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噙化上清片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峻猛的作用。上清片多為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用,加入甘草能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過於寒涼,更適合服用。
-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例如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配伍,能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總之,甘草在噙化上清片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物更溫和有效。
噙化上清片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可針對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因熱邪引起的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 涼血止血: 石膏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鼻衄、牙齦出血等症狀,可以起到止血消腫的作用。
總而言之,石膏在噙化上清片中發揮著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重要作用,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硼砂在中藥方劑「噙化上清片」中的作用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硼砂具有強效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夠有效地減少體內的熱毒,對於治療口腔潰瘍、咽喉炎等病症有良好的效果,能夠增強方劑的解毒功能。
噙化上清片中包含薄荷,主要是因為薄荷具有以下功效:
- 清涼解熱: 薄荷性涼,味辛,能清熱解表,散風止痛,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疏風止癢: 薄荷揮發油具有刺激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緩解咽喉瘙癢,並能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
因此,薄荷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噙化上清片的清熱解表功效,也能緩解咽喉不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噙化上清片中含有薄荷油,其主要原因在於薄荷油的特性:
- 清涼止痛:薄荷油具有清涼止痛的效果,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這對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疼痛十分有效。
- 消炎止癢:薄荷油也具有消炎止癢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對於治療口腔潰瘍、牙齦炎等病症有輔助療效。
薄荷油的清涼、消炎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以達到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炎症等病症的效果,因此被納入噙化上清片中。
噙化上清片中加入白糖,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 改善口感,提高患者服藥順從性:中藥成分常帶有苦味或其他特殊味道,白糖能有效遮蓋苦味,使藥物更易於入口,提高患者服藥的積極性。尤其對於兒童或老年人,口感良好的藥物更易被接受。
- 促進藥物吸收,提升療效:白糖有助於藥物在口腔中分解,更容易被口腔黏膜吸收,部分成分也能透過口腔黏膜直接進入血液循環,達到更快速、高效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噙化上清片】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上焦風熱」,症見咽喉腫痛、口燥舌乾、頭目不清、口渴心煩、咽乾聲啞等。上焦屬心肺所主,風熱之邪侵襲上焦,易導致津液耗傷、咽喉不利,並影響頭面清竅。方中藥物以清熱、散風、生津為核心,透過「噙化」之法,使藥力緩釋於咽喉局部,直接作用於病所,兼能宣通上焦氣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瀉火:石膏、硼砂
- 石膏(辛甘大寒):主入肺胃經,善清氣分實熱,解肌透表,針對上焦風熱所致的口渴心煩、咽喉腫痛。
- 硼砂(甘鹹涼):外用清熱解毒、內服化痰利咽,古方多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此處助石膏清熱並局部消炎。
散風利咽:薄荷粉、薄荷油
- 薄荷(辛涼)為「風熱要藥」,其辛散之力可透邪外出,涼性清解風熱,且專利咽喉、清頭目。大量使用薄荷粉(400克)與薄荷油(5克),重在開宣上焦鬱熱,緩解聲啞、頭目不清之症。
生津緩急:甘草、白糖
- 甘草(甘平):生用瀉火解毒,配合氨水萃取(傳統用尿製法,此處代以氨水)增強其清熱利咽之效;甘味亦能緩急止痛,潤燥和中。
- 白糖(甘寒):輔助生津潤燥,調和藥性,並作為賦形劑使藥片易於噙化。
配伍特點
- 內外兼治:石膏、硼砂清內熱,薄荷辛散外達,合奏清熱散風之效。
- 局部直達:噙化用法使藥物長時間作用於咽喉,薄荷油揮發性成分更能直接宣通竅絡。
- 甘寒制燥:石膏、薄荷性燥,搭配甘草、白糖可防耗津之弊,兼顧潤燥。
三、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以「清上焦風熱」為核心,推測其藥理作用包括:
- 抗炎鎮痛:石膏、硼砂抑制咽喉黏膜炎症,薄荷油局部麻醉。
- 促進分泌:薄荷刺激唾液分泌,緩解口燥咽乾。
- 清涼醒神:薄荷揮發油提神開竅,改善頭目不清。
總結
本方結構簡練,針對上焦風熱「熱重於風」的病機,清熱為主,佐以散風潤燥。透過噙化給藥,凸顯中醫「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治療思維,尤其適於熱邪凝聚咽喉之證。
傳統服藥法
甘草10克,石膏10克,硼砂5克,薄荷粉400克,薄荷油5克,白糖1040克。
清熱散風。
取硼砂,石膏混勻,製成細粉,與薄荷粉混勻,甘草用1:100氨水10倍量滲湧,湧液濃縮液至4ml,細粉與白糖混勻,再與甘草濃縮混勻,用50%乙醇制粒,烘乾,加1%硬脂酸鎂和薄荷油拌勻壓片,片重0.5克。
每次噙化1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噙化上清片, 出處:《河南省藥品标準》。 組成:甘草10g,石膏10g,硼砂5g,薄荷粉400g,薄荷油5g,白糖1040g。 主治:清熱散風。主治:上焦風熱,咽喉腫痛,口燥舌乾,頭目不清,口渴心煩,咽乾聲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