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瀉飯匙丸

PI XIE FAN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腎經 19%
胃經 19%
肝經 11%
膀胱經 11%
心經 11%
肺經 8%
脾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脾瀉飯匙丸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止瀉: 蓮子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補氣、固澀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虛泄瀉、大便溏薄等症狀,蓮子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心安神: 蓮子亦入心經,有清心安神的功效,可改善因脾虛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蓮子在脾瀉飯匙丸中發揮著健脾止瀉、清心安神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組成方劑,達到治療脾瀉的目的。

脾瀉飯匙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滋陰潤燥之功效。脾瀉患者多脾氣虛弱,容易腹瀉,山藥能補益脾氣,固攝中氣,有助於改善腹瀉症狀。
  2. 固澀止瀉: 山藥含有黏液蛋白,能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有助於止瀉。對於脾虛所致的慢性腹瀉,山藥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山藥在脾瀉飯匙丸中,不僅能補脾益氣,還能固澀止瀉,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脾瀉的目的。

主治功效


脾瀉飯匙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李梃《醫學入門》記載,「脾瀉飯匙丸」主治霍亂及內傷脾胃。方中藥材僅列出蓮子與山藥,其組成以「盫飯鍋焦三兩,蓮肉、山藥各炒香二兩」為主,輔以鍋焦糊作丸劑。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成藥材的功能及古籍記載的臨牀應用分析:

1. 盫飯鍋焦: 此為方劑的核心藥物。古法製備的鍋巴,富含焦糖化產物,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能止瀉固澀。其焦香氣味,亦能起到溫中理氣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

2. 蓮子: 性味甘平,入心、脾、腎經。具有健脾止瀉,養心安神之效。其健脾作用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從根本上改善脾虛洩瀉的症狀;養心安神則能緩解因脾虛導致的心神不安。

3. 山藥: 性味甘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肺,固精止帶之效。 在脾瀉飯匙丸中,山藥主要發揮補脾益氣的作用,與蓮子共同提升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治療原理綜述:

脾瀉飯匙丸的治療策略,主要針對脾虛洩瀉,採用「健脾益氣,固澀止瀉」的治法。方中盫飯鍋焦的收斂作用,直接止瀉;蓮子與山藥則從根本上提升脾胃的運化功能,使脾胃恢復正常運作,從而持久地解決洩瀉問題。 藉由補益脾胃,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此方尤其適用於脾虛型洩瀉,若伴有濕熱,則需配合青皮湯;若脾虛較甚,則需配合白朮湯,以加強補脾之力。 「空心食遠服」的服用方法,也體現了古人對藥物吸收與療效的細緻考量,有利於藥物充分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脾瀉飯匙丸通過其獨特的組成和配伍,有效地治療脾虛型洩瀉,其藥理作用不僅體現在單味藥的功效,更體現在藥物之間的協同作用,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傳統服藥法


飯匙乾末1斤,蓮肉(去心)半斤,懷慶山藥(炒香,各為末)半斤。
以飯匙未,量取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脾瀉飯匙丸,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 組成:飯匙乾末1斤,蓮肉(去心)半斤,懷慶山藥(炒香,各爲末)半斤。 主治:霍亂。內傷脾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