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合劑

松香合劑

SONG XIANG HE J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8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12.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7%
肝經 25%
心經 24%
腎經 12%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松香合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之功效。松香合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等症,肉桂可溫暖經脈,驅散寒邪,配合其他藥材,協同發揮散寒止痛的效果。
  2. 促進藥效吸收: 肉桂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和流通,提高藥效。松香合劑中其他藥材如松香、乳香等,性粘稠,肉桂的加入可促進藥效吸收,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松香合劑中包含松香,主要是因為松香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活血化瘀: 松香性溫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
  2. 止血生肌: 松香能收斂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燒傷燙傷等症狀都有不錯的療效。

因此,松香在松香合劑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作用,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松香合劑中加入樟腦,主要原因有二:

一、驅風止癢:樟腦性溫,具有芳香開竅、闢穢止癢的功效。松香合劑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樟腦的加入能有效止癢,並起到驅風散寒的作用,輔助松香等藥材發揮療效。

二、消腫止痛:樟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松香合劑中含有活血化瘀的藥材,樟腦的加入能增強其止痛消腫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病患的疼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松香合劑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凍瘡」,專用於未潰爛之初期凍瘡。凍瘡多因寒邪侵襲、氣血凝滯所致,患處表現為局部腫脹、紫暗、冷痛,甚則瘙癢麻木。中醫認為,寒凝血瘀是凍瘡核心病機,故外治當以溫通散寒、活血止痛為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肉桂(50克)

    • 性味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具溫經散寒、活血通脈之效。
    • 以酒精浸泡萃取其揮發性成分(如桂皮醛),能擴張局部血管,改善微循環,化解寒凝血瘀。
  2. 松香粉(100克)

    • 性溫味苦甘,能祛風燥濕、排膿拔毒。
    • 作為基質黏附於皮膚,形成保護層,防止寒濕再侵;其溫性輔助肉桂增強溫通作用。
  3. 樟腦(25克)

    • 辛熱芳香,有除濕殺蟲、溫散止痛之效。
    • 滲透皮膚後刺激神經末梢,產生清涼感繼而發熱,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凍瘡麻木疼痛。
  4. 95%酒精(500毫升)

    • 作為溶劑提取藥物有效成分,同時揮發時帶走體表濕氣,減少局部濕冷。
    • 酒精本身有輕微刺激作用,可增進藥效滲透。

三、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全方以「溫通」為核心:

  • 肉桂為君藥,直祛寒邪;松香為臣藥,固護溫效;樟腦為佐使,引藥透達。
  • 酒精協同三藥,共奏「散寒化瘀、通行氣血」之效,改善凍瘡局部氣滯血瘀狀態。

四、外用原理
凍瘡未潰時,表皮尚完整,藥物可透過皮膚吸收。方中揮發成分(如桂皮醛、樟腦)快速穿透,溫通局部經絡;松香則黏滯成膜,維持藥效持續性。此設計切合「寒者溫之」「瘀者通之」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肉桂50克,松香粉100克,樟腦 25克,95%酒精500毫升。
先將肉桂浸於酒精內,歷三至五日後,再加其餘二味藥。
外用。
潰爛者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松香合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肉桂50g,松香粉100g,樟腦25g,95%酒精500ml。 主治:凍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