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煎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腎: 蓮子味甘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精之效。茯苓擅長利水滲濕,而蓮子則可補益脾腎,兩者相輔相成,有助於改善脾腎虛弱所致的腹瀉、遺精等症狀。
- 清心安神: 蓮子亦具清心安神之效,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茯苓具有寧心安神之效,與蓮子搭配,可增強其安神效果,使心神安寧,睡眠更佳。
茯苓煎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方劑中若有濕濁阻滯,茯苓可協助將其排出,達到利水消腫、通暢氣機之目的。
- 健脾益氣: 茯苓亦具健脾益氣之功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若方劑針對脾胃虛弱者,茯苓可作為補益脾氣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茯蓮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白濁、遺精」。
- 白濁:指小便混濁、色白如漿,或伴尿道澀痛,多因脾腎虛弱、濕濁下注所致。
- 遺精:指不因性事而精液自泄,可分虛實,虛者多因心腎不固,實者多因濕熱擾動精室。
本方所治之證,當屬脾腎兩虛、精關不固或濕濁不化所致。
二、組成藥物分析
1. 蓮肉(蓮子)
- 性味歸經:甘澀平,歸脾、腎、心經。
- 傳統功效:
- 補脾止瀉,益腎固精,治脾虛久瀉、遺精滑泄。
- 養心安神,適用於心腎不交之失眠、遺精。
- 在本方作用:
- 固澀收斂,直接止遺精、縮小便。
- 補益脾腎,增強下焦固攝之力。
2. 白茯苓
-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 傳統功效:
-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治水腫、小便不利、痰飲眩悸。
- 通過祛濕間接安神,改善濕濁擾動所致遺精。
- 在本方作用:
- 滲利濕濁,針對白濁濕邪下注。
- 健脾助運,斷絕濕濁生成之源。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標本兼顧:
- 治標:蓮子固澀以止遺精、縮小便;茯苓滲濕以化白濁。
- 治本:蓮子補脾腎,茯苓健脾,共調水濕代謝與精關固攝。
動靜結合:
- 蓮子「靜收」以固精,茯苓「動利」以祛濕,一收一利,調和下焦功能。
臟腑聯動:
- 脾虛生濕(茯苓健脾)、腎虛不固(蓮子益腎),二者協同修復脾腎功能失衡。
四、可能擴展功效
此方簡潔,若臨證加減配伍:
- 加芡實、山藥,可增補腎固精之效。
- 加黃柏、車前子,可清濕熱治濕熱型白濁。
總結:茯蓮煎以固精滲濕為核心,適於虛證或輕證之遺精白濁,體現「通補兼施」思路,展現中醫「補不留邪、利不傷正」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蓮肉、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白湯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茯蓮煎,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蓮肉、白茯苓各等分。 主治:白濁,遺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