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段錦散

百段錦散

BAI DUAN JI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6%
膀胱經 16%
心經 16%
脾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段錦散中加入蓮子,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方面:

一、清心安神: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健脾止瀉的功效。百段錦散為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的方劑,蓮子的清心安神作用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固澀止瀉:蓮子富含澱粉,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有效緩解脾虛泄瀉引起的腹瀉症狀。百段錦散中可能包含其他具有瀉下作用的藥材,加入蓮子可以起到緩解瀉下作用,防止藥物過於峻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段錦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核心主治

  1. 消腎:指腎氣虛損、下元不固,導致精微下泄的病理狀態,常見於糖尿病(消渴後期)或慢性腎病。
  2. 小便白濁:尿液混濁如米泔,或夾雜白色絮狀物,多因濕熱下注或腎虛不攝所致。
  3. 有濁無渴:強調病機以「濕濁內停」為主,而非上焦熱盛的口渴證。此處區分於典型的消渴病(多飲多尿),顯示病位偏於下焦。

組成方劑的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五苓散(原方:澤瀉、豬苓、茯苓、白朮、桂枝)

  • 利濕化濁:通過澤瀉、豬苓、茯苓滲淡利濕,導水濕從小便出,解決「白濁」的濕濁根源。
  • 溫陽化氣:桂枝溫通膀胱氣化,助水液代謝;白朮健脾運濕,斷濕濁生成之源。

2. 清心蓮子飲(原方:黃芩、麥冬、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石蓮肉、茯苓、黃耆、人參)

  • 清心火:黃芩、地骨皮清降心火,防止心火下移小腸(中醫「心與小腸相表裡」理論),減少濕熱下注致濁。
  • 益氣固腎:人參、黃耆補氣攝精;石蓮肉(蓮子)益腎澀精,直接固攝下元以止濁。
  • 利濕不傷陰:車前子協同利濕,麥冬滋陰防利水過度傷陰。

加減邏輯(赤濁去肉桂加生薑、蓮子)

  • 赤濁:濕熱偏重,可能兼有血分熱,故去辛溫的肉桂,防助熱動血。
  • 生薑:和胃降逆,助中焦運化以杜絕濕濁生成。
  • 蓮子:增強原方中蓮子的用量,強化健脾固腎、分清別濁之效。

整合治療機制

  1. 標本兼治

    • 治標:五苓散利濕排濁,清心蓮子飲清熱止濁,直接改善小便混濁。
    • 治本:健脾(白朮、人參)補腎(蓮子、黃耆),鞏固下焦攝精功能。
  2. 三焦調和

    • 上焦:清心火(黃芩、地骨皮)防熱迫津濁下流。
    • 中焦:健脾(白朮、生薑)斷濕源。
    • 下焦:利濕(澤瀉、車前子)與固攝(蓮子、黃耆)並行,恢復「藏精」功能。

此方體現「通補兼施」思想,適用於虛實夾雜(濕濁盛兼脾腎虛)之證,通過雙方合用的協同效應,達到「濕去濁清、氣固精攝」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五苓散、清心蓮子飲。
赤濁,除肉桂,用生薑、蓮子。
上2方依方制,等分打合。水煎服,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陰莖勃起不倒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百段錦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引《鄭氏家傳渴濁方》。 組成:五苓散、清心蓮子飲。 主治:消腎,小便白濁,有濁無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