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丹

夜光丹

YE GUA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中性 (0.9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脾經 22%
胃經 11%
肝經 11%
大腸經 11%
心經 5%
肺經 5%
三焦經 5%
小腸經 5%
腎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夜光丹]的組成中,包含[硫磺],主要是因為硫磺具有解毒、殺菌的作用。硫磺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問題。在[夜光丹]中,硫磺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有助於治療由毒素引起的皮膚問題。然而,由於硫磺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副作用。

夜光丹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配方源遠流長,據古籍記載,用於滋補肝腎、明目增視。在夜光丹的複雜配方中,玄精石佔有重要位置。玄精石,又稱鍾乳石,是中醫學中常用的礦物藥材,其味甘、性溫,歸心、肝、腎經,具有補虛損、強筋骨、益髓腦之效。

玄精石之所以被選入夜光丹,主要是因為它能滋養肝腎之陰,肝開竅於目,腎藏精,主骨生髓。通過滋補肝腎,可達到強化視力、改善夜盲及視覺疲勞的效果。此外,玄精石還能固齒強骨,對於因肝腎不足導致的牙齒鬆動、骨骼脆弱亦有裨益。因此,在夜光丹這種以明目增視為主要療效的方劑中,玄精石的作用不可或缺,它是構建整個方劑療效基礎的重要成分。

夜光丹中加入芒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味鹹苦,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清熱解毒,對於夜光丹所治療的熱毒壅滯、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引藥入腎:芒硝具有引藥入腎的特性,能將藥力引導至腎經,加強藥效,使夜光丹能更有效地治療腎陰虛、腎虛水腫等疾病。

總而言之,芒硝在夜光丹中起到瀉熱通便和引藥入腎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夜光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陽驅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之功效。夜光丹常用於治療寒性疾病,如風寒溼痹、肢體疼痛、陽虛畏寒等,而附子正是其驅寒回陽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增強藥效。

2. 助藥力行氣: 附子能溫通經絡,促進藥物運行,提高藥效,使得其他藥材的藥力能更有效地發揮。夜光丹中其他藥材如麝香、蟾酥等,性寒或毒性較強,需要附子溫通經絡,使其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夜光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夜光丹主治「傷寒陰毒」,此證屬寒邪深入陰分,導致陽氣極度虛衰。具體症狀包括:

  1. 四肢逆冷:陽氣不能溫煦四肢,呈現厥逆狀態。
  2. 面青:寒凝血瘀,氣血不榮於面。
  3. 胸膈不利:寒凝氣滯,胸陽不振,氣機升降失常。
  4. 嘔哕虛煩:陰寒內盛,胃氣上逆,或虛陽浮越所致。

此方針對陰寒內盛、陽微欲絕之證,以溫陽散寒、破陰回陽為核心。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夜光丹由硫黃、太陰玄精石、消石、附子(炮附與生附共用)四味組成,其配伍邏輯如下:

  1. 硫黃(研)

    • 性味:酸溫,有毒。
    • 作用:補火助陽,散寒通絡。古醫籍載其能「暖精壯陽,殺臟腑蟲,除冷風頑痹」,適用於沉寒痼冷之證,協助驅散陰毒。
  2. 太陰玄精石(研)

    • 性味:鹹寒。
    • 作用:《本草綱目》稱其能「治陰證傷寒,四肢厥冷」,雖性寒但與硫黃、附子同用,可制約其燥烈之性,兼引藥入陰分,助消散陰寒凝滯。
  3. 消石(硝石,研)

    • 性味:苦寒,有毒。
    • 作用:破積散結,通利瀉下。與玄精石共熬,可增強破陰寒凝結之力,開通氣血壅滯。
  4. 附子(炮附與生附共用)

    • 炮附子:溫陽固表,回陽救逆。
    • 生附子:峻烈走竄,逐陰寒於外。二者合用,內固外散,針對陰毒之沉寒痼冷。

配伍特點:

  • 硫黃與附子:共為君藥,溫補命門之火,驅逐陰寒。
  • 玄精石與消石:為佐使,既助破陰結,又防溫燥傷陰。
  • 生熟附子並用:生者急散寒邪,熟者固守陽氣,標本兼顧。

製法與服用:

將玄精石、消石先熬,納硫黃熔合,再混合附子末,以米飯為丸。此製法緩和藥性,並藉米飯保胃氣。冷艾湯送服,取艾葉溫經散寒之效,增強藥力。

三、推論可能功效機制

此方針對「陰毒」病機(寒凝陽衰、氣血壅滯),通過:

  1. 溫陽破陰:硫黃、附子直接提振陽氣,破除陰寒。
  2. 散結通滯:玄精石、消石化解陰寒凝聚,開通氣血。
  3. 標本同治:生附逐邪,炮附固本,米丸護胃,避免溫燥傷正。

適用於寒邪直中三陰、陽氣衰微之危證,然藥性峻烈,需精准辨證。

傳統服藥法


硫黃(研)1兩,太陰玄精石(研)1兩,消石(研)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者)1兩(生去皮者)半兩。
上四味,先將玄精、消石二味於鐵銚中慢火熬、候勻熱,以匙於中心隱作坑子,納硫黃,候熔,攪勻,放冷研細,別搗羅生熟附子為細末,入研著藥,合研勻,以軟爛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冷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夜光丹性熱,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腹瀉心情煩燥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夜光丹,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組成:硫黃(研)1兩,太陰玄精石(研)1兩,消石(研)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者)1兩(生去皮者)半兩。 主治:傷寒陰毒,四肢逆冷,面青,胸膈不利,嘔噦虛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