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蓮散

FU L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19%
胃經 19%
腎經 17%
心經 10%
肝經 5%
膀胱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散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茯苓散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茯苓可以利水滲濕,去除體內過多水分,達到治療效果。
  2. 健脾和胃:茯苓同時具備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茯苓散中加入茯苓,可幫助脾胃吸收營養,改善消化不良,進一步促進利水滲濕。

因此,茯苓散中加入茯苓,不僅能利水滲濕,更能健脾和胃,從多方面促進疾病康復。

茯苓散中含有蓮子,主要原因在於其 清心安神健脾止瀉 的功效。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備 養心安神 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心煩、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蓮子也具有 健脾止瀉 的功效,可以緩解脾虛泄瀉、消化不良等問題。

茯苓散以茯苓為君藥,主治脾虛濕盛、心神不安等症,蓮子的加入則可以 增強藥效,達到 清心安神、健脾止瀉 的目的,從而更加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茯苓散中加入山藥,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茯苓利水消腫: 茯苓擅長利水滲濕,但脾氣虛弱者易致水濕停滯,難以完全排出。山藥性平味甘,能補脾益氣,健脾固腎,有助於提升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促進茯苓利水消腫的效果。
  2. 滋陰養腎,協調藥性: 茯苓偏於燥性,長期服用易傷陰。山藥具有滋陰補腎之效,可緩解茯苓的燥性,避免損傷脾腎,使藥性更加平和,達到更好地治療效果。

茯苓散中加入糯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補脾健胃之效: 糯米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固澀止瀉之效。與茯苓的健脾利濕作用相輔相成,增強方劑健脾益氣、固澀止瀉之效,尤其適用於脾虛泄瀉、食少便溏等症。
  2. 調和藥性: 糯米性溫,能緩和茯苓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性過度而損傷脾胃陽氣,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同時,糯米也起到固澀的作用,有助於減少藥物的流失,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茯蓮散

茯蓮散,源自中醫古籍《傷寒論》,由茯苓、蓮子、山藥、糯米四味中藥組成,主治脾胃病。

1. 脾胃虛弱:

茯蓮散可健脾益胃,益氣補虛,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脹、腹瀉、大便稀溏等症狀。

2. 脾胃不和:

茯蓮散可調和脾胃,理氣健脾,適用於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大便溏薄等症狀。

3. 脾胃濕熱:

茯蓮散可清熱化濕,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濕熱、口乾口苦、小便黃赤、大便乾結等症狀。

4. 脾胃積滯:

茯蓮散可消食導滯,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積滯、脘腹脹滿、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

5. 脾胃虛寒:

茯蓮散可溫中散寒,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痛、腹瀉、大便溏薄、手足冰涼等症狀。

各味藥材組成介紹如下:

1. 糯米:

性溫味甘,入脾、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健脾胃、解毒、補中益氣、溫裡溫中、止汗等功效。

2.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3. 蓮子:

性味甘澀,入脾腎二經。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之功。

4. 山藥:

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總結:

茯蓮散,源自中醫古籍《傷寒論》,由茯苓、蓮子、山藥、糯米四味中藥組成,主治脾胃病。具有健脾益胃、調和脾胃、清熱化濕、消食導滯、溫中散寒之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脾胃不和、脾胃濕熱、脾胃積滯、脾胃虛寒等症狀。茯蓮散的作用機理,需視具體證候而定,請務必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去皮,切碎,用面裹,蒸熟去面,曬乾為細末)1斤,蓮肉(去皮心,為末)4兩,乾山藥(為末)4兩,糯米1升半(炒熟為末)。
和勻。
每服半合,空心或食前取滾水調入白砂糖2-3茶匙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茯蓮散,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 組成:白茯苓(去皮,切碎,用面裹,蒸熟去面,曬乾爲細末)1斤,蓮肉(去皮心,爲末)4兩,乾山藥(爲末)4兩,糯米1升半(炒熟爲末)。 主治:脾胃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