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樞丹

YU SH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喉科秘鑰》卷上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9

熱/寒比例

極寒 (0.0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胃經 11%
膀胱經 8%
三焦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5%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樞丹中包含白礬,其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瀉之效。玉樞丹主治濕熱下痢,白礬可收斂腸道,止瀉止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
  2. 殺菌止癢:白礬亦具有一定的殺菌止癢作用,可抑制腸道內病菌的滋生,並能緩解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症的瘙癢。

因此,白礬在玉樞丹中起到燥濕止瀉、殺菌止癢的功效,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玉樞丹中加入芒硝,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驅除腸道積熱,並能清解毒素,對於熱毒壅滯腸道,導致便祕、腹痛、發熱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玉樞丹以芒硝作為方劑中重要的藥材,旨在通過瀉下通便,清除腸道積熱,達到清熱解毒,改善便祕等症狀的目的。

玉樞丹中含有硼砂,其作用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硼砂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燥濕止癢:硼砂亦可燥濕止癢,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然而,硼砂屬於有毒物質,使用需謹慎,需遵醫囑服用,切勿自行使用。

主治功效


玉樞丹主治功效分析

玉樞丹,又名紫金錠、太乙紫金丹,為一古老中藥方劑。根據現有資料記載,古代玉樞丹主治「一切喉證」。而現代中醫則認為,玉樞丹具有解毒、消腫、利關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玉樞丹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類病症:

  1. 喉科疾病:包括喉風、喉癰、喉菌、喉瘤、爛喉痧、乳蛾等。這些疾病多因外感風邪、熱毒,或內傷情志、肝鬱化火,導致氣血瘀滯、痰熱壅結於咽喉所致。玉樞丹中:

    • 山慈菇:辛寒解毒,散結消癰,可外敷內服,對疔瘡、癰腫有良效,正如《本草便讀》所載:「山慈菇辛寒有毒...只可用以外敷癰腫...外科發散藥用之為多。服食方內,只玉樞丹用之。」
    • 大戟:苦寒峻下,能瀉臟腑水濕,正如《本經逢原》所言:「大戟能瀉臟腑之水濕...至玉樞丹同續隨子、山慈菇等解蠱毒藥。」
    • 麝香:辛溫走竄,開竅通絡,活血散結。
    • 五倍子:酸澀收斂,清熱解毒,斂瘡生肌。

    這些藥物合用,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咽開音,故對喉科諸證有較好療效。

  2. 痧病、疫癘:如射工痧、時疫等。這些疾病多因感受時行疫毒之氣所致,表現為發熱、頭痛、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玉樞丹能解諸毒,包括疫毒、蠱毒、藥毒等,故可治療痧病、疫癘。如《驗方新編》載:「聞江南溪澗有射工蟲...用真正玉樞丹磨服一錠即安。」「玉樞丹:治瘴氣、蠱毒,解惡藥,服砒、毒菌...」

  3. 癰疽瘡瘍、皮膚病:如癰疽、發背、瘡疹、赤腫、諸瘤、白癜風、疹風等。這些疾病多因熱毒壅盛、氣血瘀滯所致。玉樞丹能解毒、消腫、活血、散結,故對癰疽瘡瘍、皮膚病有一定療效。如《濟世神驗良方》載:「又方玉樞丹塗...」「玉樞丹:治一切喉毒...癰疽、發背、瘡疹...」

  4. 毒物、毒蟲所傷:如砒霜、毒菌、河豚、死牛馬肉、狐狸、鼠、蟒蛇、犬、惡蟲等所致中毒或咬傷。玉樞丹能解諸毒,故可解救毒物、毒蟲所傷。

總體而言,玉樞丹的治療原理在於其強大的解毒、消腫、活血、散結功效,能夠針對多種病因和病機,發揮治療作用。

方劑組成分析

從現有的文獻可推測,玉樞丹可能的組成包含:

  • 山慈菇:主要功效為解毒消腫,散結止痛。
  • 紅芽大戟: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
  • 千金子:具有逐水消腫,破血消癥的功效。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的功效。
  • 五倍子:具有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的功效。
  • 雄黃:外用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 硃砂:具有清心鎮驚,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
  • 當門子:可能為麝香的別名。
  • 山文蛤:功效與蛤殼類似,具有清熱利濕,化痰,軟堅散結的功效。

總結

玉樞丹是一首古老且廣泛應用的方劑,其功效與作用機理與現代藥理學研究相符。它能有效治療多種疾病,尤其在喉科疾病、痧病、疫癘、癰疽瘡瘍、皮膚病以及毒物、毒蟲所傷等方面,療效顯著。玉樞丹的應用,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治療原則,也展現了中藥複方配伍的精妙之處。

傳統服藥法


上為末,將粗藥頭煎汁,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100丸,用黃芩、大黃、羌活、獨活、防己、防風、連翹、黃柏、桔梗、荊芥、當歸、山梔、木通、甘草、半夏、紫蘇、薄荷、升麻川芎、麻黃、烏藥等味煎汁送下,或酒送下,朝夕服。
避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過量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四肢抽搐上吐下瀉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皮膚異色症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玉樞丹, 出處:《喉科秘鑰》卷上。 組成:明礬1兩(入罐內桴炭上溶化),槍消3錢,硼砂3錢。 主治:一切喉證。

玉樞丹, 出處:《醫鈔類編》卷十八。 組成:天南星1兩,大半夏1兩(俱用牙皂,白礬湯浸7日,研,薑汁再蒸),天花粉2兩,玄明粉5錢(水化,拌花粉蒸1炷香久),硼砂3錢,雄黃5分,麝香4分,生甘草1兩。 主治:熱渴發搐,痰涎壅盛,危急之症。

玉樞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八。 組成:苦參8兩,當歸8兩,玄參8兩,荊芥8兩,蒼朮8兩,羌活2兩,烏藥2兩,胡麻2兩,藁本2兩,蒼耳子2兩,川芎2兩,獨活2兩,白芷2兩,白蒺藜2兩,防風2兩,大風肉2兩,甘草2兩,麻黃2兩,紅花2兩,牛蒡子2兩,天麻2兩,白僵蠶2兩,琉璃(煅灰)2兩,海風藤2兩,薄荷2兩,延胡索2兩,秋石2兩,夏枯草2兩,犀角2兩,旱蓮草2兩,虎骨2兩,血竭2兩,柴胡2兩,蘇木2兩,蟬蛻2兩,牛黃1錢,麝香2錢,廣木香1兩5錢,沉香1兩5錢,檀香1兩5錢,乳香1兩5錢,沒藥1兩5錢,仙靈脾1兩5錢,桑螵蛸1兩,蕤仁1兩,大黃1兩,桔梗1兩,貝母1兩,烏藥1兩,半夏1兩。 主治:白癜,疹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