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河車丸是中醫藥中的一種經典方劑,其主要功能是補腎壯陽、活血化瘀,其中一個重要成分是茯苓。茯苓作為一種常用的中藥,有著健脾利水、安神的特性,能夠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在河車丸中,茯苓的加入不僅能夠健脾化濕,還有助於改善因脾虛所引起的水腫和尿少等問題。此外,茯苓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對於壓力大或焦慮引起的身體不適尤為有效。這使得河車丸在治療過程中,不僅能補腎壯陽,還能夠提升患者的整體身心狀態。總之,茯苓的配伍不僅增強了河車丸的藥效,還使得方劑更加綜合、平衡,是中醫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這樣的組方,可以實現多重療效,爲患者的健康提供全面的支持。
河車丸方劑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陰養肺的功效。河車丸以補腎填精為主要功效,山藥可協同其他藥材,增強補腎效果,提升藥效。
- 固本培元: 山藥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為腎臟提供充足的精氣,使腎精充盈,從而達到固本培元,延緩衰老的效果。
因此,山藥在河車丸方劑中起到補腎益精、固本培元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相配合,提升整體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河車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勞嗽、一切勞瘵、虛損、骨蒸等疾。析其病機,此類疾患多屬肺腎兩虛,精血虧耗,虛火內擾所致。勞嗽者,虛勞久咳也;勞瘵者,癆病之總稱;虛損者,五臟之衰;骨蒸者,陰虛內熱之甚。故本方所主,乃虛損日久,陰陽俱虧之證。
就組成邏輯推理,其治療原理及可能功效如下:
- 紫河車:為人胞,味甘鹹,性溫,入肺、肝、腎經,乃血肉有情之品,大補氣血,益精填髓,為治虛損勞傷之上藥。
- 蛤蚧:補肺益腎,納氣平喘,助紫河車固本培元,尤善治肺腎兩虛之久嗽虛喘。
- 黃耆:補脾益氣,固表昇陽,與白朮相伍,健運中州,使後天之本得養,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 白朮:健脾燥濕,助黃耆益氣,脾胃健則氣血自生,痰濕無以滋生。
- 川貝:潤肺化痰,清熱散結,既可治虛勞久咳,又能防溫補太過之壅滯。
- 甘草:和中調藥,緩和諸藥之性,兼可益氣補虛。
全方以紫河車、蛤蚧補益肺腎,填精固本為主;黃耆、白朮健脾益氣為輔,川貝清潤化痰為佐,甘草調和為使。其配伍之理,乃標本兼顧,既療虛損之因,亦治勞嗽之標。蓋虛損之證,多由肺腎陰虛,久則及脾,故補肺腎兼益脾氣,使氣血生化有源,而虛熱自退。蜜丸緩圖,尤適久病虛羸之體,冀其漸復根本。
若肺熱實火,則佐桑皮、黃芩、石膏以清泄;若脾胃不運,則加麥芽、山楂、神曲以消導。此皆隨證加減之道,亦見古人制方之靈活。
傳統服藥法
紫河車1個,蛤蚧1對,黃耆40克,白朮30克,川貝20克,甘草10克。
本方補藥偏多,若有發熱的表症,可先解除表症;若肺有實熱,可配合桑皮、黃芩、石膏適量,水煎衝藥丸服;若食慾欠佳,可配以麥芽、山楂、神曲,水煎服,或藥量減半服。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
每天早晚各服1丸。6歲以下減半。
避風寒。忌食腥葷、油膩食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河車丸,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 組成:人胞1具。 主治:先天不足,氣血兩虧。
河車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七。 組成:紫河車不拘幾個(焙極乾)。 主治:久患心風癲,氣血兩虛之症。
河車丸, 出處:《醫學心悟》卷四。 組成:紫河車1具,茯苓1兩,茯神1兩,遠志1兩,人參5錢,丹參7錢。 主治:癲、狂、癇。
河車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八。 組成:人中白、河車、秋石、五味、人參、乳粉、阿膠、鱉甲、地骨皮、銀柴胡、百部、青蒿。 主治:虛損勞瘵,骨蒸勞熱,必兼肌瘦,舌紅頰赤。
河車丸, 出處:《河南中醫》(1981;2:38)。 組成:紫河車1個,蛤蚧1對,黃耆40g,白朮30g,川貝20g,甘草10g。 主治:虛寒型小兒慢性支氣管哮喘。體質較差,正氣虛弱,易感風寒。
河車丸,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 組成:河車1枚(初生男子者尤良。于長流水中蕩洗盡血,淨入鍋內熟煮,以手擘成小片,焙乾,須在1日內便碾成末),雪白茯苓半兩,揀參1兩,乾山藥2兩。 主治:勞嗽,一切勞瘵,虛損,骨蒸等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