀音茶,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黑脂麻1斤(微炒),藕粉1斤,山藥1斤(微炒),粘黃米1斤(面炒),白糖1斤,蓮肉(微炒)8兩。 主治:補虛損。主治: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