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粉散
QING F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六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4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輕粉散中包含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輕粉散的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瀉火通便,而寒水石能幫助清熱解毒,並促進體內濕熱的排出,進而達到治療黃疸的功效。
- 配伍增效: 輕粉散中其他藥材如輕粉、黃連、黃柏等,多屬苦寒之性,與寒水石相配伍,既能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又能避免寒涼過於傷脾胃,使藥效更加平衡和諧。
輕粉散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增強驅蟲效果: 硫磺性溫燥,善於殺蟲,與輕粉相配,能增強驅蟲效果,尤其針對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有較好的驅殺作用。
2. 促進藥力發揮: 輕粉性寒,入肝經,善於清熱解毒,而硫磺性溫,入脾經,能助輕粉藥力直達病所,提高藥效。
輕粉散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通便:芒硝性寒,味鹹,具有瀉下通便之效。輕粉散為瀉下劑,用以治療熱結便祕、濕熱黃疸等症,芒硝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滯,達到通便瀉熱之功。
- 清熱解毒:芒硝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解熱毒、消腫痛。輕粉散中加入芒硝,可加強其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疾病。
輕粉散中含有松香,主要原因如下:
- 增強療效:松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輕粉散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療效。
- 改善劑型:松香具有粘性,可將輕粉散中的其他藥材粘合在一起,製成散劑,方便服用和保存。
此外,松香還能起到保護腸胃、防止藥物刺激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輕粉散中添加白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苦澀,具燥濕止癢之功效,可有效抑制濕疹、疥瘡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與輕粉散中其他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療效。
- 收斂止血: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控制濕疹、疥瘡等皮膚病引起的滲出液,減少感染風險,同時也避免藥物過度刺激皮膚。
因此,白礬在輕粉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輕粉散的主要成分輕粉,源自於硃砂,具備優良的安神清熱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輕粉被認為能夠有效地解毒、安神,並且有助於緩解焦慮、煩躁等情緒。因此,輕粉散常被應用於治療因心腎不交所引起的失眠、驚悸等症狀。
輕粉散的組成中包含輕粉的原因主要在於它的特性與藥理作用。輕粉的細微顆粒性使其容易被人體吸收,並迅速發揮療效。此外,輕粉在配方中的作用不僅在於安神,還可以搭配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加強整體方劑的功效。這樣的配置有助於針對患者的具體病因,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獲得更好的身心舒緩。
主治功效
輕粉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藥理
輕粉散由多味中藥組成,各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 寒水石:清熱利尿,降火止痛。
- 硫磺:殺蟲止癢,溫腎壯陽。
- 芒硝:潤燥軟堅,消癥散結。
- 松香:活血化瘀,止痛生肌。
- 白礬:解毒殺蟲,清熱燥濕。
- 輕粉:清熱解毒,消癥散結。
主治病症與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輕粉散主治多種瘡瘍類疾病,包括:
血疳瘡、陰蝕瘡、耳疳瘡、臁瘡等一切惡瘡:
- 這些瘡瘍多由熱毒、濕毒、風邪等侵襲肌膚所致。
- 輕粉散中,輕粉、寒水石清熱解毒;白礬、硫磺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松香活血化瘀,止痛生肌;芒硝潤燥軟堅,有助於消散瘡瘍結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活血生肌之效,故可治療多種惡瘡。
濕毒流注,膿水浸潰:
- 此症多因濕毒蘊結,流注肌膚,導致局部潰爛,膿水淋漓。
- 輕粉散中,白礬、硫磺燥濕殺蟲,輕粉、寒水石清熱解毒,有助於收斂膿水,控制感染。
小兒斑瘡入眼:
- 斑瘡入眼,多因熱毒上攻所致。
- 輕粉散外用,輕粉清熱解毒,可減輕眼部炎症。
熱盛牙露斷脫,大作疼痛:
- 此症多因熱毒壅盛,灼傷牙齦所致。
- 方中輕粉清熱解毒,配合麝香等藥,可能有助於緩解牙齦腫痛。
蟲蛀牙疼:
- 輕粉散中,白礬、雄黃等具有殺蟲作用,可能有助於緩解蟲蛀牙疼。
癰瘡傷折,瘡口不合:
- 輕粉散中,松香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白礬、輕粉等解毒生肌,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大小便祕:
- 此處記載的輕粉散用法與前文不同,是用大棗包裹輕粉蒸熟服用。輕粉有毒,此用法可能取其微弱的通便作用,但安全性存疑。
總結
綜合上述分析,輕粉散主要通過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活血生肌等作用來治療多種瘡瘍類疾病。其藥物組成中,輕粉、寒水石、白礬等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是治療熱毒瘡瘍的主藥;硫磺、白礬燥濕殺蟲,有助於控制感染,收斂膿水;松香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輕粉本身具有毒性,古代醫家在使用時已有所顧忌,現代中醫臨牀已較少使用。此外,古代文獻中記載的輕粉散配方和用法不盡相同,其療效和安全性也需要進一步考證。因此,本分析僅基於古代文獻,並不代表現代醫學觀點,僅供參考。
傳統服藥法
真輕粉、黃丹各等分。
上為細末。
左眼有翳,吹入右耳;右眼有翳,吹入左耳。更以綠豆皮、谷精草、白菊花各1兩,為末,每服3錢;乾柿1枚,米泔1盞,煎乾,將柿去核食之,每日3枚,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輕粉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一。 組成:輕粉、斑蝥(去翅足)。 主治:人面上濕癬。
輕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 組成:輕粉、沒藥、乳香、密陀僧各等分。 主治:疳瘡漏。
輕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引《神效方》。 組成:馬鳴退(燒灰)3錢,輕粉少許,乳香少許。 主治:疳瘡。
輕粉散,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六。 組成:輕粉3分,蘿蔔子1錢,桃仁14個(去皮尖)。 主治:瘡痛癢,流水流血。
輕粉散,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六。 組成:寒水石1斤,硫黃2兩,朴消2兩,松香5兩,枯礬2兩,輕粉5錢。 主治:疥瘡。
輕粉散,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第七集。 組成:輕粉1錢半,黃丹3錢,黃柏3錢,兒茶3錢,乳香3錢,麝香1分,冰片2分。 主治:濕毒流註,膿水浸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