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疳扶脾散

XIAO GAN FU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脾經 21%
心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4%
膀胱經 7%
肝經 7%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消疳扶脾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脾主運化水濕,消疳扶脾散用於治療小兒疳積,其病機多為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導致水濕停滯,而茯苓可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消解疳積。

二、寧心安神:茯苓亦具寧心安神之效。小兒疳積多伴有精神萎靡、心神不安等症狀,茯苓可安神定志,改善小兒睡眠,增強食慾,有利於恢復體力,促進康復。

消疳扶脾散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肺滋腎的功效。兒童疳積往往伴隨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導致營養吸收不良。山藥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營養吸收,從根本上解決疳積問題。

二、補脾益腎:山藥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物質,能為兒童提供充足的營養,同時也能補益脾腎,促進兒童生長發育,提高免疫力,減少患病機率。

消疳扶脾散中加入蓮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益腎: 蓮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對於脾虛泄瀉、腎虛滑精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消疳扶脾散主治小兒疳積,而疳積多與脾虛、腎虛相關,蓮子有助於補益脾腎,從根本上改善疳積。

二、 清熱安神: 蓮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澱粉及維生素B羣等營養成分,能清心安神,對於因脾虛導致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消疳扶脾散

消疳扶脾散是一種中醫方劑,由茯苓、山藥、蓮子組成。具有健脾益氣、扶正祛邪的作用,主治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消瘦等症狀。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益氣補血、安神等功效。

山藥:味甘、澀,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止瀉固精、滋補肝腎、養心益肺等功效。

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澀精止瀉、養心安神等功效。

消疳扶脾散的臨牀應用

消疳扶脾散常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脾胃虛弱:症狀包括食慾不振、腹瀉、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身體消瘦等。
  • 疳積:症狀包括腹脹、腹痛、食慾不振、消瘦、貧血等。
  • 泄瀉:症狀包括大便溏薄、次數增多,伴有腹痛、腹脹、發熱等。
  • 食積: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嘔吐、厭食等。

消疳扶脾散的用法用量

消疳扶脾散的用法用量如下:

  • 口服:每日2次,每次6g-9g,用水煎服。
  • 外用:將消疳扶脾散研成細末,敷於患處。

消疳扶脾散的禁忌

消疳扶脾散以下人羣禁用:

  • 孕婦。
  • 哺乳期婦女。
  • 兒童。
  • 老年人。
  • 脾虛有濕者。

總結

消疳扶脾散是一種中醫方劑,由茯苓、山藥、蓮子組成。具有健脾益氣、扶正祛邪的作用,主治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消瘦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茯苓20兩,淮山藥20兩,芡實10兩,炒麥芽5兩,炒蓮子10兩,炒谷芽5兩,炒扁豆10兩,炒薏米10兩,炒內金5兩,炒福參5兩。
上為細末,和粳米粉為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盲目服用。
  • 本方有滑腸作用,脾虛泄瀉者慎用。
  • 本方不宜與溫補性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大便溏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消疳扶脾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 組成:茯苓20兩,淮山藥20兩,芡實10兩,炒麥芽5兩,炒蓮子10兩,炒谷芽5兩,炒扁豆10兩,炒薏米10兩,炒內金5兩,炒福參5兩。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面黃肌瘦,泄瀉便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