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方青黛糊劑
FU FANG QING DAI HU J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復方青黛糊劑中包含青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止痛止癢等功效。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皮膚濕疹等症狀,青黛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 抗炎消腫: 青黛中含有靛玉紅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青黛能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復方青黛糊劑中加入黃柏,主要是針對其 清熱燥濕 與 解毒 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生肌的功效。
在復方青黛糊劑中,黃柏主要用於 抑制炎症 和 減輕瘙癢。它可以 清熱解毒,降低局部溫度, 抑制細菌感染;同時,黃柏的燥濕功效能有效 減輕濕疹、皮炎 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
復方青黛糊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青黛性寒涼,若單獨使用,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青黛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過度寒涼損傷脾胃,同時也更利於藥物吸收和發揮療效。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等功效,與青黛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有助於治療各種炎症、瘡瘍等病症。
復方青黛糊劑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石膏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涼血止血等功效。與青黛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適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以及外傷出血等症。
- 收斂生肌:石膏具有收斂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修復破損的皮膚組織。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加速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復方青黛糊劑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止癢消腫: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的功效。配合青黛等藥物,可更有效地消炎止癢,減輕皮膚炎症。
- 促進藥物吸收:薄荷含有揮發油,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加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復方青黛糊劑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漆性皮炎」,即因接觸漆樹或漆料後,皮膚出現紅腫、瘙癢、水皰等過敏反應(古人稱「漆瘡」)。其設計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為核心,針對漆毒挾濕熱鬱於肌表的病機。傳統中醫認為,漆性辛熱有毒,觸犯後易引發肌膚濕熱蘊結,此方透過外用直接作用患處,緩解局部炎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青黛粉
- 性味咸寒,歸肝、肺經,主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 針對漆毒熱邪,抑制皮膚紅腫熱痛,現代研究證實其含靛藍等成分具抗炎、抗過敏作用。
黃柏粉
- 性味苦寒,歸腎、膀胱經,長於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協同青黛增強清熱效果,並針對濕熱瘡瘍,減少滲出,黃柏中的小檗鹼可抑菌消炎。
生甘草粉
- 性味甘平,緩和諸藥峻性,解毒消炎。
- 所含甘草酸能抑制過敏反應,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刺激皮膚。
生石膏粉
- 性味辛甘大寒,歸肺、胃經,外用清熱收斉、減少滲出。
- 針對皮炎急性期之灼熱感,透過降火緩解局部熱象,石膏粉質細膩有助糊劑附著。
薄荷腦
- 性味辛涼,疏風止癢、清涼透表。
- 速效緩解瘙癢不適,薄荷的揮發成分可促進局部微循環,輔助藥效滲透。
三、配伍與治療原理綜述
- 清熱解毒為主軸:青黛、黃柏、石膏三藥合用,強力清解皮膚濕熱毒邪。
- 燥濕與緩和並行:黃柏燥濕,石膏收斂,甘草調和,避免過度刺激。
- 止癢兼顧標症:薄荷腦速效止癢,香油調和既能潤膚,又可作為載體促進藥物吸收。
- 外用局部直達:糊劑形式使藥力持久附著患處,針對漆性皮炎之局限病位,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
此方結構簡潔,各藥協同針對「濕、熱、毒、癢」四大關鍵病機,體現中醫外治方劑「藥簡效專」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青黛粉31克,黃柏粉31克,生甘草粉31克,生石膏粉31克,薄荷腦(研細末)1.5克。
上藥混合瓶貯,用時香油調成薄糊狀。
每次用時,洗後揩乾,塗上薄薄1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漆性皮炎。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應立即停藥。
相同名稱方劑
復方青黛糊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青黛粉31g,黃柏粉31g,生甘草粉31g,生石膏粉31g,薄荷腦(研細末)1.5g。 主治:漆性皮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