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坤髓膏方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固精益髓: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氣的功效。其富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增強腎氣,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精氣不足、頭昏眼花等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坤髓膏方中往往含有其他性寒或熱的藥材,山藥性平,可以起到中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的作用,使其更加平和溫和,提高藥效,並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坤髓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坤髓膏主用於「虛損」之證,具有滋養脾胃、補中填髓、潤肺澤膚之效。其傳統應用包括:
- 補益精髓:針對精髓不足、形體羸瘦者,能填補骨髓,強健筋骨。
- 潤養肺脾:改善肺燥咳嗽、脾胃虛弱所致的消渴、食欲不振。
- 安和臟腑:調和三焦氣機,穩定陰陽,延續生機(續絕陽)。
- 延年駐顏:長期服用可益氣力、潤澤肌膚,達養生增壽之效。
組成與邏輯推理
方劑組成
黃牛骨髓(去筋膜,搗爛)八兩
- 性味歸經:甘溫,入腎、脾經。
- 功效:為血肉有情之品,直接補益精髓,滋養臟腑,尤善填補骨髓空虛。古人認為「髓生精」,故多用於虛勞精虧。
山藥(蒸,研細)八兩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肺、腎經。
- 功效:健脾益氣,滋腎固精,兼潤肺陰。與牛骨髓相配,增強補中焦、助運化之功,使補而不滯。
煉白蜜八兩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肺、大腸經。
- 功效:潤燥解毒,調和藥性,增滋養之效。蜜製可緩和牛髓之膩滯,助藥力綿長吸收。
治療原理
- 補腎填髓為本:牛骨髓為君藥,直補下焦精髓;山藥為臣,脾腎同調,助後天養先天;蜂蜜為佐使,潤通臟腑,引藥歸經。
- 脾腎同調:通過滋養脾胃(山藥、蜜)以化生精微,上輸於肺,下充於腎,形成「補中—填髓—潤膚」的連鎖效應。
- 潤燥相濟:甘潤之品協同作用,改善虛損常見的陰枯燥熱(如消渴、乾咳),而蒸製山藥與煉蜜的工藝,進一步增強溫潤之性。
配伍特點
- 血肉與草木相合:動物藥(牛髓)與植物藥(山藥)搭配,補力沉厚而不峻猛。
- 滋膩得制:山藥健脾防牛髓膩膈,蜂蜜潤腸助代謝,使全方補而不滯。
此方體現中醫「精氣互化」理論,通過補養後天脾胃與先天精髓,達到「形與神俱」的整體調理效果。
傳統服藥法
黃牛骨髓(去筋膜,搗爛)8兩,山藥(蒸,研細)8兩,煉白蜜8兩。
滋養脾胃。補中填骨髓,潤肺澤肌膚,安臟平三焦,續絕陽,益氣力,除消渴,寧咳嗽;久服增年。
上搗勻,入瓷器內。
隔湯煮1炷香,每服雞子大1塊,空心白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坤髓膏, 出處:《醫學碎金錄》。 組成:黃牛骨髓(去筋膜,搗爛)8兩,山藥(蒸,研細)8兩,煉白蜜8兩。 主治:滋養脾胃。補中填骨髓,潤肺澤肌膚,安臟平三焦,續絕陽,益氣力,除消渴,寧咳嗽;久服增年。主治:虛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