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呂祖仙膏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腎,固本培元: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滋陰補腎的功效。呂祖仙膏以補益氣血、固本培元為目的,而山藥恰好能增強脾腎功能,為藥方提供充足的能量基礎,促進藥效發揮。
2. 潤燥生津,和胃止嘔:山藥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具有潤燥生津、和胃止嘔的作用。呂祖仙膏中可能含有燥性藥材,山藥的加入能中和燥性,防止藥物燥烈傷津,同時緩解脾胃不適,提高藥物的安全性與舒適度。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呂祖仙膏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無名腫毒、癰疽瘡疖」,即泛指各類化膿性感染疾病,無論陰證(慢性、虛寒性)或陽證(急性、熱性)皆可應用。古代醫家將此方歸為外用膏劑,透過局部直接作用於患處,旨在拔毒、消腫、斂瘡,符合傳統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測
生山藥(鮮品):
- 傳統功效:生山藥性平,具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效,然鮮品外用時,其黏液質可能形成保護膜,緩解局部炎症,並具輕微收斂作用。《本草綱目》提及山藥「潤皮毛」,或暗示其促進組織修復之潛力。
- 現代推論:山藥含黏液蛋白,能降低創面滲出,可能間接抑制細菌滋生環境;其多糖成分或可調節局部免疫反應,減少紅腫熱痛。
碎火石(疑為「寒水石」或「火硝」之誤):
- 若為「寒水石」:性寒,清熱瀉火,外用可治熱毒腫痛,《本草正》載其「解肌熱,散結腫」。其礦物成分(如硫酸鈣)可能吸附創面分泌物,加速乾燥。
- 若為「火硝(硝石)」:具散結消腫、解毒排膿之效,古人用於瘡癰初起,《神農本草經》稱其「化七十二種石」,或取其穿透力促進藥物滲透。
配藥思路解析
此方組合可能遵循**「一潤一斂,一攻一護」**原則:
- 生山藥為「潤護」:保護創面、防止過度乾裂,緩和刺激性藥材對皮膚的傷害。
- 碎火石為「攻斂」:針對熱毒或瘀滯,直接清熱散結或拔毒外出。二者協同形成「外拔內護」之效,符合癰疽治療中「既須透毒,又防傷正」的理念。
治療原理假設
透過物理性覆蓋(山藥黏液)與礦物藥的化學性滲透(火石成分),可能達成:
- 隔絕外邪:山藥黏液形成屏障,減少二次感染。
- 引流膿毒:中留一孔的設計,使膿液得以外排,呼應「瘡瘍以消為貴,以透為佳」的原則。
- 調節局部微環境:礦物成分可能改變創面酸鹼度,抑制細菌繁殖。
此方簡便廉驗,體現古代民間療法「以天然藥材調和陰陽」的特色,然其確切機制需進一步考證成分與實證研究。
傳統服藥法
生山藥1段(洗淨,去皮)、碎火石數錢。
和勻搗爛。
塗患處,中留1孔出氣,易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呂祖仙膏, 出處:《衛生鴻寶》卷二。 組成:生山藥1段(洗淨,去皮)、碎火石數錢。 主治:一切無名腫毒,癰、疽、瘡癤陰陽等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