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肚生方

豬肚生方

ZHU DU SHENG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養老奉親》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50%
脾經 50%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豬肚生方以豬肚為主要藥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補虛益氣: 豬肚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補虛益氣、健脾開胃、滋陰養血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身體虛弱者食用,能增強體質,改善食慾。

二、 清熱利濕: 豬肚還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對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等症狀有改善效果。此外,豬肚富含蛋白質、膠原蛋白等營養物質,有助於滋補身體,增強抵抗力。

綜上所述,豬肚作為豬肚生方的主要藥材,不僅能補虛益氣,更能清熱利濕,達到調理脾胃、改善體質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豬肚生方》 主治 「老人腳氣煩熱,流腫入膝,滿悶熱勞」,此症乃老年體虛,濕熱下注所致。

  1. 腳氣煩熱:指濕熱鬱滯下肢,導致局部灼熱、疼痛或瘙癢,屬中醫「腳氣病」範疇,多與脾虛濕盛、氣血不暢相關。
  2. 流腫入膝:濕邪流注關節,膝部腫脹,甚則影響行動,反映濕濁停聚、經絡受阻。
  3. 滿悶熱勞:胸腹脹滿、煩悶,伴隨虛勞發熱,提示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濕熱內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豬肚(君藥)

    •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經。
    • 作用
      • 《本草備要》載豬肚「補虛損,健脾胃」,能直接滋養中焦,助脾運化水濕。
      • 以形補形,強化脾胃功能,從根本改善濕熱生成之源。
    • 生用(細切作生)保留血肉有情之品的補益力,尤適虛損之體。
  2. 調味佐料(臣佐藥)

    • :辛溫,辟穢化濕,通陽散結,助豬肚散下肢鬱熱。
    • :酸收,既能斂陰防蒜過散,又可解膩醒脾,促進吸收。
    • 椒(花椒或胡椒):辛熱溫中,助脾胃升清降濁,兼止痛消腫。
    • 醬、五味:鹹甘調和,開胃增納,五味合用平衡藥性,兼引藥入經。
  3. 配伍邏輯

    • 補瀉兼施:豬肚補脾為主,搭配蒜、椒等辛散之品,既補虛又疏通滯氣,防滋膩礙濕。
    • 標本同治:脾胃得補則濕無由生(治本),辛香調料宣散既有濕熱(治標),針對「濕熱膠結」病機。
    • 空腹食之:使藥力直達中焦,充分吸收,發揮療效。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雖簡,然符合中醫「藥食同源」之理,除古籍所載主治外,可推斷:

  • 脾胃虛弱型水腫:因脾主運化水濕,豬肚健脾胃或可改善輕度水腫。
  • 老年虛性腹脹:溫中補氣,緩解因脾虛導致的脘痞納差。
  • 濕熱痹證初期:蒜、椒辛散通絡,或緩解關節腫痛屬濕熱者。

總結

《豬肚生方》以血肉補益為主,佐以辛香調理,體現「寓治於食」的智慧,尤其適合老年脾胃虛弱、濕熱下注之證。其組方邏輯緊扣「補脾祛濕、通絡消腫」之則,藥性平和,注重脾胃功能恢復對全身狀況的調節。

傳統服藥法


豬肚1具(肥者,細切作生)。
補益。
上以水洗,布絞令乾,加好蒜、醋、椒、醬、五味,空心常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肚生方,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豬肚1具(肥者,細切作生)。 主治:補益。主治:老人腳氣煩熱,流腫入膝,滿悶熱勞。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