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一味薯蕷飲」顧名思義,只以山藥一種藥材組成。山藥,又稱薯蕷,其性平味甘,入脾、肺、腎三經,具有補脾益氣、滋腎固精、益肺止咳等功效。
山藥富含黏液蛋白、澱粉、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腎氣不足、肺氣虛弱等症狀都有顯著的療效。因此,單以山藥製成「一味薯蕷飲」,可達到補益脾腎、滋陰潤肺的效果,簡便易行,適合多種人羣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味薯蕷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一味薯蕷飲主治「勞瘵發熱,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瀉,及一切陰分虧損之證」。此方專治陰虛內傷諸症,尤其適用於:
- 肺腎陰虛所致之喘嗽發熱
- 氣陰兩虛導致之大汗自汗
- 心陰不足引起的心悸怔忡
- 脾胃陰虛造成的小便不利而大便滑瀉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組成:生懷山藥(單味大劑量使用) 用量:四兩至六兩(約120-180克),切片煮汁代茶飲
方義推演:
獨取山藥之理:
- 山藥味甘性平,歸肺、脾、腎三經,能兼補上中下三焦之陰
- 以其質稠味厚,能固攝精微物質而不膩滯
- 生用則保其滑潤之性,尤擅滋陰利濕
大劑量用藥之妙:
- 重劑使用旨在「濃煎取質」,使藥力持久溫和
- 代茶頻飲之法符合「治陰虛不可驟補」之原則
- 持續補給能使藥效滲透,緩緩修復虧損
治療機轉:
- 補肺腎:通過滋養肺陰而平喘止咳,補益腎陰而退虛熱
- 健脾胃:藉山藥黏滑之性潤澤腸道,同時固澀止瀉
- 斂汗液:以山藥收澀之性固表止汗,救津液之亡失
- 利濕邪:其黏液質能潤而不滯,通利水道而不傷陰
臨床應用特點:
- 對產後氣陰兩脫之危症(如醫案所示大汗大喘)
- 適用於「虛不受補」之體質
- 對陰虛兼濕熱者尤宜,因它補而不滯,利而不傷
此方雖單用一味,然取山藥「一藥多效」之特性,通過不同劑量與服法的組合,針對陰分虧損之核心病機,體現了中醫「簡方治大病」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生懷山藥4兩(切片)。
補肺腎,補脾胃,滋陰利濕。
上藥煮汁2大碗,以之當茶,徐徐溫飲之。
產後喘嗽:一婦人產後十餘日,大喘大汗,身熱勞嗽。醫者用黃耆、熟地、白芍等藥,汗出愈多。後愚診視,脈甚虛弱,數至七至,審證論脈,似在不治。俾其急用生山藥六兩,煮汁徐徐飲之,飲完添水重煮,一晝夜所飲之水,皆取於山藥中。翌日又換山藥六兩,仍如此煮飲之。三日後諸病皆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一味薯蕷飲,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生懷山藥4兩(切片)。 主治:補肺腎,補脾胃,滋陰利濕。主治:勞瘵發熱,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瀉,及一切陰分虧損之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