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玉華丸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玉華丸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大便祕結等症,芒硝的加入可起到清熱解毒、通利腸道的作用,幫助排泄體內毒素,緩解便祕。
- 消腫止痛: 芒硝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某些伴隨疼痛的熱毒壅盛,例如癰疽疔瘡等,芒硝的加入可以幫助消腫止痛,加速病情緩解。
玉華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陰潤燥、解毒的療效。其中包含硫磺的成分,以增強其療效和治療特定病症的能力。硫磺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藥材,能夠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並提高免疫力。其特有的熱性質也使其在改善皮膚問題,如癬、疹等方面表現突出。此外,硫磺能夠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效應,提高整體方劑的功效。玉華丸的組閤中,硫磺的加入使方劑在針對陰虛火旺、皮膚濕疹等症狀時,能更有效地調和陰陽,平衡體內環境。由此可知,中醫在選擇藥材時,考量的不僅是單一成分的作用,還包括各種成分間的相互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療效。這正是玉華丸能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玉華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原因有二:
- 收斂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對於脾胃虛寒、寒濕瀉泄,白礬能收斂腸道,止住瀉痢。
- 燥濕解毒:白礬還具有燥濕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瀉痢、濕疹等症。玉華丸中白礬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燥濕解毒,改善病情。
總之,玉華丸中白礬的加入,是根據其收斂止瀉、燥濕解毒的藥性,以達到治療目的。
玉華丸方劑中包含硼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玉華丸中,硼砂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 收斂生肌: 硼砂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潰瘍癒合,對於熱毒所致的潰瘍、瘡瘍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在玉華丸中,硼砂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玉華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針對「食不消化,腹中結聚癥塊」,即因飲食停滯、脾胃運化失常,導致氣滯血瘀,形成腹中硬塊(癥塊)的病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問題多與痰濕、瘀血、積滯有關,需以攻逐、消積、散結之法治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消石(硝石)
- 性寒味苦辛,具「破積散結、利水瀉下」之效,能攻逐腹中頑固積滯,尤其針對瘀熱互結之癥塊。《神農本草經》載其「化七十二種石」,強調其消磨堅積之力。
硫黃
- 性溫有毒,可「助陽散寒、通便殺蟲」,與消石配伍,一寒一溫,相反相成,既能制約消石之寒性,又能溫通血脈,化解寒凝瘀滯。
白礬
- 酸澀寒涼,能「化痰燥濕、解毒蝕瘡」,此處用其消痰濕、蝕惡肉之功,輔助化解癥塊中的痰瘀膠結。
硼砂
- 甘鹹涼,能「化痰散結、清熱解毒」,與白礬協同增強軟堅化痰之效,針對痰熱互結之病理產物。
配伍特點
- 峻藥緩攻:全方以礦物藥為主,藥性峻烈,但通過「火煆、土埋」等炮製法降低毒性,再以米飯為丸、醋湯送服,緩和藥性,兼顧護胃。
- 寒溫並用:消石與硫黃一寒一溫,既能散結又不致過傷陽氣,適合寒熱錯雜之積滯。
- 多途徑消積:結合「攻積(消石)、溫通(硫黃)、化痰(白礬、硼砂)」三法,針對癥塊形成的多重病機。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礦物藥的「消磨蝕瘡」作用,直接化解腹中癥塊,同時借助硫黃的溫通促進氣血運行,輔以硼砂、白礬清除痰熱瘀毒。醋湯送服可增強散瘀效果,米飯製丸保護脾胃,體現「祛邪不傷正」的配伍思維。適用於實證為主的癥積,須中病即止,避免過服傷正。
傳統服藥法
消石半兩,硫黃半兩,白礬半兩,硼砂1分。
上為末,入鉗鍋子內,文火燒令赤,直候乾硬,停火,候冷,取藥於濕地,合著,以土擁之出火毒,一日後取出,細研為末,以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丸,以醋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玉華丸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玉華丸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如果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
- 玉華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腸胃功能紊亂。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玉華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消石半兩,硫黃半兩,白礬半兩,硼砂1分。 主治:食不消化,腹中結聚癥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