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陰丹

返陰丹

FAN YI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一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脾經 16%
肝經 15%
大腸經 15%
胃經 10%
小腸經 10%
肺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肺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返陰丹方中包含玄精石,原因有二:

  1. 補腎固精: 玄精石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固精止遺的作用。返陰丹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陽亢、陰虛火旺等症,而玄精石的補腎固精功效可有效平衡陰陽,緩解病症。
  2. 清熱解毒: 玄精石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降火消炎,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清除體內毒素,改善病患體質,加速康復。

因此,返陰丹方中加入玄精石,不僅能有效補腎固精,還能清熱解毒,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返陰丹方劑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邪逐濕:硫磺性溫燥,善於驅除寒濕邪氣,並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因寒濕凝滯而導致的陽氣不足、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硫磺可起到溫陽散寒、驅散濕邪的作用。
  2. 殺蟲止癢:硫磺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治療由蟲獸毒氣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濕疹、瘙癢等。返陰丹中加入硫磺,可增強其殺蟲止癢效果,改善皮膚病症狀。

總之,返陰丹中加入硫磺,是為了發揮其溫陽散寒、驅散濕邪、殺蟲止癢等功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返陰丹中包含芒硝,乃因芒硝具有以下特性:

  1. 清熱瀉火: 芒硝味苦寒,入肝、胃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對熱毒壅盛之證,如高熱、煩躁、口渴、便祕等,有顯著療效。返陰丹主治熱毒壅盛,故以芒硝清熱瀉火,引熱外出。
  2. 軟堅散結: 芒硝有軟堅散結之功,能化解體內積聚的熱毒,使其順利排出,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返陰丹亦用於治療熱毒積聚,導致的腫瘍、瘰癧等疾病,故以芒硝軟堅散結,消腫止痛。

返陰丹方劑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能清熱解毒,善於治療熱毒熾盛、痰熱壅肺所致的熱病,如高熱、咳嗽、咳痰黃稠等。返陰丹多用於治療熱病後陰虛火旺、內熱灼津所致的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輕粉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清除餘熱,恢復陰液。
  2. 燥濕止癢: 輕粉亦具燥濕止癢之效,可治療濕熱蘊結肌膚所致的濕疹、皮膚瘙癢等。返陰丹亦可用於治療某些因陰虛火旺、熱毒內蘊而導致的皮膚病,輕粉的燥濕止癢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狀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返陰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雜病源流犀燭》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主治「傷寒厥逆」,即外感寒邪深入,導致陽氣衰微、四肢厥冷之危證。其核心病機為陰寒內盛,陽氣格拒,臨床可見手足逆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症。方中重用硫黃、附子、乾薑等大熱之品,旨在破陰回陽,急驅沉寒,挽救垂絕之陽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硫黃(半兩)

    • 性熱純陽,直入命門,《本草綱目》謂其「補火助陽,疏利大腸」,能溫通滯塞之陽氣,尤擅祛除沉寒痼冷。
  2. 太陰玄精石(半兩)

    • 鹹寒之性,傳統用於「止頭風、化積冷」(《開寶本草》)。此方取其「引陽入陰」之用,與硫黃相配,可防陽藥燥烈上浮,助其降納歸元。
  3. 消石(硝石,半兩)

    • 苦寒瀉熱,然與硫黃同煅(「火硝相佐」),反佐以大熱之品,可通利關竅,破除陰寒凝結。
  4. 附子(炮,半兩)、乾薑(炮,半兩)、桂心(半兩)

    • 三者為「回陽鐵三角」:附子溫腎陽、乾薑暖脾陽、桂心通心陽。炮製後毒性減而溫裡之力存,協同硫黃構成內外陽氣兼顧之勢,俾寒邪無所遁形。

配伍特點與機理

  • 熔煉昇華:硫黃、玄精石、硝石先經高溫熔合,取「升降相因」之意。玄精石之鹹寒沉降,可制硫黃之悍烈,硝石助其透達陰絡。
  • 剛柔並濟:後三味(附子、乾薑、桂心)搗末與熔煉藥混合,既保留辛溫走竄之性,又藉熔煉後礦物藥的「重鎮」特性,使藥力猛而不燥,直達下焦。
  • 艾湯送服:艾葉純陽,煎湯送藥可增溫通經脈之效,助藥力外達四末,促「汗出」為陽氣來復之徵。

總治則
此方以「熔煉—重研—和丸」特殊製法,融合硫磺與硝石「火中取透」之力,佐以薑、附「守而不走」之溫,形成內外夾擊陰寒之勢。全方側重「暴病急治」,藉硫黃之烈、玄精之引、硝石之通,速破陰凝,使陽氣返宅,厥逆自解。

傳統服藥法


硫黃半兩,太陰玄精石半兩,消石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裂,銼)半兩,桂心半兩。上藥取前三味同研,於瓷瓶內慢火熔成汁後放冷,重研令細;後三味搗羅為末,與前藥同研令勻,用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煎艾湯送下,不拘時候,頻服。汗出為度。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九)。《三因》本方用法:上用鐵銚,先鋪玄精,次下消末各一半,中間鋪硫黃末,又將二石余末蓋上,以小盞合著,熟炭火三斤,燒令得所,勿令煙出,急取瓦盆合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低血壓嗜眠症(嗜睡症)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返陰丹, 出處:《博濟》卷一。 組成:太陰玄精石1兩,硫黃1兩,消石1兩(各爲末),膩粉半兩。 主治:傷寒厥逆。

返陰丹, 出處:《聖惠》卷十一。 組成:硫黃半兩,太陰玄精石半兩,消石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裂,銼)半兩,桂心半兩。 主治:陰毒傷寒,心神煩躁、頭痛,四肢逆冷,面青腹脹,脈沉伏者;或氣虛陽脫,體冷無脈,氣息欲絕,不省人事,及傷寒陰厥,百藥不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