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似丸

JIU S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五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胃經 16%
肺經 13%
腎經 13%
肝經 10%
大腸經 10%
膀胱經 6%
心經 6%
三焦經 3%
小腸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九似丸方劑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蟲止癢:硫磺性寒,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可治療因蟲咬、濕疹等引起的皮膚瘙癢。九似丸主治風濕痺痛,而風濕痺痛常伴隨皮膚瘙癢,故加入硫磺以緩解症狀。
  2. 祛風除濕:硫磺還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濕邪侵襲引起的痺痛、關節疼痛等症狀。九似丸方劑中加入硫磺,有助於藥效的全面發揮,更能有效治療風濕痺痛。

中藥方劑[九似丸]中包含玄精石,此藥材因其具備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效果而被選用。玄精石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熱度,對於治療高熱、頭痛、眩暈等症狀有良好效果。此外,它還能緩解因肝風上擾引起的各種不適。

九似丸方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利水滲濕:滑石性滑潤,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九似丸針對的是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濕熱下注之證,滑石能促進利尿,將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達到清熱利濕的效果。

二、清熱解毒:滑石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九似丸中含有其他藥材,例如車前子、滑石等,皆具有清熱利濕功效,而滑石的加入,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濕熱之邪,使病症得以緩解。

九似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的功效。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降胃火,並兼具止渴、利尿的作用。

方劑中若出現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小便赤澀等熱症狀,寒水石便能發揮清熱瀉火的作用,緩解患者的不適。此外,寒水石亦能輔助其他藥材,加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促進整體療效。

九似丸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調和藥性: 九似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方中諸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可起到調和藥性、緩和寒涼之弊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二、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之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效果,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九似丸方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之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能清熱燥濕,止瀉止血。

九似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泄瀉,白礬可收斂腸道,減少水分流失,同時能清熱燥濕,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繁殖,進而止瀉止血。

此外,白礬還有解毒止痛的作用,可輔助治療九似丸所針對的腸胃疾病。

九似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瀉下通便: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九似丸主要用於治療便祕,而芒硝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排除宿便,緩解便祕症狀。

2. 清熱解毒:芒硝亦具清熱解毒的功效。九似丸中其他藥材如黃連、黃芩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芒硝的加入可增強清熱解毒效果,同時也能緩解因熱毒引起的便祕。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九似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九似丸」出自宋代張銳所著之《雞峰普濟方》,後世醫書如明代龔廷賢的《魯府禁方》及《濟陽綱目》亦有收錄,可見此方在古代醫學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九似丸」主要用於治療「伏暑暍變生諸證」,症狀表現多樣,包括:

  • 時發寒熱似瘧疾:患者時而發冷,時而發熱,類似瘧疾的症狀。
  • 頭痛壯熱似傷寒:頭部疼痛,全身發高燒,類似傷寒的症狀。
  • 翻胃吐食似膈氣:反胃嘔吐,吃下的食物吐出來,類似膈氣的症狀。
  • 飲水不止似消渴:口渴嚴重,不停地喝水,類似消渴病的症狀。
  • 小便不利似淋瀝:排尿困難、量少、不順暢,類似淋證的症狀。
  • 大便有血似臟毒:大便中帶有血,類似腸風或臟毒的症狀。
  • 困倦無力似虛勞:身體疲倦,沒有力氣,類似虛勞的症狀。
  • 通身黃腫似食黃:全身出現黃色浮腫,類似食黃病的症狀。
  • 眼睛黃赤似酒疸:眼睛發黃、發紅,類似酒疸的症狀。

綜上所述,「九似丸」的主治病症涵蓋了發熱、頭痛、嘔吐、口渴、排尿異常、便血、疲倦、黃疸等多種症狀,且這些症狀多與暑熱、濕熱有關。

治療原理

「九似丸」的組成包含:硫磺、玄精石、滑石、寒水石、甘草、白礬、芒硝、寒食麵。

從各藥材的功效來看,此方劑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

  1. 清熱解暑:寒水石、滑石皆具有清熱利濕、消暑解渴的功效,是方中的主要藥物,直接針對「伏暑暍」的病因。
  2. 瀉下通便:芒硝能夠瀉下攻積、軟堅散結,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熱毒,對於大便有血、通身黃腫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3. 利尿通淋:滑石利尿通淋,針對小便不利的症狀。
  4. 和中緩急:甘草調和諸藥,並能緩急止痛,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5. 溫陽解毒:硫磺具有溫補腎陽、殺蟲解毒的作用,與諸多寒涼藥物配伍,可能有溫陽制約寒性的作用,使整個方劑不至於過於寒涼,且能解諸藥之毒。
  6. 平肝安神:玄精石的平肝熄風、鎮心安神,有助於緩解頭痛、煩躁等症狀。
  7. 燥濕化痰:白礬化痰止咳、清熱解毒,可能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對翻胃吐食等症狀有所幫助。

「九似丸」的組方思路,是以清熱解暑、利尿通淋為主,兼顧瀉下、和中、解毒等方面,綜合調理,以緩解伏暑暍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其中,硫磺的應用可能具有溫陽制約寒性的作用,使整個方劑達到寒熱並用、標本兼顧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舶上硫黃半兩,玄精石半兩,滑石半兩,寒水石(煅過,江水浸1宿)半兩,甘草半兩,白礬半兩,盆消半兩,寒食面1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同芝麻、生薑各少許,細嚼,唾津咽下,食後、臨臥;非時服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九似丸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排尿困難噯氣膀胱炎肺結核糖尿病瘧疾原發性高血壓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九似丸, 出處:《雞峰》卷五。 組成:舶上硫黃半兩,玄精石半兩,滑石半兩,寒水石(煅過,江水浸1宿)半兩,甘草半兩,白礬半兩,盆消半兩,寒食面1兩。 主治:中暑伏渴,變生諸疾,時發寒熱似瘧疾,頭痛壯熱似傷寒,翻胃吐食似膈氣,飲水不止似消渴,小便不利似淋瀝,大便有血似臟毒,困倦無力似虛勞,通身黃腫似食黃,眼睛黃赤似酒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