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升丹

紅升丹

HONG SHE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2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3%
肺經 13%
腎經 13%
心經 12%
大腸經 9%
胃經 8%
三焦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升丹方劑中含有水銀,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殺菌止癢: 水銀具備強烈的殺菌作用,可抑制皮膚真菌、細菌的生長,對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有治療效果。古人認為水銀能「殺蟲止癢」,用於治療皮膚瘙癢及一些皮膚病。
  2. 驅風止痛: 水銀性寒,能驅除風寒濕邪,並具有止痛的作用。古人認為水銀可以治療風濕痺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然而,水銀毒性極強,使用不當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現今已不再使用紅升丹治療疾病。

紅升丹方劑中含有硃砂,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等症狀。在紅升丹方中,硃砂與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焦慮不安。

二、 解毒止痛:硃砂亦有解毒止痛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蛇蟲咬傷等症。紅升丹方中,硃砂與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

紅升丹方劑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具有燥濕殺蟲、解毒止癢之功效,可有效驅除皮膚表面的寄生蟲,並止癢消腫。
  2. 活血化瘀: 雄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傷口癒合。

紅升丹方劑中雄黃的用量需嚴格控制,並需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使用,以免造成藥物中毒。

紅升丹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紅升丹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出血等,白礬的收斂作用能幫助凝血,促進傷口癒合。

2. 清熱解毒:白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抑制細菌生長,防止傷口感染。紅升丹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白礬的清熱解毒功效有助於控制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紅升丹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火解毒:芒硝性寒,味鹹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通便排毒之效。紅升丹為治熱毒瘡瘍之方,芒硝可清熱解毒,並促進瘡瘍排膿,加速傷口癒合。
  2. 引藥入肝:芒硝性善下行,可引藥入肝,幫助其他藥物發揮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之效。紅升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芒硝能引導這些藥物直達病竈,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紅升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紅升丹歷代醫家主要用於瘡瘍潰後,瘡口難斂之症,其核心功效在於「拔毒祛腐,生肌斂瘡」。具體主治以下病證:

  1. 瘡瘍潰後久不收口:瘡面因餘毒未清或氣血瘀滯,導致腐肉不脫、新肉難生,常見瘡口色暗紫黑、邊緣堅硬。
  2. 頑固膿瘍或瘻管:深部膿瘍或瘻管膿水淋漓,需強力化腐排膿以促生新。
  3. 局部毒邪壅滯:如癰疽潰後毒邪凝聚,需以辛烈之性拔毒外出。

傳統用法以少量外摻瘡面,取其「砒礬煉化」之峻烈,直接腐蝕死肌敗肉,同時刺激局部氣血流通,助新生組織生長。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解析

紅升丹組成可分三組,以火煉升華法制成「丹藥」:

  1. 金石拔毒組(水銀、朱砂、雄黃)

    • 水銀(Hg):性烈有毒,直入血分,能「蝕惡肉、殺蟲毒」,古稱「五金之精」,具強力腐蝕性。
    • 朱砂(HgS):清熱解毒,鎮驚安神,輔水銀增效拔毒,並緩其燥烈之性。
    • 雄黃(As₄S₄):殺蟲燥濕,破血解毒,與水銀協同增強抗瘡瘍腐肉之力。
      此組共奏「攻毒蝕瘡」之效,針對深層腐敗組織。
  2. 礬硝燥斂組(白礬、皂礬、火硝)

    • 白礬(KAl(SO₄)₂):燥濕收斂,解毒止血,可凝固瘡面蛋白質。
    • 皂礬(FeSO₄):酸斂生津,與白礬共促瘡口脫腐生新。
    • 火硝(KNO₃):清熱軟堅,助金石藥穿透腐肉,升發藥性。
      此組調控水銀、雄黃之毒性,使腐蝕作用聚焦於局部,並防止毒邪內竄。
  3. 煉製工藝關鍵

    • 升華法:通過密閉煅燒(「百眼爐」升煉),使藥物氣化後凝結於蓋盞,轉為細膩丹藥,降低生藥毒性,增強局部滲透力。
    • 固封技術:以醋調石膏、泥封罐口,防止汞、砷揮發,確保藥性集中。

(二)治療原理推導

  1. 「腐去新生」理論
    • 方中水銀、雄黃直接腐蝕壞死組織,白礬、皂礬收濕斂瘡,形成「先破後立」之效,符合中醫「去腐生肌」外治原則。
  2. 氣血調動作用
    • 丹藥峻烈之性刺激瘡周氣血,破除局部瘀滯(暗紫堅硬),促進血流與組織修復。
  3. 微生物抑制假說
    • 現代研究顯示,水銀、雄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瘡瘍常見病原體有抑殺作用,而礬類可形成無菌乾燥環境,利於癒合。

三、方劑特點總結

紅升丹體現了中醫外治法「以毒攻毒」的核心思想,通過金石藥的峻烈配伍與煉製工藝的精密控制,將毒性轉化為治療力,專攻頑固性瘡瘍。其功效不在單純殺菌,而是通過「毒性刺激→腐脫→新生」的連鎖反應,重建局部生理環境,符合中醫「瘡毒外出為順」的治療觀。

傳統服藥法


水銀1兩,朱砂5錢,雄黃5錢,皂礬6錢,白礬1兩,火消1兩。拔毒,祛腐,生新。
先將二研、火消研碎,入大勺內,加火酒一小杯燉化,一乾即起,研細;另將水銀、朱、雄研細,待水銀不見星,方入消、礬研勻,將羊城罐用紙筋泥搪一指厚,陰乾,常輕輕撲之,不致生裂,如有裂,以罐子泥補之,極乾再曬,無裂方人前藥於內。罐內以鐵油盞蓋定,加鐵梁,盞上下用鐵襻鐵絲系緊,用綿紙捻條蘸蜜,塞罐口縫間,外用熟石膏細末,醋調封固盞上,加炭火二塊,使盞熱,罐口封固易乾也。又用鐵釘三根,釘地下,將罐子放釘上,罐底下置大炭火一塊,外砌百眼爐,升三灶香,第一炷香,用底上火,如火大則水銀先飛上;第二炷香,用大半罐火,以筆蘸水擦盞上;第三炷香,火平罐口,用扇搧之,頻頻擦盞不可令乾,乾則水銀先飛,預用鹽滴鹵調罐子泥極濕,將鐵絲系筆頭在管上,如罐上有綠煙起,即水銀走也,急用筆蘸罐子泥固之,上三香完,去火冷定,開罐,方氣足,盞上約有丹6-7錢,刮下研細,瓷罐盛之。
用時,雞翎蘸丹少許,外掃瘡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水銀、硃砂、雄黃等重金屬成分,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紅升丹, 出處:《醫宗說約》卷六。 組成:水銀1兩,朱砂5錢,雄黃5錢,皂礬6錢,白礬1兩,火消1兩。 主治:拔毒,祛腐,生新。主治:一切瘡瘍潰後,瘡口堅硬,肉暗紫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