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玉芝丸

王氏玉芝丸

WANG SHI YU Z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飼鶴亭集方》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腎經 12%
肝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2%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王氏玉芝丸方劑中,加入豬肚,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豬肚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的功效。其富含蛋白質、膠原蛋白等營養物質,可增強體質,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固腎止瀉:豬肚還具有固腎止瀉的作用。中醫認為,腎主脾,腎氣虛弱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出現腹瀉等症狀。豬肚可補腎氣,固脾胃,從而改善腹瀉症狀。

因此,王氏玉芝丸方劑中加入豬肚,主要目的是補益脾腎,增強體質,改善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狀。

王氏玉芝丸中加入蓮子,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1. 滋陰養心: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清心安神、益腎固精之效。其富含維生素B羣、鉀、磷等營養,能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滋陰補腎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養心安神之目的。

2. 健脾益腎: 蓮子亦能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吸收,並有補腎固精之效。此功效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與方劑中其他補腎益氣藥材協同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王氏玉芝丸載於古籍,主治「胃氣薄弱」。中醫理論中,胃氣為後天之本,主受納、腐熟水穀。胃氣虛弱則運化無力,常見食少、消瘦、消化不良等症。此方以豬肚與建蓮子配伍,旨在補益胃氣,充養後天,故言「令人肥健」,即改善因胃虛導致的形體消瘦、氣血不足之態。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豬肚
    中醫取「以形補形」之思,豬肚(豬胃)歸脾胃經,具補虛損、健脾胃之效。《本草經疏》載其「為補脾胃之要品」。方中取其治淨,填裝蓮子,意在直接補益胃腑,強化受納功能,助水穀精微之化生。

  2. 建蓮子(去心)
    建蓮子為福建特產,味甘性平,擅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去心後減其苦寒之性,專注健脾益氣。《本草綱目》言其「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與豬肚相伍,既能助其補脾之力,又可收斂胃氣,防精微流失。

配伍原理

  • 相須為用:豬肚補胃體,蓮子補胃用,二者形氣同調,共奏強健中焦之效。
  • 糜爛搗丸:水煮糜爛使藥性相融,搗丸後緩圖取效,符合「丸者緩也」的治療思路,尤宜胃氣久虛者。
  • 淡鹽湯送服:鹽味鹹入腎,可引藥力下行固本,兼助胃氣蒸化水穀。

潛在功效延伸
此方組合簡潔,推測除主療胃氣虛外,或可間接改善因脾胃虛弱引發的泄瀉、倦怠、氣血不榮等症。建蓮子具固澀之性,若胃虛兼有輕微泄瀉者尤宜;而「肥健」之效,可能源於脾胃健運後,水穀精微得充,肌肉得養所致。

總結
王氏玉芝丸以臟補臟為主軸,結合健脾固澀之法,體現中醫「療虛必補脾」的核心理念。其設計注重藥物形氣相合,服法平和,適合胃氣虛弱之慢性調養。

傳統服藥法


豬肚1具(治淨),建蓮子(去心)。
令人肥健。
豬肚內裝滿建蓮子,水煮糜爛,收乾搗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淡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王氏玉芝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豬肚1具(治淨),建蓮子(去心)。 主治:令人肥健。主治:胃氣薄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