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旱蓮子湯
HAN LIAN Z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6%
膀胱經 16%
心經 16%
脾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旱蓮子湯中包含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補腎: 蓮子味甘性平,入心、脾、腎經,具有滋養心脾、補腎固精之效。旱蓮子湯多用於治療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腰膝痠軟等症,而蓮子能補益腎陰,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旱蓮草、生地黃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降火、清熱明目的功效。
二、健脾益氣: 蓮子亦能健脾益氣,對於脾虛不運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由於旱蓮子湯常用於治療腎陰虛所伴隨的脾胃虛弱,因此加入蓮子,可兼顧脾胃,增強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旱蓮子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血淋心煩,水道澀痛」,屬中醫淋證範疇,特指小便淋漓不暢、尿血、尿道灼熱疼痛,兼見心煩不寧。其病機多因濕熱下注膀胱,熱傷血絡,或心火亢盛移熱小腸所致。
- 血淋:尿液混雜血液,多因熱迫血妄行或陰虛火旺,此方以清熱涼血為核心。
- 心煩:反映熱擾心神或心火上炎,需清心降火。
- 水道澀痛:濕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當清利濕熱、通淋止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旱蓮子(墨旱蓮)
- 性味歸經:甘酸寒,入肝、腎經。
- 傳統功效:
- 涼血止血:針對血熱妄行之尿血、衄血。
- 滋補肝腎:兼顧陰虛內熱之病本,防清利過度傷陰。
- 《本草綱目》載其「烏鬚髮,益腎陰」,間接提示其潛在的清熱解毒作用。
- 在本方角色:為君藥,直接清熱涼血以止尿血,滋陰以制心煩,符合「血淋」病機需求。
2. 芭蕉根
- 性味歸經:甘寒,入心、肝、膀胱經。
- 傳統功效:
- 清熱解毒:解心肺鬱熱,緩解心煩。
- 利尿通淋:專治濕熱下注之小便澀痛,《日華子本草》言其「治天行熱狂,煩悶消渴」。
- 涼血止血:輔助旱蓮子止尿血。
- 在本方角色:為臣藥,協同君藥增強清熱利濕之效,直達膀胱經,疏通水道澀痛。
3. 配伍邏輯
- 藥對協同:兩藥皆性寒,共奏清熱涼血、利尿通淋之功,旱蓮子偏重滋陰止血,芭蕉根偏重瀉火通淋,一補一瀉,標本兼顧。
- 病機對應:
- 濕熱兼陰傷者:旱蓮子滋陰防利濕傷陰,芭蕉根清利不助火。
- 心火下移小腸者:芭蕉根清心導赤,旱蓮子涼血斂火,符合「心煩」與「血淋」關聯病機。
【總結】
此方簡潔針對「血淋心煩」,以清熱涼血為主、利尿通淋為輔,兼顧滋陰防傷正。其組成體現「清利不傷陰,止血不留瘀」的治療思路,適用於濕熱夾雜輕度陰虛之證,反映古代醫家對淋證標本同治的辨證智慧。
傳統服藥法
旱蓮子2兩,芭蕉根(細銼)2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每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旱蓮子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旱蓮子2兩,芭蕉根(細銼)2兩。 主治:血淋心煩,水道澀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