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藥方

靈藥方

LING YAO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中性 (0.9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8%
腎經 17%
脾經 14%
肺經 9%
大腸經 8%
胃經 5%
膀胱經 4%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在傳統中醫學中,「靈藥方」這一藥方名稱並非標準或廣泛認知的方劑名稱,因此其具體組成成分難以確證。不過,根據您的提問中提到該方劑含「水銀」,可以就水銀在古代中醫藥方中的使用進行討論。水銀,在中醫古籍中通常稱為「鉛丹」、「丹砂」或「汞」,曾被用於某些特定方劑中。古代醫家認為,水銀具有特殊的藥效,可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如外用可殺蟲解毒、內服則據稱能固本培元。但現代醫學已明確指出,水銀及其化合物對人體有毒性,長時間或過量接觸會導致嚴重健康問題,包括神經系統損傷等。因此,現代中醫已不再將水銀作為治療成分使用,且強烈反對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含有水銀的藥物。對於古方中的水銀成分,應從歷史文化背景出發理解,並非現代治療手段。

靈藥方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鎮心安神之效。古人認為心主神明,心神不寧則易生諸般病症。靈藥方中加入硃砂,可平息心火,安神定志,改善因心神不安而引發的失眠、心悸、驚恐等症狀。
  2. 解毒止痛: 硃砂具一定的解毒止痛功效。古人常將其用於治療蛇蟲咬傷、瘡瘍腫毒等,以解毒消腫止痛。靈藥方中加入硃砂,或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緩解因病痛而引發的不安。

然而,硃砂含汞,長期服用或用量過大會造成汞中毒,因此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靈藥方中包含雄黃的原因在於其強效的解毒和抗菌作用。雄黃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毒素,抑制病菌的繁殖,對於改善因感染引起的症狀有顯著效果。它的消炎作用還能夠減少炎症,緩解相關的不適。雄黃的加入能夠提升靈藥方的整體療效,增強其對相關疾病的治療效果。

靈藥方中包含硫磺的原因是其具有顯著的解毒和抗菌作用。硫磺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抗病菌感染,改善由於感染引起的各種症狀。它還具有一定的消炎效果,有助於減少因炎症引起的不適。硫磺在靈藥方中的加入能夠提高方劑的整體療效,促進健康恢復。

靈藥方中包含白礬,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血、燥濕殺蟲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胃經。其收斂性強,可止血止瀉,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血崩、痢疾等症。其燥濕殺蟲功效則可用於治療濕疹、疥瘡、陰癢等皮膚病。

靈藥方中加入白礬,應根據病症和患者體質來決定用量,避免因其寒性過強而引發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靈藥方]為傳統中醫外用方,主治楊梅瘡(明清時期對梅毒潰爛症狀的稱謂),尤其針對爛喉、爛嘴鼻等黏膜與皮膚嚴重潰瘍症狀。以下從主治與組成分析其治療邏輯: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解析

  1. 核心病症
    楊梅瘡在古籍中多指梅毒晚期潰爛症狀,表現為皮膚黏膜潰瘍、流膿血、伴隨劇痛。此方以「拔毒祛腐、生肌斂瘡」為目標,針對「毒盛腐爛」的病機,透過外敷或吹喉直接作用於患處。

  2. 適應症狀分型

    • 爛喉:咽喉潰瘍,可能伴隨吞嚥困難。
    • 爛嘴鼻:口腔、鼻腔黏膜或周圍皮膚潰爛,屬毒邪熾盛、腐敗血肉之證。
      方中依症狀加減配伍,顯示古人對局部辨證的精細操作。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主方組成分析

[水銀、朱砂、雄黃、硫黃、白礬]
此組合為典型「煉丹術」昇華製法(昇藥),屬中醫傳統「外科靈藥」範疇,其作用可分三層次:

  1. 攻毒殺蟲
    • 水銀(主成分為汞)與硫黃反應生成硫化汞(HgS),能殺滅病原微生物,古人用於「蝕惡肉」。
    • 雄黃(As₂S₂)與朱砂(HgS)具強效解毒作用,協同抑制潰瘍面感染。
  2. 燥濕斂瘡
    • 白礬(明礬)收濕止膿,減少組織滲液,助傷口乾燥結痂。
  3. 昇華提純
    • 通過火法煉製(文武火昇華),取其輕清之性上浮於鐵盞,避免重金屬殘留過量,符合「去粗取精」思維。

(2)加減配伍邏輯

  • 爛喉加味
    加入人中白(清熱降火)、青黛(涼血解毒)、乳沒藥(活血止痛)、冰麝香(透竅散結),強化局部消炎與鎮痛,並促進黏膜修復。
  • 爛嘴鼻加味
    追加龍骨、象皮、血竭、兒茶等生肌收澀藥,針對皮膚大範圍潰爛,形成保護層並加速癒合;琥珀助活血散瘀,防止瘢痕黏連。

(3)治療原理推論

  1. 直接殺毒
    重金屬成分(Hg、As)對螺旋體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效果,符合古人「以毒攻毒」思維。
  2. 腐蝕煥新
    昇藥輕微腐蝕潰瘍面壞死組織,刺激健康組織再生(類似現代「自溶性清創」)。
  3. 局部修復
    加味藥中的蛋白類(如象皮)、礦物類(如龍骨)形成物理性保護膜,減少外界刺激。

三、總結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祛腐生肌」的核心治法,透過礦物藥的毒性與收斂性控制感染,再以動物藥、樹脂類修復組織。其組方邏輯嚴謹,針對不同潰爛部位調整配伍,反映古人對「外科用藥層次」的掌握,亦為傳統煉丹術與臨床醫學結合的典型案例。

傳統服藥法


水銀1兩,劈朱砂5錢,明雄黃5錢,硫黃3錢,白礬1錢。
上為細末,入陽城罐內,用鐵盞合好,鹽滷和泥封好,以鐵絲扎緊,用銀炭十斤,先文後武火,升三炷香為度。取起,冷定,開看,取鐵盞上藥約重二兩七錢。如楊梅瘡爛喉者,用靈藥五分,加人中白、青黛各八分,乳香、沒藥各五分、冰片二分,麝香一分,藥珠一分五釐,共研細末,吹入喉內,一日五、六次,三日即全愈;如爛嘴鼻,再加龍骨、象皮、血竭、兒茶各五分,琥珀二分,研細。
摻之,外以清涼拔毒膏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靈藥方,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四。 組成:水銀1兩,劈朱砂5錢,明雄黃5錢,硫黃3錢,白礬1錢。 主治:楊梅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